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4日,美国司法部正式对柬埔寨太子集团创办人兼董事长陈志发起刑事起诉,要求追缴与该集团有关的127,271枚比特币,估值约150亿美元。
10月14日,美国司法部正式对柬埔寨太子集团创办人兼董事长陈志发起刑事起诉,要求追缴与该集团有关的127,271枚比特币,估值约150亿美元。
不得不说,美国的“镰刀”挥得极快,仅凭一纸法院裁定,便从柬埔寨收走了高达150亿美元的资产。
虽然说这钱来路不正,但谁能解释一下,这钱兜兜转转为啥进了美国政府腰包?
中国是最大的电诈受害者,而美国成为电诈最大的受益者……
美国的军事霸权,其实就是它在全球范围内用军力“掌控局势”的能力。
二战后,美国工业和经济几乎没受损,很快就成为全球最强的军事力量。
冷战期间,它通过北约、美日、美韩等盟友,把自己的影响力铺满了欧亚大陆,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全球安全网络。
美国霸权的表现非常明显,全球有数百个海外基地,海军航母和战略空军随时可以打到世界任何地方。
核武“三位一体”让它几乎可以威慑任何对手,在太空、网络和无人机技术上,也一直领先。
更重要的是,美国通过提供“安全保障”和卖武器,让很多国家对它产生依赖。
它维持霸权的方式也很直接,军费占全球三分之一,掌握最先进的军事科技,同时在国际舆论和规则上占优势,把自己塑造成“全球警察”。
金融霸权优势,本质上是以美元主导的全球金融控制力。
美元作为国际通用货币,拥有“铸币税”特权——美国可以无限量发行美元,而由全球为其通胀成本买单。
换句话说,美国靠印钞就能从全世界换来真实商品与资源。
此外,美国依托SWIFT报文系统与CHIPS美元清算体系,几乎掌握着全球银行资金流向的实时信息。
凭借对这两大系统的主导权,美国频繁发动金融制裁,动辄冻结甚至直接没收他国资产。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下设的“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还定期更新制裁名单(即SDN清单),名单上涉及的个人、企业乃至机构,都会面临“连坐式”经济封锁。
2003年,澳门发生一起震惊国际的洗钱事件。
美国情报机构通过SWIFT和CHIPS掌握线索,发现当地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银行——汇业银行,为朝鲜提供洗钱服务。
系统记录详细显示,朝鲜的2500万美元资金被拆分为80个账户,每笔转账的时间与金额一目了然。
美国随后将汇业银行列入制裁名单,并冻结了朝鲜相关资产。
外汇受限后,朝鲜无法从国际市场采购急需物资,最终不得不重返六方会谈。
类似的还有伊朗,自1979年以来,美国分阶段冻结了其高达数千亿美元的海外资产。
若说第一次被冻结是措手不及,第二次可算大意失荆州,而之后一再被封锁,就不能单纯归咎于运气了。
2015年,在奥巴马的推动下,《伊核协议》正式签署,伊朗被长期冻结的上千亿美元资产得以解禁。
按理说,这原本是伊朗转移和分散风险的好时机,但他们不仅没有及时将资金转出,反而继续将资产存入相关账户,似乎完全没考虑到再度被封锁的可能。
果不其然,2018年特朗普上台后宣布单方面退出协议,随即重新冻结伊朗资产。
讽刺的是,这笔资金甚至可能被贷给军火商,而这些军火最终又流入以色列,用于打击伊朗自身。
美国凭借强大的传媒、娱乐和互联网产业,几乎垄断了全球主流话语体系。
从好莱坞电影、Netflix剧集到社交媒体平台,文化产品广泛输出,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
这种潜移默化的意识形态影响,远比军事或经济手段更具持久力。
美国的科技巨头(如谷歌、苹果、Meta、微软)不仅控制了全球主要的信息传播渠道,也掌握了文化内容的分发权。
这种技术层面的优势,使美国能够在“算法”与“舆论”上塑造全球叙事。
美国善于利用传媒和国际事件构建叙事,通过“普世价值”“人权”“民主”等话语包装国家利益,使其在国际舆论场中掌握道德制高点,塑造“正义”形象。
美国拥有遍布全球的盟友和军事基地网络,覆盖北美、欧洲、亚太、中东等关键地区。
这种全球布局使其能够快速投射军力、保障供应链安全,并在关键地区维护战略利益。
与盟友之间存在紧密的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关系。
盟友体系不仅为美国提供市场和资源,还能促进技术标准的全球化布局,增强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总的来说,美国盟友体系的优势在于军事协同、经济互补、外交集体行动能力、战略灵活性以及价值观认同,这些因素使其在国际事务中拥有强大的综合影响力。
美国霸权体系以军事、经济、文化和联盟为核心,通过全球军事部署、美元主导的金融体系、科技与文化输出以及紧密盟友网络维持全球主导地位。
可高昂的维护成本、内部社会矛盾以及新兴大国挑战,也让这一体系面临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的考验。
整体上,美国霸权既是力量象征,也是责任与风险并存的全球治理格局。
信源:
1.今日湖北
2.齐鲁晚报
来源:面包飞满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