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经济紧密相连的当下,每一次中美之间的经贸互动都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而此次于 10 月 24 - 27 日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中美经贸磋商,更是吸引了全球各界的目光,成为国际经济舞台上最受瞩目的焦点事件。
在全球经济紧密相连的当下,每一次中美之间的经贸互动都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而此次于 10 月 24 - 27 日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中美经贸磋商,更是吸引了全球各界的目光,成为国际经济舞台上最受瞩目的焦点事件。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增长动能不足、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多 ,全球经济这艘巨轮正行驶在波涛汹涌的海域中。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GDP 总量之和占据全球经济相当大的比重,双边贸易额更是庞大。双方的经贸关系不仅深刻影响着彼此的经济发展,更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世界经济的走向有着举足轻重的潜在影响。
回顾过往,中美经贸关系历经风雨,有过合作共赢的黄金时期,也面临着贸易摩擦等诸多挑战。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的今天,中美经贸往来涉及到无数行业和企业,从高科技产品到日常消费品,从金融服务到农业领域,其广度和深度超乎想象。一旦双方在经贸领域达成积极共识,将为全球经济注入一剂强心针,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加快;反之,若磋商遇阻,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无疑会被蒙上一层厚重的阴影,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也将遭受严重冲击。 所以,这场磋商承载着全球市场的期待,也关乎着每一个与全球经济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个体和企业的未来 。
近年来,中美贸易关系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长篇剧,充满了曲折与波澜。自 2018 年起,美国单方面挑起贸易争端 ,以 “贸易不平衡”“国家安全” 等为由,挥舞起关税大棒。2018 年 3 月,特朗普签署公告,决定对自中国进口的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加征 25% 和 10% 的关税 ,拉开了贸易摩擦的大幕。随后,美国不断扩大加征关税的范围和力度,从 500 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到 2000 亿美元,再到后续一系列针对特定产品的高额关税举措,如对中国输美的电动汽车、锂电池、电脑芯片等产品大幅加征关税。
面对美方的无理挑衅,中国秉持着坚定的原则和立场,采取了对等的反制措施。2018 年 6 月,美国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 500 亿美元商品加征 25% 关税,同日,中方发布公告,对自美进口的大豆、汽车等 340 亿美元商品对等加征 25% 关税 ,于 7 月 6 日同步生效。此后,双方在关税领域你来我往,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和破坏。众多依赖中美贸易的企业陷入困境,全球贸易秩序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科技领域,美国对中国企业的限制和打压同样不遗余力。2019 年 5 月,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公司列入 “实体清单”,实施出口管制,限制其获取美国技术,试图从技术源头遏制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此后,又有多家中国科技企业被列入各类限制清单,美国试图通过这种方式,维护其在科技领域的霸权地位,阻碍中国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当前,中美两国都面临着各自的经济压力和挑战。美国方面,尽管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增长态势,但高通胀问题持续困扰,美联储的加息政策在抑制通胀的同时,也给经济增长带来了下行压力。债务问题愈发严峻,国债规模不断攀升,财政负担日益沉重。就业市场虽然表面上保持稳定,但结构性问题突出,部分行业和地区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中国经济在持续稳健发展的进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短期的压力和挑战。需求端有待进一步提振,消费市场的活力仍有提升空间,投资增长也需要新的动力和方向。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中国的出口面临着更大的阻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进入关键阶段,需要在技术创新、高端制造等领域取得突破,以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
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中美两国进行经贸磋商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通过磋商,双方可以寻求降低关税壁垒、扩大市场准入的途径,促进双边贸易的稳定和增长,为两国企业创造更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增强市场信心,稳定企业预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美经济相互依存度极高,携手合作解决经贸问题,不仅有助于双方经济的健康发展,更是对全球经济稳定和繁荣的重要贡献,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强大动力。
关税与贸易壁垒问题一直是中美经贸关系中的核心症结。在过往的贸易摩擦中,双方互征高额关税,犹如筑起了一道道高耸的贸易壁垒,阻碍着双边贸易的自由流通。美国对中国的光伏产品、电子产品、机械器具等加征关税,使得中国相关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大幅下降,出口规模锐减;中国对美国的农产品、汽车、飞机等加征关税,也让美国相关产业遭受重创,失去了中国这一庞大市场的有力支撑 。
此次磋商,双方在关税调整、贸易壁垒降低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谈判空间。从美国方面来看,高通胀问题持续困扰经济发展,降低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有助于增加市场商品供给,缓解通胀压力,为美国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美国的零售商们长期受到高关税的困扰,成本大幅上升,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他们迫切期待关税的降低,以恢复市场活力。从中国角度而言,降低贸易壁垒有利于拓展海外市场,稳定出口,促进国内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
