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育心田 护航成长路 徐汇区检察院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3 17:00 1

摘要:在互联网触手可及的时代,孩子们作为“网络原住民”,既享受着网络世界带来的精彩纷呈与新的大门,也面临着其中潜藏的诸多风险与陷阱;与此同时,在“风声雨声读书声”的美丽校园——这本应学习知识、挥洒青春、结交挚友的象牙塔内,阳光下的阴影依然存在,那些虽属少数却后果触目

在互联网触手可及的时代,孩子们作为“网络原住民”,既享受着网络世界带来的精彩纷呈与新的大门,也面临着其中潜藏的诸多风险与陷阱;与此同时,在“风声雨声读书声”的美丽校园——这本应学习知识、挥洒青春、结交挚友的象牙塔内,阳光下的阴影依然存在,那些虽属少数却后果触目惊心的校园欺凌行为,正深深刺痛着社会敏感的神经。为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营造安全、健康、阳光的成长环境,近日,徐汇区检察院的两位副检察长分别走进校园,以“法治副校长”的身份,为同学们带来了两堂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主题法治课。

一、向校园欺凌说“不”: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在中国中学,徐汇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祝黎明以“向校园欺凌说NO!”为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一堂严肃而深刻的法治课。他从检察机关的职能入手,介绍了未检工作在推动“六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向同学们明确司法是未成年人坚强的后盾。

课程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展开:

认识校园欺凌的本质

校园欺凌不仅限于肢体冲突,还包括语言侮辱、网络暴力等,任何形式的欺压、侮辱造成他人身心伤害或财产损失的行为,都属于欺凌。

揭示欺凌的严重后果

通过真实案例与数据,指出校园欺凌可能演变为故意伤害、侮辱、抢劫甚至故意杀人等刑事犯罪,加害人将面临法律严惩,而受害者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构建多方防护体系

呼吁学生:不做欺凌者,远离暴力文化;不做旁观者,在安全前提下勇敢干预;若遭遇欺凌,要主动求助老师、家长,或拨打12309、12355热线,依法维权。

课程尾声,祝黎明副检察长以“灋”字解析与历史典故,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在学生心中播下公平正义的种子。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以勇气驱散恐惧,用团结筑起守护阳光的高墙。

二、筑牢网络防火墙:守护“网络原住民”的e路平安

在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徐汇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张爱菁则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筑牢网络的墙,守护少年的你”的网络保护主题法治课。课堂以“闯关游戏”的形式展开,通过四个贴近生活的案例关卡,引导学生们在互动中识别风险、学习应对。

重点围绕四大网络风险展开讲解:

远离“网络欺凌”

提醒学生,遭遇网络欺凌时,要及时向信任的成年人求助,或拨打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12309检察服务热线;在社交平台上可通过拉黑、取证、举报等方式自我保护,情节严重的应报警处理。

识别“网络赌博”

提醒学生,保持警惕,不点击陌生链接,不加入不明群组,远离一切形式的网络赌博,杜绝因好奇与侥幸心理陷入陷阱。

警惕“网络诈骗”

强调“四不”原则:不轻信网络信息、不透露个人信息、不点击陌生链接、不向陌生账号转账,提升辨别能力与防范意识。

拒绝“网络打赏”

指出未成年人的大额打赏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监护人若未尽监管责任也需承担相应过错,呼吁家庭与学校共同引导孩子树立正确消费观。

最后,张爱菁副检察长提出三点科学用网建议:合理规划时间,防止沉迷;善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传播正能量,共建清朗网络空间。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们在情景模拟与问答中深化了对网络法治的理解。

徐汇区检察院开展的这两堂法治课,分别聚焦校园欺凌与网络保护两大核心议题,为同学们带来了实用的法治教育体验。未来,徐汇区检察院将持续推进法治进校园工作,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与内容,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位学子的成长之路,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来源:徐汇检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