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她如何活成了“大女主”传奇?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3 12:17 1

摘要:首先,李清照出生在一个学术空气和文学艺术气氛都十分浓厚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苏轼)门后四学士”之一,曾与苏轼、晁补之、张耒、陈师道等交往甚多。李清照的母亲王氏为宋仁宗朝状元、重臣王拱辰的孙女。李清照父母双方的书香门第,为李清照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李清照小像

李清照是如何成长为

伟大的女词人的?

本文摘自《李清照传》,作者诸葛忆兵

李清照这个名字家喻户晓,李清照的词脍炙人口,但这个伟大的女词人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中国古代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

首先,李清照出生在一个学术空气和文学艺术气氛都十分浓厚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苏轼)门后四学士”之一,曾与苏轼、晁补之、张耒、陈师道等交往甚多。李清照的母亲王氏为宋仁宗朝状元、重臣王拱辰的孙女。李清照父母双方的书香门第,为李清照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李清照有着良好的早期教育和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李清照父母博雅能文,不仅传授给她以渊博的学识,同时也培养出作为一个大词人所必须具备的艺术才能。耳濡目染,李清照早年便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清照传》 诸葛忆兵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然而,仅仅有家学渊源对古代一位女性来说还远远不够。历代士大夫家庭不乏聪慧的才女,却很少能有人像李清照那样脱颖而出。这里更关键的原因是李清照生活在一个相对宽松开明的家庭环境之中,天真少女之身心都得到相对自由的发展,率真的心灵较少受到扭曲。

这在李清照的《如梦令》词中有很好的反映: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记载了李清照自在浪漫的闺中少女生活。词写自己由于醉酒贪玩而高兴忘归,最后误入“藕花深处”。由于不期而来的划船赶路少女,却把已经栖息下来的“一滩鸥鹭”吓得四下飞起。小词的笔调极其轻松、欢快、活跃,语言朴素、自然、流畅。

令人诧异的是一位大家闺秀,居然可以外出游玩到天色昏黑,而且喝得酩酊大醉,以致“不辨归路”,“误入藕花深处”。迷路之后,没有迷途的惊慌,没有归家惟恐父母责怪的惧怕,反而又兴致勃勃地发现了“鸥鹭”惊起后的另一幅色彩鲜明、生机昂然的画面,欢乐的气氛洋溢始终。这样自由放纵的生活对少女李清照来说显然并不陌生,也是充分获得父母家长许可的。否则,只要一次严厉的责骂,美好的经历就可能化作痛苦的记忆。这首词显示出少女李清照的任性、真率、大胆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这样的作为及个性与自由宽松的家教和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在父母温馨呵护下,在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家庭环境中,在风光秀美的湖光山色景致里,无忧无虑长大的李清照,对美的事物有一份独特的敏锐和细腻的情感,这一切同时也培养了李清照感情的丰富细腻。这为其诗词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诸葛忆兵作品 《李清照传》

其次,与赵明诚的幸福生活。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据元人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记载,还有一段传奇经历。据说,赵挺之将为赵明诚选择妻子,某天,赵明诚白天睡觉,梦中诵读一卷书,醒来时只记得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便告诉了父亲。父亲为他解释说:“汝待得能文词妇也。‘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非谓汝为‘词女之夫’乎?”京城里待字闺中、词名远播、门当户对的才女,无疑首推既是同乡又是同僚的李格非之女李清照了。于是乎,赵挺之便托人到李家提亲,赵、李两家联姻,结为秦晋之好。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生活是幸福的。两人各自寻找到自己心爱的生活伴侣,欢快愉悦,心满意足。婚前,李清照与赵明诚彼此之间已经有了相应的了解,有了很好的期待。婚后,他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近的政治观点,夫妻生活,其乐融融。其间,虽然有短暂离别的思念,政坛风波的影响,但夫妻两人“躲进小楼成一统”,夫妻生活过得温馨适意。在婚后将近十五六年的时间里,夫妻很少有分离的时候,相依相偎。在古代社会里,多少男女青年任由父母做主,遭遇不幸婚姻,忍受一生。与他们相比,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妻实在是太幸运,太令人羡慕了!

