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甲流的人日益增多!医生:少吃洋葱,多吃这4样,提高免疫力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3 15:13 2

摘要:甲型流感又来了,不声不响地卷土重来。其实病毒年年有,但今年这波甲流的传染性强、发病快,确实让人有点心慌。关键是,很多人还在用“感冒思维”对待它,捂一捂、扛一扛、喝点姜汤就想过关,结果反被拖进了重症监护室。

甲型流感又来了,不声不响地卷土重来。其实病毒年年有,但今年这波甲流的传染性强、发病快,确实让人有点心慌。关键是,很多人还在用“感冒思维”对待它,捂一捂、扛一扛、喝点姜汤就想过关,结果反被拖进了重症监护室。

你可能听过这样的话:“多吃点洋葱,杀菌抗病毒。”但今天我们要告诉你,洋葱这事儿啊,真没那么神。洋葱虽好,不宜过量,尤其在甲流防控上,咱得换个思路。

洋葱确实含有槲皮素,这是一种天然的类黄酮,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某些体外实验表明,它能抑制病毒复制。但问题在于,实验是在培养皿里做的,离我们身体里的真实环境差着十万八千里。

更关键的是,槲皮素的含量并不高,得吃半麻袋洋葱才能达到实验剂量。而且它对胃肠刺激不小,吃多了胀气、反酸,反而让身体虚了。不如把洋葱当个调味配角,别当主角硬拽上台。

甲流面前,真正能帮你的是“免疫力的底子”,不是某一种食物的“临时抱佛脚”。

话不多说,咱们直奔主题——增强免疫力,不靠玄学,靠实打实的营养支持。

第一个,深色绿叶菜。别看它们其貌不扬,维生素C、叶酸、胡萝卜素可都藏在里头。维C是免疫细胞的天然“润滑剂”,叶酸则是细胞修复的关键原料。研究显示,低叶酸人群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

第二个,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鸡蛋、豆腐、鱼肉。免疫细胞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蛋白不够,免疫军队连人都招不来。鸡蛋中的卵白蛋白、豆制品中的植物蛋白,吸收率高,对免疫系统格外重要。

第三个,含锌丰富的食物。比如瘦牛肉、牡蛎、南瓜籽。锌是免疫系统的“调度员”,缺了它,T细胞和B细胞都要罢工。《中国公共卫生》曾发表一项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儿童锌缺乏与反复感染呈显著正相关。

第四个,发酵类食品。比如酸奶、纳豆、泡菜。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70%的免疫细胞都驻扎在这里。益生菌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间接提高免疫识别和防御能力。但注意选择低糖或无糖的天然发酵产品,别被“饮料型酸奶”忽悠了。

很多人一到流感季就开始猛灌维生素C、吃保健品,结果两周后依然中招。这不是维C无效,而是你搞错了重点。

睡眠不足、运动缺乏、久坐、压力大,这些才是免疫力的大敌。尤其是长期熬夜,会让身体的褪黑素分泌紊乱,免疫细胞“晕头转向”,该出击时没反应,病毒就趁虚而入。

还有一种常见误区:很多人把“发烧”当成坏事,急着吃退烧药。其实体温升高是身体在发动免疫反应,盲目压下去,反而耽误了清除病毒的黄金时间。除非高烧超过39℃,或者有基础病,才需要药物干预,而且要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别自己瞎用。

甲型流感病毒可不是一般感冒病毒,它是“变脸王”,每年换个样子再来一遍。它的表面抗原(血凝素与神经氨酸酶)变异频率高,导致免疫系统很难一次性记住它。

而且甲流容易诱发肺炎、心肌炎,甚至引发脑炎,尤其对儿童、老人、慢病患者杀伤力更大。有研究指出,甲流重症患者中,60%以上合并有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哮喘都在其列。

所以别再拿“多喝点水、躺一躺就好了”那一套来应付它。重症发展有时候只需要48小时,早期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

甲流病毒在干燥环境中活得更久。你以为冬天开空调暖气是保暖,其实反而让空气更干燥,鼻腔黏膜屏障变脆,病毒更容易入侵。加湿器、盐水喷鼻器这些“边角料”工具,关键时刻反而能派上大用场。

还有一个冷知识:情绪也影响免疫系统。长期焦虑会让皮质醇水平升高,这种激素在短期内能抗炎,但长期高水平反而抑制免疫反应。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一焦虑就反复感冒,不是心理作用,是生理反应。

疫苗,永远是第一道防线。别信“打了也会得”的说法。疫苗并不是让你彻底不感染,而是让你即使感染了也不至于重症。就像穿雨衣不是不让你沾水,而是不让你湿透。

一旦身边有人感染,口罩、洗手、通风三件套绝不能少。病毒不是靠空气飘来的,它靠飞沫和接触传播。你用过的门把手、键盘、手机屏幕,都是它落脚的地方。

而如果你已经出现高热、头痛、肌肉酸痛这些典型流感症状,别扛着。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情况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药物,比如奥司他韦或扎那米韦。这些药物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好,拖得越久越没用。

别再神化某种食物,也别盲目恐慌甲流。真正的免疫力,是日积月累打下的基础,不是靠“吃点啥”就能一蹴而就的。

你吃的每一口饭,睡的每一个觉,运动的每一分钟,面对焦虑选择的每一次深呼吸,都是你给自己免疫系统交的“养老金”。

病毒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对自己的身体毫无了解。这才是最该警醒的。

参考文献:

[1]李娜,王芳,刘建华.儿童缺锌与反复呼吸道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4,32(4):456-459.

[2]张云,陈思,何琳.流感疫苗对老年人群的保护效应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23,29(6):672-676.

[3]杨海波,胡志强.流感病毒变异机制及其对疫苗研发的影响[J].中国病毒学,2023,38(2):125-130.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来源:医生张三说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