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地名里的生僻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3 18:19 1

摘要:生僻字地名独特、有趣、不好认,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铜陵地名生僻字里,枞阳县山镇的字备受关注。长久以来,因Windows7以下版本操作系统原字形无法显示,很多涉及该字的内容以拼音ou或“藕”字代替。随着网络文化、游戏等场景对特殊符号的需求增加,加上用户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typography

Typesetting

创意与排版

生僻字地名独特、有趣、不好认,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铜陵地名生僻字里,枞阳县山镇的字备受关注。长久以来,因Windows7以下版本操作系统原字形无法显示,很多涉及该字的内容以拼音ou或“藕”字代替。随着网络文化、游戏等场景对特殊符号的需求增加,加上用户需求的直接推动,输入法厂商不断更新字符集以适应市场需求。如今,键盘上敲出字已十分便捷,较好地传承了地方历史文化。

目前国内有两座山,一座在枞阳县,一座在江苏宜兴市与溧阳市交界处。山镇建镇时间不长,但历史文化深远,得名颇具历史渊源。资料显示,相传汉末绿林军在此扎寨为匪,朝廷派阮况率兵剿匪,阮况纵火焚山,匪灭民安。皇帝以阮况镇匪有功,下旨阮况就地定居,成为山下阮氏。后来阮氏认为将军之名应与山并举,山中之匪已了,在凵中加上“了”字。又因山之下有大片莲花,莲有藕,山名读藕山。曾有人提议将山镇更名为藕山镇,最终作罢。

山东北方向约20公里处,即是横埠镇湴湖。湖面呈狭长形,系枞阳第五大湖泊,当地人读为“湴zhàn”湖。《湴湖写意》一文有详细交代。在两广、湖南、江西等地,带“湴”字地名也较多。其为多音字,读bàn和pán,分别为烂泥、在烂泥中行走和蹚水过河的意思。“湴zhàn”不在标注拼音之列,属于生造方言。湖的东西两边曾设有“湴zhàn”东小学(现已建为湴湖章氏宗祠)、“湴zhàn”西小学(已撤并)。另有陈家湴等地。

族谱记载,宋朝起,章氏家族居于湖边。湴湖淤泥很深,水里求财格外危险,遇到过很多磨难和厄运。或许是磕磕绊绊的经历,当地居民忌讳起“湴”与“绊”雷同的读音。可以想象,那一代先人在与恶劣环境的搏击中险中求胜,在濒危死亡的边缘爬起,振臂一呼:“我站起来了”!“湴(zhàn)湖”喊声由此而出,在这一方水土里落地生根。先人在湖里求生存,唯有站起来,挺直腰杆迎苦雨,破恶浪。一个汉字,一个读音,承载着文化的薪火和地域人文的厚重,难以抹去乡野乡音的语调。

运甓亭又名惜阴亭,位于枞阳县旗山汉武文化生态园,纪念曾担任枞阳县令的东晋名将、大司马陶侃。“甓”读pì,指砖瓦;汤沟镇中蓟庄的“蓟”读jì,植物名和地名,天津有蓟州区;官埠桥镇官山村童家疃的“疃”读tuǎn,村庄之意,用于地名;公塥村是白柳镇下辖行政村。“塥”读gé,意为土地坚硬而贫瘠,取名时有大气、儒雅、成功之义。白梅乡柳峰村有个八字塥、钱铺镇将军村有个冷水塥、麒麟镇高塥村后并入麒麟村;豸(zhài)岭圩位于金社镇金渡村,土地平整,良田肥沃。“豸”读zhì时,意为无脚虫和姓;读zhài时,用于山名,福建龙岩有5A级冠豸山景区。“垏”读lǜ,土埂之意,用于地名,出现在山镇凤仪村大垏,枞阳镇庆丰村茅草垏、中南村老垏和中垏,汤沟镇肇丰村左家垏、龙堤村鲍家垏,郊区陈瑶湖镇麒凤村前垏、老洲镇桐贵村东垏和王套村后垏等处;大通镇和悦洲观音堂北面有处麻地峪桃树洼,“峪”读yù,山谷之义,多用于地名。

