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1年的那个夏天,苏联的某些大人物似乎在下一盘大棋。但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甚至连触碰棋盘的人都没想到,这不仅没能挽救苏联,反而成了压垮它最后的那根稻草。
1991年的那个夏天,苏联的某些大人物似乎在下一盘大棋。但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甚至连触碰棋盘的人都没想到,这不仅没能挽救苏联,反而成了压垮它最后的那根稻草。
八月的克里姆林宫,空气莫名地紧张。从电视机里传来的播报声显得破天荒的严肃:“总统戈尔巴乔夫因健康问题无法继续履行职务,由副总统亚纳耶夫代行总统权力,苏联从今天早晨四点起进入为期六个月的紧急状态。”是清晨的莫斯科,但这条消息像是无声地拍在了世界的脸上。安静得反常,就连往日嘈杂街头的鸟鸣声似乎都没了踪影。
你能想象这种场面对当时的全球意味着什么吗?事情突然到来的让人措手不及,密特朗在法国急得跳脚,老布什也迅速发声,但讲话里的模棱两可只有一个信息:“我们正在密切关注。”此时此刻,谁都不敢轻易表态,眼前的苏联,像是一只站在悬崖边的巨象,谁也不知道它是继续前行还是直接跌落深渊。
可别以为事情是一时起意,早在几周前,一场秘密会议就已经点燃了导火索。在克里姆林宫的某个角落,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和纳扎尔巴耶夫悄悄聊了个通宵。叶利钦一针见血地提议:“副总统亚纳耶夫、总理帕夫洛夫,还有国防部长亚佐夫这些保守派,得赶紧撤掉。”戈尔巴乔夫觉得那话说得有点扎实,二话不说就拍拍桌子,任务交给叶利钦了。
谁能料到,这场小会被克格勃头子克留奇科夫窃听得一清二楚。克留奇科夫坐不住,立刻把消息递到亚纳耶夫耳边。亚纳耶夫本就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极度不满,这下更是怒火中烧:不仅要逼着我下台,还动了苏联的命根子,搞个什么“新联盟条约”!这啥意思?加盟国的权力大幅增加,苏联还能叫苏联吗?亚纳耶夫心里憋着气,拉来一帮心腹,直接决定“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政变的号角,是18号响起的。他们算计得挺好,先切断了戈尔巴乔夫的通讯,再派部队加紧封锁别墅。然而,到关键时刻,矛盾居然集中爆发。他们试图和戈尔巴乔夫谈判,替他拟好了辞职声明,可戈尔巴乔夫不吃这一套,还硬气地回绝了。说你要政变就政变吧,可有啥后招?巴克拉诺夫愣了,居然啥也不干,带人灰溜溜地走了。
这个离谱的开头让接下来的剧情更加滑稽:没有名正言顺的总统签名,全苏军队根本就不买账。不少指挥官在看完垮掉的调兵命令文件后,直接开始摆烂。不光是摆烂,连带还反戈一击,一些军官偷偷联系叶利钦,表示想站在他那边。
叶利钦呢?心里估摸着也打鼓,这还是抵抗苏联政变的第一天,他甚至被劝逃离莫斯科。但这个人天生性子里就有股不服输的劲。他愣是冲到了俄罗斯议会大厦顶楼,拉开窗户喊话:“兄弟们,这是政变,绝不能认了!”底下人越来越多,从零星几个支持者变成了上千人的涌入。空地上,全是自发来的莫斯科市民,他们拉起路障,忙得热火朝天,很多人甚至连晚饭都没顾上吃。
这一景象,直接传到海外。老布什和梅杰终于看明白了:这场政变看上去像是精密计算,实际却露了底。赞赏的电话很快打到叶利钦这里,美国和欧洲领导人纷纷开始站队,支持叶利钦为苏联民主的象征。叶利钦一看,心里高兴得不行,但还得镇定。他转身就命各地的苏军直接归俄罗斯总统调遣,这也意味着,军权,开始往他手里慢慢聚拢。
反观亚纳耶夫政变团队,却是一团乱麻。动起“雷霆行动计划”,结果克格勃的精锐阿尔法小队迟迟不肯上阵,他们找各种理由拖延:文件没问题、军需缺人、要等待指令……总之就是不肯直接动手。拖着拖着,反抗声势越来越大,连苏联空降兵司令也公开声援叶利钦。亚纳耶夫等人心态彻底崩了,到21号那天,直接宣布撤军。
没了军队护卫,亚纳耶夫的结局,可想而知。他被逮捕了,政变彻底失败,戈尔巴乔夫重新掌权。不过说句不好听的,那时候,戈尔巴乔夫也明白,属于他的时代走到了尽头。他站在台上,话刚说到一半,就被叶利钦直接打断。叶利钦把一个取缔苏共的文件甩到戈尔巴乔夫面前:“签了它。”
这一幕,简直像是极具讽刺的时代剪影。背景里耸立的克里姆林宫仍是象征着苏联曾经的力量,而权力的转移,却正在以如此戏剧的方式发生。戈尔巴乔夫没签,可叶利钦自己一挥笔,宣布苏共取缔。苏共,这个几代人仰望的政党,就这样葬送在叶利钦的“无情”之下。
日子步入12月初,在白俄罗斯的一个隐秘会议室,只有三个加盟共和国总统悄悄地执行着历史的终结符:叶利钦、克拉夫丘克和舒什科维奇,他们签字,宣告“独联体”成立。这个字一落,苏联不复存在。
戈尔巴乔夫在辞职演说里罕见地平静,他像是看开了,又像是强忍着某种说不出口的悲哀。他依然提到改革的意义,有人说他是死守信念,有人说他是无奈告别。但历史不会照顾个人的情感,它有它的逻辑和步伐,谁也牢牢抓不住。
苏联的解体,是一场复杂的剧,大星和小人物都在其中挣扎、抗争、妥协。若细细回忆,会发现那些关键节点虽源于两三人的决定,但背后是整个时代巨变推动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不可被改变的。
今天回顾这场巨大的政变和解体,我们或许会有点唏嘘,它既像是一首未唱完的歌,也像是一场并不完整的戏。苏联红旗曾在全球范围内飘扬,那曾经天真的信仰,是否真的被人遗忘?戈尔巴乔夫或叶利钦,他们在历史书里是一种符号,但如果你能再走近一点,或许能听到他们心底某种难以言喻的叹息。至于这叹息的内容,那只能留待读者去揣摩了。
来源:小罗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