摘要:之前,某中学一教师在校园怒摔学生手机的视频在网络上曾引发热议。视频中,该教师一手拿着没收的学生手机、一手录视频记录,一边说着“我不管是谁的手机,各位家长看好了”,一边狠狠地将学生的手机砸向地面……手机该不该摔?老师能不能管?引人深思。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未成年人有关的法律知识吧。
01
使用手机请注意
之前,某中学一教师在校园怒摔学生手机的视频在网络上曾引发热议。视频中,该教师一手拿着没收的学生手机、一手录视频记录,一边说着“我不管是谁的手机,各位家长看好了”,一边狠狠地将学生的手机砸向地面……手机该不该摔?老师能不能管?引人深思。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开始使用手机,如果为了联系家长那无可厚非,但如果影响了学习,那可就不好了。
关于手机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规定:“学校应当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学校发现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应当及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共同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所以,新学期遇到孩子的手机问题时,希望家长们能多一分引导,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仅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提高网络素养,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避免未成年人接触危害或者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一定要注意哦!
02
烟酒销售请注意
前不久,北京的赵女士在高中女儿的书包中翻出了一根电子烟。经询问才得知,女儿从初二开始接触果味电子烟,已经偷偷吸了四年多。赵女士还发现,她的朋友中,有不少孩子竟背着家长吸烟。孩子最初接触电子烟,是因为好奇、觉得好玩、朋友们都在吸……
众所周知,烟草烟雾中成分复杂,有害致癌物质数量庞大,青少年吸烟危害大于成人且更易成瘾,应当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九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烟、酒、彩票销售网点。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彩票或者兑付彩票奖金。烟、酒和彩票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或者彩票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任何人不得在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公共场所吸烟、饮酒。”
同时,第十七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放任、唆使未成年人吸烟(含电子烟,下同)、饮酒、赌博、流浪乞讨或者欺凌他人。”新学期,一定要告诉孩子们:吸烟、饮酒是不良行为,绝对禁止!
03
校园暴力要注意
张某某与葛某某是同班同学。不久前,葛某某到张某某的宿舍时,碰撞张某某一下,二人因此发生争执并厮打。厮打中,张某某将葛某某捅成重伤。最终,法院认为张某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其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鉴于被告人犯罪时系未成年人,投案自首,且已与被害人和解,对其减轻处罚,并适用缓刑。据此,认定张某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且暴力行为逐渐呈现出低龄化、女性化趋势,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三十条第三款规定:“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这些行为都是校园暴力!一定要重视:
(1)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
(2)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3)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恶意排斥、恐吓、威胁、逼迫、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
(4)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告诉孩子们,既不要做施暴者,也不做受害者、旁观者!
来源:格尔木普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