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妻修养过人,志趣高雅,藏书丰富,平日以读书为乐。他们广泛阅览,精读细思,夫妻相互启发,将许多历史典故、精彩文字乃至整卷整卷的书籍都默记于心。日常夫妻嬉闹逗趣,比才能,斗输赢,都与读书有关。李清照回忆夫妻生活的细节说:每日饭后,坐在归来堂,夫妻饮茶消闲,便比试两人读书的广博程度、记忆力的优劣等。他们对着重叠堆积的书籍,要凭记忆力指出某件事记载在某书某卷的第几页第几行,谁说得准确谁可以喝茶。李清照的记忆力远远强于赵明诚,比赛的结果往往是李清照获胜。得胜之后,李清照总是举着茶杯大笑,笑得将茶水都倾覆在自己的怀中,反而喝不到茶水。

相对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为李清照的个性持续发展提供了又一种良好的氛围环境。李清照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其自主、自强、自信的性格最终走向定型。

诸葛忆兵作品 《李清照传》

最后,家国之难。靖康二年(1127),发生“靖康之难”,北宋灭亡。灾难的突然降临,逼迫赵明诚和李清照逃难南下。南渡初年,李清照更加关切国事,她愤恨南宋小朝廷君臣的软弱恐惧、屈辱退让。其《乌江》诗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企图以项羽为现实的榜样,鼓励人们振奋斗志,以此来嘲讽南宋小朝廷里众多苟且偷生、没有廉耻的胆小懦弱者。

建炎三年(1129),赵明诚病逝于建康(今南京)。赵明诚的去世,对李清照的打击很大,但这种惨痛的经历,对其诗词艺术才能的提升却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写成许多血泪凝成的诗词。如《孤雁儿》云:“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诗余画谱》 李清照词意图

赵明诚去世三年后,李清照曾改嫁张汝舟。张汝舟抓住李清照频遭磨难、精神痛苦的机会,趁虚而入,用甜言蜜语骗得李清照的信任。其实,他真正觊觎的是李清照和赵明诚收藏的书籍文物、金石古董等财物。一旦财物到手,他便露出狰狞面目,对李清照“日加殴击”。李清照发现张如舟的险恶用心与真实嘴脸后,就不能坐以待毙,而是积极谋求解脱的方法。很快李清照发现张汝舟曾利用欺骗手段获取官职,于是立即检举上报,最终与张汝舟双双入狱。因为宋朝刑法规定,妻子告发丈夫,虽然事实确凿,妻子也需服徒刑二年。最终,有司判了张汝州的罪,流放柳州。李清照在亲戚綦崇礼的帮助下,关押九天后释放。

南渡后的李清照曾多次奔亡,先逃到杭州,又逃到越州(今浙江绍兴), 再逃到温州和台州……最后卜居于浙江金华。晚年接连遭受国破家亡的重重灾难,压迫着李清照,最终凝结为愁苦沉郁的词境。这典型地体现在《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等的书写中。

诸葛忆兵作品 《李清照传》

《李清照传》的作者诸葛忆兵,对李清照成长为伟大词人的原因进行过深入的分析,他说:“李清照的一生太富有传奇色彩了。她的前半生是何其幸运!有父母宠爱之快乐幸福、浪漫自由的少女生活,有与赵明诚美满恩爱、伉俪情深的夫妻生活,有与心上人志同道合、远离尘俗的学术与创作生活。她的后半生又是何其不幸!在承受了国破家亡、背井离乡、中年丧夫、孤寡被欺、晚年无子等一系列非人的折磨打击之后,又经受了一场再嫁非人、被迫离异的风波,对李清照的身心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大喜大悲,大起大落,扩大了李清照的人生视野,磨练了李清照的性格意志,丰富了李清照的情感阅历。这样的人生经历,成就李清照登上文学殿堂,在当时便‘文章落笔,人争传之’,也最终在源远流长的文学创作发展历史的过程中,寻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女词人,她以天才的文学创作,作品的无穷魅力,确立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但是这样的才女是在怎样的家庭“养成”的呢?她和赵明诚是如何伉俪情深的呢?晚年面对国破家亡,她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本书从书香门第、少女时期、伉俪情深、屏居青州、两处闲愁、仓皇南渡、再嫁风波、凄凉晚景八个方面,详细勾勒了李清照既幸运又多难的一生。

公号封面图来源:《凤凰:她的传奇》剧照

欢迎转发、分享!账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