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易感!警惕合胞病毒来袭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3 14:08 1

摘要: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它的高发期,其中11-12月更是高峰中的高峰。2岁以下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内的小宝宝、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为易感人群。

随着秋冬季来临,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逐渐增多

医院儿科门诊排起了长队

不少家长发现,孩子突然变成了“小咳嗽包”

鼻涕流个不停,呼吸时还带着“呼哧呼哧”的喘息声

小心,这很可能不是普通感冒

而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偷袭”你家娃!

那么

呼吸道合胞病毒到底是什么来头?

我们应该如何防范?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它的高发期,其中11-12月更是高峰中的高峰。2岁以下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内的小宝宝、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为易感人群。

传染性强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易在托幼机构、学校或家庭聚会等人群密集处扩散。其传播性是流感病毒的2倍。

善于“伪装”

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多为鼻塞、流涕、发热等上呼吸道症状。在起病后2至4天达到高峰,迅速进展为呼吸急促、喘息等下呼吸道症状,并且发热病程较长,一般为5-8天。

攻击性强

几乎所有的儿童在2岁前都会至少感染一次合胞病毒,大多数婴幼儿首次与感染相关的喘息发作是由合胞病毒引起。

轻度症状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与年龄密切相关,学龄前儿童多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出现鼻塞、流涕、咳嗽、喉咙痛、伴或不伴发热等相对较轻的症状。

重度症状

咳嗽加重、喘息、呼吸急促、呼吸频率明显增快(婴儿>60次/分钟,幼儿>40次/分钟),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呼吸时胸骨、锁骨上、肋间隙凹陷)”等呼吸困难表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嗜睡。婴儿喂养困难或拒绝进食或异常哭闹。口唇苍白或发绀,脱水(尿量明显减少)等迹象。

儿科医生提醒: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会在1~2周内自行消失,但6月龄以下婴儿、早产儿、有先天性心脏病或肺发育不良等基础疾病的儿童,感染后易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即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若发现孩子出现疑似症状,特别是呼吸困难等表现,务必及时就医。

目前,尚无针对合胞病毒的特效抗病毒药物和疫苗

预防是关键!

做好日常防护,通过及时的医疗干预

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减少合胞病毒对儿童健康的威胁

日常防护

注意手卫生,学习“七步洗手法”;接触儿童前认真洗手,接触公共物品后避免触碰眼、口、鼻等部位。不与他人共用杯子、餐具。佩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保持室内通风,定期清洁儿童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门把手、玩具。

免疫预防

鼓励母乳喂养,避免让宝宝接触烟草烟雾,构建第一道免疫防线。国内已获批用于RSV预防的尼塞韦单抗(单克隆抗体),适用于1岁以下婴儿,包括健康婴儿和有基础疾病的婴儿。这种单抗能提供至少5个月的直接保护,建议在流行季前(10-11月)接种。

来源:小小乖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