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1945年10月24日的电波穿透抗日战争胜利的硝烟,鞍山人民广播的声音便与钢都鞍山的命运紧紧相连。这份比新中国成立更早诞生的声音记忆,即将在80年后的同一天迎来盛大庆典——10月24日,鞍山人民广播创建80周年特别节目《时代唱响》将重磅启幕,FM95.3、A
当1945年10月24日的电波穿透抗日战争胜利的硝烟,鞍山人民广播的声音便与钢都鞍山的命运紧紧相连。这份比新中国成立更早诞生的声音记忆,即将在80年后的同一天迎来盛大庆典——10月24日,鞍山人民广播创建80周年特别节目《时代唱响》将重磅启幕,FM95.3、AM954鞍山新闻综合广播与鞍山云APP将同步音视频直播,带大家穿越岁月长河,共赴一场声音的盛宴。
80年岁月流转,这缕电波早已从稚嫩走向厚重。从接收日伪“鞍山放送局”起步,成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地方电台之一;从建台初期的美制转播机,到1952年技术人员自主研发500瓦发射机向国庆献礼;从无录音设备的手动时代,到工程师郑忠志1956年发明全国首例便携式录音机的创举,鞍山人民广播的每一步都镌刻着奋斗的印记。
上世纪50年代,杨田荣录制的现代评书《三里湾》开拓题材新领域;70年代,刘兰芳的《岳飞传》借这缕电波火遍全国;90年代,《相会在虹桥》开启直播互动先河,让电波成为连接民生的桥梁。时光淬炼中,这声音从30瓦的微弱震颤,成长为覆盖四套专业频率、融合全媒体传播的时代强音,并始终保持着“记录时代、服务民生”的初心底色。
这份历久弥香的传承,将在庆典现场绽放璀璨光彩。作为整场活动的灵魂,“历史回响”环节将通过珍贵音视频重现80年峥嵘岁月。老播音员徐明20年前的采访录音里,当时七十多岁的老人谈及直播往事的激情依旧滚烫;郑忠志讲述发明便携式录音机的口述片段,将带听众重温物资匮乏年代的创新坚守;而刘兰芳、单田芳两位评书大师早年录制的经典片段响起时,无疑会唤醒几代人的共同记忆。那些手敲八音板报时的旧时光、《听众之声》里听众来信的温度、《钢城大哥大》热线里的民生期盼,都将在电波中重获新生。
庆典现场更不乏时代新声与温情互动。《相会在虹桥》首任主持人海默将亲临直播间,伴着熟悉的节目版头,讲述30年前直播开创的幕后趣事;《记者归来》主持人楚默与可视广播剧《冰雪蓝天》主创李巍,将揭秘媒体融合时代的创新密码,让听众看见“广播看得见”的蜕变。社会各界与兄弟台的祝福视频集锦温情满满,“点亮梦想,让爱翱翔”公益活动现场报道则延续着广播人的社会责任担当。更令人期待的是分会场的“生日嘉年华”,40分钟的热烈庆典将汇聚听众与广播人的真情告白,让80年的陪伴在欢声笑语中升华。
从烽火岁月到全媒体时代,鞍山人民广播的80年,是声音记录时代的80年,更是与百姓同心同行的80年。10月24日,当《心同此愿》的旋律响起,当热线电话2211419、2211519接通听众的心声,这场盛典早已超越纪念本身——它是对历史的致敬,是对听众的感恩,更是对未来的宣誓。
钢都鞍山的听众们,无论你是听着评书长大的老者,还是追着融媒体直播的年轻人,这场声音的盛宴都在诚挚地邀请你赴约。10月24日,就让我们透过电波与屏幕,共同触摸80年的声音年轮,见证鞍山人民广播“正年轻、尚风华”的崭新模样。全媒体记者 杨峰
来源:鞍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