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文创“第四城”,何以成都?上合组织专家解析成都优势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3 16:10 1

摘要:10月23日,在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科创生态岛召开的2025成都国际数字文创生态伙伴大会上,上合组织协同创新工委会与中国文化产业协会联合发布了备受瞩目的《2025中国数字文创城市指数》(以下简称《指数》)。该《指数》以其开创性的评估范式,为衡量中国城市数字文创产业

10月23日,在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科创生态岛召开的2025成都国际数字文创生态伙伴大会上,上合组织协同创新工委会与中国文化产业协会联合发布了备受瞩目的《2025中国数字文创城市指数》(以下简称《指数》)。该《指数》以其开创性的评估范式,为衡量中国城市数字文创产业生态提供了全新的“风向标”。

上合组织协同创新工委会联席理事长吴大有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成都在此次评估中表现亮眼,凭借其独特的人才吸引力、活跃的城市文化与产业生态,稳居北京、上海、深圳之后,成为中国数字文创“第四城”,并展现出强劲的上升潜力。

评估范式三大创新

突破传统产业衡量标准

据悉,本次《指数》评估覆盖了以下16个重点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广州、杭州、成都、武汉、西安、南京、苏州、长沙、厦门、青岛、宁波。

《指数》研究指出,传统文化产业评估体系局限于经济产出指标,已无法全面反映数字时代文创产业的复杂生态。为此,本次发布的《指数》实现了评估范式的三大创新,构建了一套包含13个一级指标、52个二级指标、180个三级指标的“毫米级诊断体系”。

该体系首先实现了对产业生态的精细化测量。以“城市活力”指标为例,它不再是简单的文化场所数量统计,而是被细分为“街头艺术频次”“24小时商业密度”“低成本工作室占比”等12项可量化、可感知的具体指标。例如,数据显示,作为大众感知生活“便利度”最高的城市,上海在便利店总数、24小时营业门店数及占比上均位列全国首位。

其次,《指数》首创了“科幻文学产业成熟度指数”,首次构建了针对垂直文学门类的产业级评估框架。该指标突破传统“纯文学创作”的评估范式,通过整合国际奖项数据库、版权交易区块链存证、AIGC应用监测等多源数据,将科幻文学从创作、技术融合、国际传播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进行量化,为观测“未来内容产业”的成长性提供了前瞻性视角。

第三大创新是引入了“烟火气指数”,首次利用卫星夜光遥感数据来量化城市文化活力。通过国家遥感中心的高分辨率夜光影像,结合地面传感器校准,可以精确测量文化活动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延续性,为城市文化生态评估提供了客观的“数据化烟火气”依据。

成都优势显著

“烟火气”与“人才引力”铸就产业沃土

对于成都在此次评估中的卓越表现,上合组织协同创新工委会联席理事长吴大有在采访中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明确指出,成都在评选城市中位列第四,意味着其文创综合实力已不容小觑,并拥有几个特别明显的优势。

▲吴大有

“首先,成都的生活成本相对偏低,这使我们有更好的优势去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在成都聚集。”吴大有表示,成都近年来在IP开发上成果斐然,尤其是现象级动画《哪吒》系列的发布,已成为成都文创产业的一张闪亮名片。

吴大有特别强调了《指数》中“烟火气指数”所揭示的成都魅力。“你会发现成都在‘烟火气’上,可以说是全国‘生活力指数’最高的。我们从这个遥感卫星的云图上可以看到,成都的夜间是非常活跃的,可能有各种夜间活动,大家的交流非常频繁。”这种充满活力的城市文化生态,与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高度聚集的产业人才相结合,共同构成了成都数字文创产业持续“迸发能量”的沃土。

基于这些优势,吴大有对成都的未来排名充满信心:“成都的位置很有可能会再往上升。”

当被问及本次大会上发布的系列新赛事、项目签约对未来发展的意义时,吴大有将其与成都的城市标签紧密相连。“成都是一个‘科幻及人才双轮驱动城市’”他解释道,“这背后包含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各种电竞赛事、电竞人才,以及AIGC和各种科技应用。今天的活动非常好地彰显并凸显了成都在全国的特殊地位及优势。”

面向未来,吴大有看到了成都更大的发展格局。他从早上城市交通繁忙这一细节中,感受到了城市活力与人才吸引力的显著提升。“成都在未来,我觉得会聚集更多的全球人才。”

他特别提到,成都拥有的不仅是本地特色,还有国际化的潜力。“国际人才在成都有很多很好的景点可以探访,包括东郊记忆也慢慢成为国际友人来成都的必访之地。”吴大有认为,在政策支持、天然景观、人文景点与人才聚集等多重要素的共同作用下,成都数字文创产业的未来“只会越来越好。”

红星新闻

来源:蓉城政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