若双方能在关税调整上达成积极共识,将对双边贸易规模和结构产生深远影响。贸易规模有望实现大幅增长,随着关税的降低,商品流通成本下降,市场需求将被进一步激发。原本因高关税而受限的贸易往来将重新活跃起来,中国的优质产品将更顺畅地进入美国市场,满足美国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美国的农产品、高科技产品等也将在中国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增进两国企业和消费者的福祉。贸易结构也将得到优化,双方将更加专注于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的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向美国出口更多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美国在农业、高科技产业的优势也将得以彰显,加强对中国的农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出口,推动双边贸易朝着更加平衡、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产业合作与供应链稳定是中美经贸关系中至关重要的议题。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着诸多挑战,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地缘政治冲突的加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使得供应链断裂风险日益增加,给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 。
中美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在关键产业如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产业链,太阳能电池板的产量占据全球较大份额,风电设备制造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在新能源技术研发、储能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双方可以在技术研发、项目投资、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力量。通过合作,中国企业可以学习美国先进的储能技术,提升自身在储能领域的竞争力;美国企业可以借助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完善的产业链,实现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商业化应用 。
半导体产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对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科技竞争力至关重要。中国在半导体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取得了显著进展,拥有庞大的半导体市场需求;美国在半导体设计、核心设备制造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双方在半导体领域的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健康发展。美国的半导体设计企业可以与中国的制造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先进的芯片产品,满足全球市场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中国的半导体企业可以引进美国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提升自身的制造水平 。
为稳定全球供应链,应对供应链断裂风险,中美双方需要加强沟通与协作。建立健全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共享信息,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在物流运输、通关便利化等方面加强合作,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可靠性。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发展,减少对单一地区或企业的依赖,降低供应链断裂的风险。鼓励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布局生产基地和供应链环节,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
金融领域的协调是中美经贸磋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中美两国金融市场紧密相连,汇率政策、金融市场开放、跨境金融监管等问题不仅关系到两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也对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有着深远影响 。
在汇率政策方面,中美双方需要加强沟通与协调,避免汇率的大幅波动对双边贸易和投资造成不利影响。汇率的不稳定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影响市场信心。美国若推行过度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元汇率大幅波动,将使中国的出口企业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出口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中国若对汇率进行不合理的干预,也会引发国际市场的担忧,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双方应遵循市场规律,加强政策协调,维护汇率的稳定,为双边贸易和投资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
金融市场开放是促进金融领域合作的重要举措。中国近年来不断加大金融市场开放力度,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允许外资机构在华设立金融机构、开展业务,为国际金融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美国的金融市场高度发达,拥有众多国际知名的金融机构。中美在金融市场开放方面的合作,可以促进双方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满足企业和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美国的金融机构可以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中国的金融机构也可以走向美国市场,拓展国际业务,提升国际竞争力 。
跨境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关键环节。随着中美之间金融往来的日益频繁,跨境金融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加强跨境金融监管显得尤为重要。双方应建立健全跨境金融监管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共同打击跨境金融犯罪,防范金融风险的跨境传播。在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金融市场的监管等方面加强协调,确保金融市场的公平、公正、透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
