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的梯田不是看的,大寨精神:集体合力如何改变中国农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3 13:44 1

摘要:1946年,村里几户人凑在一起,有人说不如帮衬着干,种地拉活不分你我,谁家缺劳力,大家伙一起顶上,土里刨不出来,挪挪地角儿,队里能帮一把,临时互助组慢慢有了雏形。

大寨在太行山深处,地势七沟八梁一面坡,四千多块斜坡拼不出八百亩耕地。

年年旱涝轮番,风灾一来房子塌,地里粮食常年不过百斤,有人种地养不了家。

大人小孩晚上围坐坑边,想法不多,粮食还不够吃,平时出门打工,实在不行讨饭过活。

日子咋过下去,全凭一口气撑。

可就是这一口气没散。

1946年,村里几户人凑在一起,有人说不如帮衬着干,种地拉活不分你我,谁家缺劳力,大家伙一起顶上,土里刨不出来,挪挪地角儿,队里能帮一把,临时互助组慢慢有了雏形。

第二年党支部也建起来了,白天下地翻土种庄稼,晚上围着火坑合计怎么省水、怎么堵住那股山洪,女的也上场,缝衣、送水,老小都能跑腿搭把手,谁有劲谁多干点,谁病倒谁顶过去。

天旱没水就全村人接力提,每棵苗都盯着不让荒废,村里头一次有了像样的队伍,事大伙一起做,难一块扛,碰上灾年也不是各家各户躲着算账,组织起来的人心就是拧到一处去了。

1963年夏天,山里的雨下了三天三夜,先是山坡塌了,一排排土墙房倒下去,梯田断了好几条,水急的时候杂粮全冲没了,树皮树根都被刮走,男人女人在泥水里站着,口袋里摸不出一粒。

大寨的变化,说到底还是靠大家一块合起来干。

谁家修梯田,邻里拉上就去帮,缺啥少啥到处调剂。

男人砌石头,女人背土,孩子们也不闲着,端水递石,能用的都派上场。

大寨这些年变了模样,村口新修的红色展馆一年四季都有游客,梯田边上竖着醒目的石碑,写着当年人怎么一锄头锄出来,地里还是旧地,但种的作物早就不止小麦高粱。

水果大棚一排排盖起来,进村的路拉平了,电线拉到山头,年轻人有的做起了民宿,有的开起直播卖特产,有人学种花,有人摆摊做小吃。

农田边上装了水滴灌,种地不用像以前那样抬水跑断腿,合作社一召开,全村谁家地怎么用先合计明白,种啥直播上先问市场,谁家种,不分户头,这季玉米种得好,下季再轮,也没人抢成果。

新生娃的、下地干活的、跑生意的,进出都打包票,名字还挂在村务公开栏,一户出事全体帮忙凑解决。

旅游高峰外头来的车一排排堵到村口,有村民当导游,有人负责维护地头卫生,年尾分红算在账上,一分不少,谁贡献多少谁都有数,但没人落过单。

去年村里装太阳能路灯投了钱,地里收粮食有回收合作商直接来拉,这几年做大棚的、搞农事体验活动的,外头经常请大寨人去讲怎么组织村里共同干事。

老人孩子团团围着说近些年怎么生活变了样,干事的心气跟原来一样,有人说赚钱路多了,也有人说稻谷换了种还挺心疼,以前吃不上饭,现在家里电视、热水器都有,外头城里人倒来羡慕山里住得踏实。

大寨没下过集体这根线,干什么都大家一块商量,冒出新行当、路上生意越做越大,有份的都有分,红色旅游、果园采摘、智慧农业、生态修复都动员过全村人,不用谁告诉怎么合计,他们知道合力是什么劲头。

现在村里常常有外面来的人问,大寨怎么活过那些年头,他们摆摆手,说还不是一伙人喊上就能抬石头、能栽树,这年头谁家进步了,靠的也是一起合计,什么都不怕。

有些人讲,大寨那一套是不是只适合困难的时候,后来日子好点,还用得着吗?

可其实不光大寨,放眼全国,谁家村子能起得来,不还是靠着一拨人说合起来干的事,有想法能落地,有麻烦能撑过去,乡村振兴搞到哪,都是合作社、集体分工,资源调剂,谁有活难干,大家搭把手。

那些闯市场、搞创新的新路子,也不是一个人就能成,企业里共创共富没离开过团队合力,单位里工匠带徒弟,搞出新东西,也都是人搭人攒出来的。

大事冲关靠的还是这股劲,碰上困难不是各自找门路,而是想着怎么破局,哪怕岗位不一样、行当不同,到了要共渡关头,合力总归要派上用场。

这种劲头在新领域、新时代依然见效,只要大家还想往前闯,这条路就走得下去。

大寨的梯田不是看的,是用出来的,多少年一层层石头背上山,一家老小齐上阵,地块薄、坡头碎,拼起来就是一片田,不是谁家能单干成的活。

从泥里刨粮食,到后来盖大棚、办合作社,村里人一直合计着咋省劲,咋多挣一分,把分散的人心凑成一股力量,遇着难关不推不等,这种合力撑过了多少年头。

外头人总说大寨靠的是天、靠的是地,其实靠的是人心一条绳拧紧,只要还有想干事的心,梯田之外还有别的路。

没人敢说以后没新困难,但有难就有人凑一块顶,有问题大家坐一桌商量,啥时候人心散了才最难。

来源:仍然自由自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