义安区钟鸣镇九榔村、金山村有上高墈、下高墈、山墈汪、杨墈头等村落地名,“墈”读kàn,意为高的堤岸。钟鸣镇水村村有鲂头山和子圲山,“鲂”读fáng,意为姓和形似鳊鱼的淡水鱼;“圲”读qiān,用于地名。中唅口胡在东联镇东联新村附近,“唅”有hán和hàn两个读音,意同“含”;顺安镇沈桥村后塆、东联镇墩上村舒家塆的“塆”读作wān和guān,前者指村庄弯曲之地,后者同“关”(大通镇新一村有上李塆);顺安镇明湖村有个衕口自然村,“衕”字有两个读音:tòng和dòng,当地读为tòng。读tòng,意为通街,即巷道;读dòng,字义为病名,特指腹泻。现在所说的胡同,在古汉语中写作“衚衕”,虽然简化字已经失去了道路的含义。在历年版《铜陵市行政区划地图》中,天门镇有处杨家。,一般字典没有标注读音。有人认为它读pō,是“坡”的异体字或民间俗字;另读pái,用于人名。该字用于地名较为少见。

在义安区顺安镇、钟鸣镇,枞阳县金社镇、钱桥镇、麒麟镇和浮山镇,分别有河塝路、山塝姚、东塝、老人塝、尹塝、兔耳塝、黄金塝等地名。“塝”读bàng,意为田地、沟渠或土埂的边坡;“畈”读fàn,带有“畈”字的地名在铜陵各地均有分布,如徐家畈、丁字畈、兆畈村、查家畈、郎冲畈水库、叶家畈等等,其中以郊区居多;此外,铜陵还有10多处带有“宕”字的地名,如菜子宕,柿树宕、老虎宕、和尚宕、宋家宕、铁石宕等,主要分布在枞阳县和义安区。“宕”读dàng,拖延之义或用于地名,属于汉语二级通用规范汉字。

再说“咀”字。拼音是zuǐ、jǔ,多音字,本义为咬碎食物,多用于地名,三面环沟的地方或村庄称为“咀”。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使用手册中,“咀”仅有jǔ音,说明“咀”读zuǐ时并非规范汉字,但目前各字典注释不尽相同。如“咀”读音为zuǐ时,《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注释:“嘴俗作咀”,用于地名:尖沙~(在香港)。应该说注释为俗字是正确的,否则容易出现当作规范字使用的错误。二字混用的情况仍将持续,情况较为复杂、混乱。但在正规场合还是应该使用正体字,即现在的规范汉字。

铜陵一县三区均有带“咀”字地名,总量百余处:铜官区翠湖公园龙塘咀、东湖撇洪沟旁石家咀、西湖镇柴塘村角咀组等;铜陵五松朱氏发源地——义安区五松镇建立村朱家咀,位于铜胥路安徽福茂科技公司附近;郊区陈瑶湖镇龙王咀村、杉树咀,大通镇河南咀、窑风咀等;枞阳县境内湖泊、水网密布,大多数乡镇遍布带有“咀”的地名,如香炉咀、枣树咀、薛家咀、青龙咀、江家咀等等,其中在雨坛镇、会宫镇、山镇一带广为分布。

地名中的生僻字往往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渊源,体现了地域文化特性,是历史记忆的载体。这些用字及读音一般应充分考虑历史,尊重当地群众意愿,方便生产生活,不可轻率更名。同时,我们应以科学态度对地理实体分析研究,正确理解。借用业内专家的观点,任何一个字,只要能读得上口,就能认识,并能自如地用于人际交往。所以,维持生僻字地名的现状是无碍大局的。

作者:郑冬

编辑:崔远珍 审稿:夏西玉 终审:施荣富

来源:铜陵社科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