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捐了几十次旧衣服,第一次收到一封手写信,我差点哭了。”最近,一位吉林的全职妈妈在网上分享了一件让她感动的事。
“捐了几十次旧衣服,第一次收到一封手写信,我差点哭了。”最近,一位吉林的全职妈妈在网上分享了一件让她感动的事。
据极目新闻10月23日报道,前阵子陈女士收拾衣柜的时候把家里一些不穿的衣服都捐了出去,通过公益组织的义工送到了需要的人手里。
没想到过了几天,她竟然收到了一个来自凉山14岁小姑娘的感谢信,还有一段视频。
陈女士说她一看完眼眶就红了:以前也捐过衣服,从来没想过能收到这样的一封信,真的被暖到了。
10月21日,极目新闻的记者联系到了发帖者陈女士,她表示,她是来自吉林长春的一个宝妈,有一个儿子已经10岁了,平常她和孩子的衣服太多了,也不想就那么浪费了,就想着捐赠衣服试试。
她通过网络平台上的一些信息联系到了公益组织中的义工,对方还表示会把陈女士捐赠的这些衣服,统一整理后送到贫困地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手里。
陈女士说,“一开始我也担心衣服会下落不明,但是衣服寄到后捐助对象会拍视频或者拍照反馈,表明衣服确实捐给了需要帮助的人。”
10月13日的时候,陈女士又打包了20多斤她自己的衣服寄出去了。
结果在10月18日的时候她收到了一段视频,是拿到她衣服的14岁女孩阿伍托义工转交给陈女士的。
在视频里面,一个女孩穿着陈女士寄出去的衣服说了句谢谢阿姨。
陈女士说:“小女孩言语很有礼貌,也很懂得感恩,看得我眼眶都湿了。”
最让陈女士没想到的是,这个小女孩不仅录了视频还给她写了一封信。
信里写道,“衣服我已经收到了,很漂亮,我很喜欢,您乐于助人的精神,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很庆幸能成为这个幸运儿,所以我长大后要做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陈女士说这封信她保留了下来,虽然过去她也捐过很多次的衣服,但这还是第一次收到回信。
通过义工,陈女士还了解到了小女孩的基本情况,女孩名叫阿伍,读到初中后因为家庭困难现在已经辍学了,公益组织也正在想办法帮小女孩重新上学。
后来陈女士还在接受极目新闻采访时说,她能感觉到这个小姑娘很懂得感恩,很要强,“我真的希望有一天,她能穿着我捐的那件衣服,走进大学校门。”
而且陈女士的妈妈平时也会把家里多出来的衣服一块捐出去。她说,“能帮到别人,真的挺好的。”
陈女士发布的帖子评论区还出现了很多网友的留言。
有网友说她们也想捐赠衣服给需要的人,但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渠道,也有用户提到,以前自己通过某平台捐过衣物,但后来没有收到任何的反馈。
据新派新闻报道,10月19日的时候陈女士又发了一条动态,说自己就是个普通人,发帖也只是想把这份温暖给分享出来。
她表示,现在确实有不少人打着旧衣回收或者公益的名义骗人。
但这次她亲自对接上了那个小女孩之后,才让她觉得背后是真的有人在认真做事、默默付出。“尽力、顺其自然,或许就是最好的结果。”
10月22日的时候极目新闻的记者还尝试联系了陈女士对接的公益组织,但对方拒绝了采访,并表示自己就是个民间的组织,只是在日常工作的空余时间,去帮帮那些有困难的人,不想扩大宣传。
其实生活里也有很多人愿意做好事,想传递善意,但往往因为信息不透明望而却步了。
而且就在几天前,还有网友在直播间买到了自己捐赠的衣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善意成了别人牟利的工具。
有网友表示,像这种不透明不讲诚信的现象挡住了很多人做公益的脚步。
公益组织应该主动公开捐赠流程,建立清晰的反馈渠道,让捐赠者能清晰了解到物资的去向。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公益组织的监管与规范,严厉打击借公益之名行骗的行为。
每个普通人也可以像陈女士一样,在选择捐赠渠道的时候了解一下渠道是否靠谱,在分享善意故事的时候多一份真实。
只有这份善意被看见被回应成为一种常态,才能消除人们的顾虑让公益的热情一直延续下去。
来源:重庆科教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