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恰如“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份对成长的深刻体悟,在他因工作频繁接触90后、00后年轻群体后,愈发清晰可感。这群年轻人中,985、211院校的学子占比颇高,每当听闻他们轻描淡写提及“我是直博”“我是保研
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恰如“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份对成长的深刻体悟,在他因工作频繁接触90后、00后年轻群体后,愈发清晰可感。这群年轻人中,985、211院校的学子占比颇高,每当听闻他们轻描淡写提及“我是直博”“我是保研”“我是硕博连读”时,他总会下意识抬头再望——眼前是一张张稚气未脱却满含谦卑的面庞,心底涌起的不仅是对他们“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的才智叹服,更多的是对那份“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的坚守与韧性的由衷敬佩。与他们交谈,宛若俯身汲取一汪向上的清泉,总能收获颇丰,恰如孔子所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群年轻人的身上,藏着太多值得细品的光芒。
记忆里,一位从美国哈佛大学休假回老家探亲的女博士,至今让他印象深刻。她衣着朴素如“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的寻常人家,谈吐间却满是“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的温润气度,若不是他主动问及毕业院校,旁人竟丝毫看不出她履历中藏着如此耀眼的荣光。他曾私下打趣自己:若是换作旁人,怕是早已按捺不住这份“光环”,难免落得“才高而疏,露才扬己”的浅薄。待到女博士准备离开时,他鼓起勇气提出合照留念,虽被委婉拒绝,心底却依旧满是欢喜——这份“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低调与平和,本就是一种难得的人格魅力。
接触得多了,他渐渐发现这些优秀年轻人的共性:“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的谦卑礼貌是他们的底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友善亲和是他们的常态。越是出自顶尖院校的学子,待人越是谦逊客气,沟通时的通情达理、超乎同龄人的理解力,总能让人生出“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的自在与舒心。更让他触动的是,他们中多数人的家庭经济条件优渥,多为城市长大的孩子,优渥的生活与教育环境为他们铺就了良好起点,父母更是秉持“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心意,为子女的教育倾尽所有。但最难得的是,即便手握这样的“起点优势”,他们身上的勤奋与拼劲,丝毫不少于普通家庭的孩子,甚至更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紧迫感,在求学路上愈发上进、愈发刻苦、愈发坚毅。
这份触动,也让他时常想起从城市返回农村老家的场景。他有位近门堂叔,是家中唯一留守农村的亲人,面对供孩子上学的压力,堂叔时常动摇,总叹“寒门难出贵子”,萌生让孩子早早务工的念头。每当此时,他总会耐心劝说:“我懂普通农村家庭供养一个学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各家有各家的苦楚’,可若是就此放弃,孩子未来便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了。”读书这条路或许“卷”,或许孩子未必能踏入985、211的校门,但早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箴言,比起早早踏入社会的人,读书带来的思维跃迁、认知拓展,哪怕只是多“一点点”,也可能为孩子未来的人生,多争取到“一点点”选择的契机——而这看似微薄的“一点点”,或许正是打破命运桎梏的关键。
有时,他会忍不住自言自语感慨:“优秀的人尚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条件优渥的家庭尚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般全力托举,那么普通家庭的孩子与家长,似乎只能在‘卷’中奋力向前。”毕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求学与成长的道路或许布满荆棘,却是通往光明前途最踏实的方向。虽然“寒门再难出贵子”,但唯有不放弃每一次向上生长的机会,方能在未来拥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底气,在人生的征途上走出属于自己的坦途。
来源:王若水w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