此次中美经贸磋商,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各方观点纷纭,态度不一。国际组织纷纷表达对磋商结果的深切期待,世界银行在其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中美作为全球经济的两大支柱,若能在此次磋商中达成建设性共识,降低贸易壁垒,推动贸易自由化,将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极大地提振全球市场信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也公开呼吁,中美双方应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通过坦诚对话和协商,妥善解决经贸分歧,这对于稳定全球金融市场、促进世界经济的均衡发展至关重要 。
各国政府也密切关注着磋商的进展。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称,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与否,对欧洲经济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欧洲众多企业与中美两国存在着紧密的贸易和投资往来,若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欧洲企业的供应链和市场份额都将受到严重冲击。因此,欧盟希望中美双方能够通过此次磋商,找到利益平衡点,实现互利共赢,为欧洲企业创造更加稳定、可预期的国际市场环境 。
日本作为亚洲重要经济体,其政府官员表示,中美经贸磋商的结果将对亚洲乃至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日本与中美在电子、汽车等多个产业领域有着深度的合作,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是日本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日本期待中美双方能够展现出足够的诚意和智慧,推动磋商取得积极成果,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
国际媒体也对此次磋商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和评论。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社论指出,中美经贸磋商不仅是两国之间的经济对话,更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转折点。磋商结果将决定全球贸易秩序的未来走向,若双方能够达成协议,将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曙光;反之,全球经济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报道中分析称,此次磋商对于美国经济的复苏和就业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降低与中国的贸易壁垒,将有助于美国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同时也能满足美国消费者对物美价廉商品的需求 。
在众多观点中,既有对磋商结果的乐观期待,也存在着一定的担忧。乐观者认为,中美双方在此次磋商中展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沟通意愿,预示着双方有可能在关键问题上达成突破,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他们相信,通过此次磋商,中美将进一步加强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也有部分人士表示担忧,他们担心双方在一些核心问题上的分歧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贸易摩擦可能会出现反复,给全球经济带来持续的不稳定因素。他们呼吁中美双方要保持耐心和诚意,以长远的眼光看待经贸关系,共同努力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 。
在磋商消息传出后,金融市场瞬间掀起了波澜,各类资产价格波动剧烈,资金流向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充分反映出市场对磋商结果的高度敏感和强烈预期 。
股票市场首当其冲,受消息影响大幅波动。在磋商消息发布前夕,市场普遍处于观望状态,投资者情绪谨慎,股票指数呈现出窄幅震荡的走势。当磋商消息传出后,全球主要股票市场反应迅速。美国三大股指开盘后大幅高开,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开盘涨幅超过 1%,标普 500 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也涨幅明显。这是因为市场预期中美经贸关系的改善将为美国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多的盈利机会,尤其是那些与中国有着密切贸易往来的企业,如苹果、波音等,股价大幅上涨 。
中国 A 股市场同样受到提振,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与外贸相关的板块表现尤为突出,如纺织服装、家电、机械等行业的股票涨幅居前。这是因为市场预期随着中美贸易关系的缓和,中国出口企业的订单量将增加,业绩有望提升 。
债券市场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美国国债收益率在磋商消息传出后出现波动,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下行。这是因为市场对经济前景的预期改善,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上升,部分资金从债券市场流出,导致债券价格上涨,收益率下降 。中国国债市场则相对稳定,10 年期国债收益率波动较小。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基本面相对稳定,货币政策保持稳健,投资者对中国国债的信心较强 。
外汇市场上,美元指数在磋商消息发布后出现短期波动。由于市场预期中美经贸关系改善可能会对美元的国际地位产生一定影响,美元指数一度下跌。人民币汇率则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均出现升值。这一方面是由于市场对中美贸易前景的乐观预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吸引了更多外资流入中国市场,推动人民币升值 。
商品市场同样受到了冲击。黄金价格在磋商消息传出后出现下跌,这是因为市场风险偏好上升,投资者纷纷抛售黄金等避险资产,转而投资股票等风险资产。原油价格则出现上涨,这是因为市场预期中美经贸关系改善将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从而增加对原油的需求 。
从资金流向来看,在磋商消息传出后,资金明显流向与中美贸易相关的行业和板块。在股票市场,大量资金流入出口型企业、消费类企业和科技企业的股票,这些企业被认为将从中美经贸关系的改善中受益最大。在债券市场,资金则从国债等安全资产流向企业债等风险资产,反映出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期 。
金融市场的波动充分体现了市场对中美经贸磋商结果的高度关注和强烈预期。若磋商能够达成积极共识,金融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向上的态势;反之,若磋商遇阻,金融市场可能会再次陷入动荡,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磋商的进展和市场动态,合理调整投资策略 。
来源:念之养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