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翩然之姿,赤子之心(61)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3 16:10 1

摘要:当“由大司寇行摄相事”的任命落在孔子身上时,这位奔波半生的哲人,终于在鲁国的政治舞台上“翩然而出”。这翩然,是蛰伏多年后的舒展,是理想将成时的欢悦,如钱穆先生所言,恰是鲁国君臣有意、孔子亦欣然赴之的生动写照。

当“由大司寇行摄相事”的任命落在孔子身上时,这位奔波半生的哲人,终于在鲁国的政治舞台上“翩然而出”。这翩然,是蛰伏多年后的舒展,是理想将成时的欢悦,如钱穆先生所言,恰是鲁国君臣有意、孔子亦欣然赴之的生动写照。

他或许真的会“打起手鼓唱起歌”,在曲阜的街巷间歌之咏之舞之蹈之。这份不加掩饰的喜悦,让我想起盛唐的李白——那个在终南山“假装隐居”,却因玄宗一召便“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诗仙。同样的意气风发,同样的志得意满,孔子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不在长安看花,而在鲁国的朝堂上,望见了恢复周礼、构建大同世界的曙光。

可子路却看不惯了,他搬出“君子不恐不怿”的古训,劝老师“端着点”。孔子的反驳却透着十足的真诚:“有位可做事,有学可谦逊,何乐而不为?”是啊,从贫家子到鲁国第三号人物,他的喜悦从不是汲汲于权位的虚荣,而是距离“行道”理想越来越近的酣畅。

这份翩然,不是狂傲,而是赤子般的纯粹。在世俗的规矩里,君子要喜怒不形于色,可孔子偏要让喜悦在眉眼间舒展。因为他的理想从不是藏在面具后的权谋,而是要在这世间,实实在在地播撒“仁”与“礼”的种子。

当我们透过千年的尘埃,看见那位在鲁国政坛上喜形于色的孔子,看见他“翩然而出”的姿态,读懂的不仅是一个政治家的得意,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靠近梦想时,那份不加雕琢的、滚烫的赤子之心。

来源:蔡驷问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