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方博开直播,聊到世界杯单打,语气轻松还带点无奈,说起自己为何从未登场,很多人一下被勾起好奇。然后他把话挑明,当年只有两个名额,队里个个是峰顶选手,自己就很难排到前面。你说这么挤的座位,轮得上他吗,听着就让人唏嘘,懂球的都懂这事不容易。
最近方博开直播,聊到世界杯单打,语气轻松还带点无奈,说起自己为何从未登场,很多人一下被勾起好奇。然后他把话挑明,当年只有两个名额,队里个个是峰顶选手,自己就很难排到前面。你说这么挤的座位,轮得上他吗,听着就让人唏嘘,懂球的都懂这事不容易。
他说那几年正赶上神仙打架,张继科状态正热,马龙一路拉满,樊振东刚猛冲出来,许昕手感也顶。结果呢,两张票放在台面,他要想去,就得在四人里硬打下三个,想想都头皮发紧。这不是实力不行,是赛制太紧,名额太少,人再能打也怕没位置。
不少网友看完直呼真实,大家留言开解他,说队里那会儿是地狱难度,换谁都难上去。也有人打趣一句,不是你不上,是前面那几位太离谱,外战能横扫,内战更是硬碰硬。你听着想笑,又有点酸,谁年轻时不想搏个舞台呢。
说白了,世界杯单打名额本就紧,强队通常也就两席,内部一筛就是刀尖跳舞。后来你回看那几年,国乒正处在群峰并立,老将稳,新王起,谁都不是软柿子。对比起来,方博能在那堆猛人里掰手腕,本身就不简单,不上台也不代表不行。
再翻翻他的履历,这孩子出身湖北,九十年代初出生,小学就外出练球,跑到辽宁打基础,节奏拉满。接着加入山东鲁能,俱乐部里磨几年,逐步进国家二队,再到一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路走来就像攀坡,慢慢上台阶,不抢镜但耐看。
成绩也不是摆设,乒超赛场拿过总冠军,那个节奏快强度高,不止一次站在领奖台上。国际赛场也有高光,世界杯男团拿到冠军,世乒赛单打冲到决赛,最后收获亚军。你说这份战绩算不算硬,这不就是硬通货吗,关键时刻都顶住了。
后来又有混双的奖牌,和队友合拍拿下铜牌,联赛又接连夺冠,团队一直信他用他。再后来退役那天,他发声告别,话不多但够真,大家都说青春落幕但故事没完。是不是有点意犹未尽,是不是还想再看他拼一把,谁不想看呢。
有人问没打世界杯单打可惜不,方博的回答像一盆清水,凉但醒神。名额有限是硬门槛,内部竞争是硬道理,你能做的就是把自己打硬,等机会敲门。机会没来那就继续练,来了就一脚踏进去,不就这么回事吗。
老实说,强队的残酷在于好的人太多,台前的光只够照两三个,更多的人藏在背后。可你看队伍的厚度,也正靠这些背影撑着,训练质量高,对抗足,外战才稳。谁说只有站到前台才算成功,拿到团体分数,也是硬贡献。
接着看现在的年轻人,遇到同样的题,名额还是紧,对手还是强,路还得自己走。要怎么在夹缝里长壮,怎么把出场的那几次打满,不少人都在找答案。方博这段话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时代的内卷,也照见了个体的选择,你说以后还会有人被卡在门口吗,可能还会,但故事也会更新。
来源:晨曦的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