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政坛爆局!总统否决罢免案难止内斗,资源国的权力正在拖垮国家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3 16:47 1

摘要:蒙古总统呼日勒苏赫以“投票程序存在瑕疵”为由,否决国会通过的总理赞丹沙塔尔罢免案。这一举动未能平息执政党人民党的内部纷争,反而将该国拖入政治旋涡。这场围绕总理职位的较量,早已超越个人权力争夺,沦为人民党保守派与改革派的路线对决,更关乎蒙古经济命脉与地缘立场。

Ai主播讲新闻

蒙古总统呼日勒苏赫以“投票程序存在瑕疵”为由,否决国会通过的总理赞丹沙塔尔罢免案。这一举动未能平息执政党人民党的内部纷争,反而将该国拖入政治旋涡。这场围绕总理职位的较量,早已超越个人权力争夺,沦为人民党保守派与改革派的路线对决,更关乎蒙古经济命脉与地缘立场。

据蒙古国家通讯社10月22日权威披露,国会此前以71票赞成、40票反对(15名议员缺席)通过对赞丹沙塔尔的不信任案,直接导火索是其绕过国会任命司法部长恩赫巴亚尔,专项调查时任国会议长阿玛尔巴伊斯格楞的“煤炭贪腐疑云”。而总统府次日发布的否决声明,将矛盾直接推向高潮,回溯整个事件脉络,这场内斗的种子早在今年6月就已埋下。

彼时,时任总理奥云额尔登因家人在社交平台高调炫富,引爆蒙古民众对政府长期贪腐的积怨,最终黯然下台。这一突发辞职打破了该国政坛原有平衡,执政党人民党陷入权力真空:按党章,党主席应接任总理,但奥云额尔登下台仓促,党内权力交接衔接断裂。最终由总统呼日勒苏赫提名,国会表决通过赞丹沙塔尔出任新总理,可谁也没想到,这一“过渡安排”竟成了内斗的起点。

赞丹沙塔尔要坐稳总理之位,必须拿下人民党主席头衔,这就与党内三号人物、国会议长阿玛尔巴伊斯格楞形成直接对抗。今年9月下旬的人民党主席选举中,赞丹沙塔尔眼看正常投票难以胜出,又遭对手拒绝“双重领导制”提议,索性带支持者退出第二轮投票,让阿玛尔巴伊斯格楞“捡”了党主席职位。但他并未认输,转而动用总理职权,以“煤炭贪腐”为突破口反击,蒙古煤炭产业常年被利益集团把持,贪腐是民众最敏感的痛点,赞丹沙塔尔此举既打“民意牌”,又能借司法手段牵制对手。

阿玛尔巴伊斯格楞也不甘示弱,一边辞去议长职务自证清白,一边在党内推动取消司法部长恩赫巴亚尔的党籍,同时联合国会盟友发起对赞丹沙塔尔的不信任投票。短短一个月,两人从党内竞争变成“你死我活”的攻防,而总统呼日勒苏赫的否决,看似是“拉偏架”,实则藏着更深的政治算计:他与赞丹沙塔尔私交甚密,更忌惮阿玛尔巴伊斯格楞代表的“青年改革派”。这一派与前总理奥云额尔登理念一致,主张减少国家债务、摆脱对大宗商品出口的依赖,若其掌控总理职位,很可能引发“总统与总理路线对立”的府院之争;更重要的是,人民党长期垄断政权,一旦内部分裂,在野党民主党等势力必然借机渗透,威胁人民党的执政根基。

但呼日勒苏赫的“救火”反而让局势更乱。蒙古宪法第47条写得明明白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决议,但只要国会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决议就可生效。目前阿玛尔巴伊斯格楞手握人民党多数议员席位,加上部分在野党想“借刀杀人”助推罢免,呼日勒苏赫的否决大概率撑不了多久。更关键的是,阿玛尔巴伊斯格楞的党主席身份还需11月人民党全体会议最终确认,赞丹沙塔尔背后的保守派(多与矿业集团绑定)仍有机会通过党内博弈翻盘。这场内斗至少要拖到年底,蒙古政府的施政早已陷入停滞。

外界更关心的是,这场权力斗争背后的路线分歧,才是决定蒙古未来的关键。赞丹沙塔尔代表的保守派,核心是“保资源经济”,蒙古经济超30%依赖煤炭、铜等大宗商品出口,其中对华出口占比超60%,保守派与矿业利益集团深度绑定,主张维持现有出口模式,毕竟“卖资源来钱快”;而阿玛尔巴伊斯格楞的改革派,看到的是隐患:蒙古国家债务率已接近GDP的90%,资源价格波动一有风吹草动,经济就跟着“感冒”,所以主张减少债务、拓展新能源合作、推动经济多元化。

有意思的是,两派在对华立场上被外界过度解读为“亲疏差异”,实则都是“务实合作派”。赞丹沙塔尔依赖煤炭出口,近年来中蒙煤炭贸易额年均增长12%,他是“资源合作的既得利益者”;阿玛尔巴伊斯格楞则更看重长期战略,对中蒙俄天然气管道项目推进积极性更高。这个项目能让蒙古从“资源出口国”变成“能源过境国”,获得稳定收益,但因蒙古内部审批迟缓一直进展缓慢。说白了,两人只是对华合作的“侧重点不同”,核心都是“借华稳经济”,毕竟蒙古的地缘位置决定了,离开中国,其资源很难找到更稳定的买家。

真正危险的是,这场内斗正在耗尽蒙古的国家治理能力。煤炭贪腐问题喊了多年,从奥云额尔登到阿玛尔巴伊斯格楞,每次内斗都拿“反贪”说事,可始终没挖出真正的利益链条;经济转型喊了十年,改革派想动矿业集团的“奶酪”,保守派要保自己的“饭碗”,最终只落得“空喊口号”;就连政治体制设计的“权力制衡”,也成了内斗工具,总统用“程序瑕疵”否决国会,国会用“三分之二多数”反制总统,看似都占着“法理”,实则消耗的是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短期来看,蒙古国会大概率会在11月前再次表决罢免案,赞丹沙塔尔下台的风险极高,但阿玛尔巴伊斯格楞要完全掌控党政大权,还得闯过党内会议的“最后一关”;长期来看,只要人民党的路线分歧不解决,保守派与改革派的斗只会愈演愈烈,政府将陷入“走马灯式”换帅,贪腐难除、经济转型无望,最终可能引发民众不满,甚至动摇人民党的执政地位。

对蒙古而言,最可怕的不是“选谁当总理”,而是“无休止的内斗拖垮国家”,再丰富的煤炭、铜资源,也经不起权力游戏的消耗;再友好的邻国合作,也撑不起一个“失序的政府”。这场政坛风波最终会走向何方?蒙古又能否跳出“资源依赖-政治内耗-经济停滞”的死循环?欢迎留下你的观察与判断。

来源:红茶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