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9日下午,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北京邮电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年级同学怀着好奇与憧憬,走进北京邮电大学海淀校区图书馆,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书香探索之旅。这座知识的殿堂以其深厚的底蕴、现代化的服务以及丰富的互动,为同学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记忆。
2025年10月9日下午,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北京邮电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年级同学怀着好奇与憧憬,走进北京邮电大学海淀校区图书馆,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书香探索之旅。这座知识的殿堂以其深厚的底蕴、现代化的服务以及丰富的互动,为同学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记忆。
一、初探:沉朴古韵,大家题字显底蕴
步入北邮校园,一座庄重典雅的建筑映入眼帘。图书馆正门上苍劲有力的“图书馆”三个大字,瞬间吸引了所有同学的目光。大家得知,这幅题字出自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新中国首任邮电部部长朱学范先生之手。这座建成于1986年、建筑面积达1.55万平方米的图书馆,风格朴实沉毅,古色而不古板,无声地诉说着学术的严谨与历史的厚重。
二、参观:层层有惊喜,处处是风景
跟随讲解老师的脚步,同学们逐层探索,每一层都像是一个待开启的宝藏。
一楼:红色基因与静阅空间
这里设有独具特色的红色主题阅览室,它不仅提供丰富的红色书籍,还支持团队研讨预约服务,是碰撞思想火花的绝佳场所。安静的私人朗读亭则为深度阅读提供了静谧一角。
二楼:书海寻珍与特色馆藏
二楼的阅览室是同学们最活跃的地方,大家穿梭于书架之间,寻找自己心仪的那本书。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1985中心书库,这里不仅是办理借阅、馆际互借等服务的核心区,其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书库抗震性能卓越,藏书年代久远,充满了历史感。同学们还发现了极具特色的“鸽子书立”,它承载着毕加索和平大会的理念,为厚重的书库增添了一抹艺术与和平的暖意。
三楼:“最壕”外文与期刊天地
三楼的期刊阅览室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最壕阅览室”!这里陈列着珍贵的原版外文图书和期刊,种类齐全,让师生们“欲罢不能”,极大地开阔了同学们的国际视野。
四楼:数字未来与特藏瑰宝
登上四楼,便来到了数字化与特藏室。这里将传统的纸质藏书与现代化的数字技术相结合,让大家感受到了信息时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也领略了北邮在邮电通信和电子学专业领域的特色馆藏瑰宝。
三、互动:专题讲座,知识问答添趣味
参观结束后,北邮图书馆的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专题讲座,详细介绍了图书馆的历史、服务与资源。随后的有奖问答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同学们踊跃举手,争相回答关于校园文化和图书馆知识的提问。
四、感悟:以书为帆,启航未来
“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次北邮之行,让附中学子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大家看到的不仅是浩如烟海的馆藏和适宜的环境,更有知识的魅力、科技的融合与互动的乐趣。这次旅程,在同学们心中播下了一颗求索与梦想的种子。愿同学们以此为帆,在未来的学海中,乘风破浪,勇敢启航!
一起来欣赏学生的感受吧
01:高一(4)班 周品睿
今天下午,我们年级有幸参观了北京邮电大学的图书馆。在踏入北京邮电大学国书馆的那一刻,喧嚣便被隔绝在外。在中心书库,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北京邮电大学的强大底蕴,这里所藏的书籍大多有十年以上的历史,年代最久远的甚至产生于清末。
在中心书库对面的社科图书馆,不仅收藏着汗牛充栋的纸质文献,更衔接着全球最前沿的电子资源库。它完美诠释了北邮的精神内核即尊重知识的厚重传统,又勇于拥抱技术的瞬息万变,它不仅是汲取专业知识的宝库,更是一个能让心灵沉静、让思想自由驰骋的港湾。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位于中心书库和社科新书馆之间的自习室,学长学姐们伏案疾书的身影,构成了最动人的风景,他们的眼中有对代码世界的专注,有对通信原理的思索,也有对学术高峰的攀登。空气中弥漫着求知的渴望,键盘的敲击声与书页的翻动声仿佛汇成了一首无声的奋进乐章
此次参观,让我深切体会到一所顶尖大学的底蕴。它默默见证着无数梦想从这里启航,奔赴科技的星晨大海,令人向往,更令人肃然起敬!
02:高一(4)班 徐小白
在一个碎片化信息与通讯裹挟的时代,我怀着一种近乎神圣的心情来到北邮图书馆,短短几个小时的所见所感,在我心中激起了长久的回响。
进入图书馆,仿佛有一道无形的结界,将门外车水马龙的喧嚣瞬间隔绝。扑面而来的是那种独属于书籍的,混合着纸张与时光的沉静气息。我意识到,图书馆不仅仅是一存放书籍的建筑,它更是一个强大的“精神场域”。
我漫步在一排排顶天立地的书架之间,如同穿行在一条浓缩了人类文明的长廊。无数智者先贤的思想与灵魂被疑固在这一本本或新成旧的册页之中,我伸出手,指尖轻微触碰着书页,仿佛能感受到那些文字背后的心跳。
最打动我的不是沉默的书籍,而是在此阅读的人们,他们构成了图书馆的灵魂!一位自发苍苍的老者,戴着老花镜,正小心地在一本厚厚的地方志上做着标记;不远处,几个同学正围坐在一起,讨论着课题,神态很是认真和专注。它无声地告诉我们,无论年龄、职业,对知识的渴求是人类共通的本能,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探索者,在无涯的学海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座灯塔。这种集体性的、专注的沉默比任何喧器都更具力量
于我而言,这次短暂的参观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它让我重新找回了对知识的敬畏,对宁静的渴望。我终于明白那看似无声的图书馆,其实内在蕴藏着那最振聋发聩的声音。
03:高一(2)班 薛光熹
走进北邮国书馆,我便被入口的智能设备所吸引,自助借阅机扫码就能借取书、科技感拉满,透着满满便捷。
二楼阅览书架分类清晰,有通信工程、文学经典、法治科学、编程手册等,栏目一目了然,我们蹲在书架旁,用纸条记下喜欢的书名和编码,字里行间都是新鲜与好奇。
三楼老式藏书区很有味道,铁制书架泛着旧光,老师给我们看了1940年代的两本书藉、手触古书,寻味着藏在时光里的求知故事。
四楼的硕博论文令人震撼,每一本黑色论文都凝聚着钻研的劲头。翻开一册论文,仿佛看到了他们求知的目光。
走出图步馆,我忽然懂了,不管未来走进哪所大学、图书馆大抵都体现了科技的便捷,岁日的沉淀,更有天数人追梦的痕迹。此刻读高一的我,对大学的期待更具象化了,盼着某天能在某所大学的图书馆里,追逐属于自己的热爱!
04:高一(2)班 王艺彤
走进北邮图书馆,扑面而来的是一种静谧而专注的气息。这里没有喧哗,只有书本翻动的细响和键盘的轻触声,仿佛知识与思想正在元声地流动,
图书馆内部空间开阔,现代感十足。高大的书架上整齐排列着各类书籍,从通信技术到人文社科,展现了北邮作为信息利技强校的深厚底蕴。学生们或埋头苦读,或小组讨论,每个人都沉漫在自己的学术世界里。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图书馆里科技与人文的完美融合。自助借书机、电子浏览区等智能设备让知识的获取更加便捷,而自发室里温暖的灯光的舒适的座位,又为学子们营造了温馨的学习环境。
这次参观达我深刻体会到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一片滋养梦想的沃土。它见证着无数北邮学子的奋斗与成长,也承载着我对未来大学的期望。
来源:魅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