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史诗传奇:(2) 龟甲裂星象 青铜铸楚魂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7 18:32 1

摘要:荆山深处的祭坛上,青铜簋盛满带露的稻穗。熊丽摩挲着簋耳玄鸟纹,指尖忽然刺痛——簋底暗刻的“楚”字竟渗出殷红,与昨夜北斗第七星坠落的红光如出一辙。老巫师颤巍巍捧来裂成蛛网的龟甲:“周人占星官已窥见天穹异动,镐京来使三日后渡汉水。”少年穴熊闻言攥紧刻满苗巫符咒的玉

荆山深处的祭坛上,青铜簋盛满带露的稻穗。熊丽摩挲着簋耳玄鸟纹,指尖忽然刺痛——簋底暗刻的“楚”字竟渗出殷红,与昨夜北斗第七星坠落的红光如出一辙。老巫师颤巍巍捧来裂成蛛网的龟甲:“周人占星官已窥见天穹异动,镐京来使三日后渡汉水。”少年穴熊闻言攥紧刻满苗巫符咒的玉玦,山风掠过祭坛,祝融神像的眼眶蓦地淌下两行熔金。

相传楚人先祖颛顼曾命祝融司掌南方火德,以燎原之火炼化蛮荒。自那之后,楚地巫觋世代以龟甲占卜火神旨意。此刻龟甲裂纹中浮现的祝融图腾,似在预示一场与火相关的天命劫数。

丹阳楚地的篝火余烬未熄,熊丽将青铜簋中的稻谷倒入祭坛,火光映照着龟甲上陌生的“楚”字。少年穴熊忽然指向南方天际:“父王,北斗第七星‘天穹’昨夜骤亮,似有神火坠后山!”

北斗第七星名为“摇光”,在周人星象中主杀伐,而楚巫却视其为祝融之炬。当年黄帝南征蚩尤时,曾见摇光星坠入云梦大泽,化作赤色陨铁。楚人先祖鬻熊以此铁铸剑,剑成之日,火光冲天三日不熄,周人称之为“妖星现世”,楚人却奉为“火德启运”。

老巫师手中的龟甲无风自动,裂纹中浮现出祝融持火把的图腾。熊丽抚摸着簋耳上的玄鸟纹——这与周人礼器如出一辙,恍惚间竟忆起祖父季连临终前的话:“楚人生于火,亦当归于火,但那团火,须借中原之东风方能燎原。”

季连所言“东风”,暗指周礼。昔年楚君熊绎受封子爵,周成王赐其玄鸟青铜簋,铭文却只刻“荆夷”而非“楚”。熊绎愤而熔簋重铸,添“楚”字于隐秘处,谓族人曰:“周人以礼缚诸侯,我楚人以器载魂。”自此楚器必藏暗纹,或刻星象,或铭巫咒,与周礼分庭抗礼。

此时镐京宫阙巍峨,周公旦手持竹简踱步于殿前。他望着南方星象喃喃自语:“天穹异动……荆山南麓或有龙脉显现?”突然,侍卫禀报周成王病愈,年轻的君主正要召见楚国质子,却不知自己的一句“荆山之南,或有凤鸣”,竟在八百年后化作楚庄王问鼎中原的狂言。

周公旦掌礼制、定分封,却对楚地巫风深感忌惮。他曾密令史官削去楚人世系,称其为“三苗遗孽”。然楚人反以巫史为傲,将周史焚毁,另作《梼杌》以载楚事。书中开篇即言:“周人以竹简记死理,楚人以龟甲载活魂。”

熊国君少典去世后,黄帝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为“五帝”之首帝,被部落诸侯尊为天子。他以云命官,置左右大监,监督万国。黄帝时代有很多创造发明:如采首山之铜矿以铸鼎、制作舟车以济交通、制作指南针以示方向;他的正妃嫘祖发明养蚕制丝之法;其史官仓颉初创文字书契;羲和占日、常仪占月、区占星气;令伦造律历、大挠作甲子、隶首作算数、曹胡伯余制造衣服等等。此时,“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于是黄帝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兵来将挡,捍卫国家,保卫部族百姓。

黄帝铸鼎首阳山时,鼎成而天降玄雨,地涌赤泉。鼎腹刻日月星辰,足镌山川百兽,唯留一耳空白。群臣不解,黄帝叹曰:“此耳当属南方火德,然火德未显,强刻必招天谴。”八百年后,楚庄王伐陆浑戎至洛水,问鼎之轻重,周使答:“鼎耳空缺,盖因天命未至。”庄王大笑:“楚人浴火而生,此耳合该熔我楚金!”

此时,炎帝领导的“神农”部落的声望和实力大增,四方诸侯都臣服于炎帝。神农炎帝决心与其弟轩辕黄帝决一胜负,在阪泉之野与黄帝的军队交战。大战三次之后,炎帝深感自己年迈体衰,精力不及其弟,主动罢兵与其弟结盟,并愿意归顺于黄帝。由于炎帝有自知之明,黄帝又具有博大胸怀,当炎帝归顺时,黄帝亲自在黄河南岸的山迎接炎帝,兄弟相拥,热泪满盈。多年来的家仇国恨,顿时烟消云散。郎山之盟,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先河,永世传为佳话。

阪泉之战前夜,炎帝部落大巫占得“火离于泽”之卦,泣曰:“火泽为革,天命在轩辕。”炎帝却掷龟甲入火,怒道:“吾等尝百草、疗万民,岂会败于干戈?”然战至第三日,炎帝旗下九黎部族突然倒戈,其坐骑赭鞭(神农辨药之神鞭)亦无故断裂。炎帝仰天叹道:“非战之罪,乃火德将易主矣!”遂与黄帝盟于郎山,赠其《神农本草经》,黄帝则回赠青铜犁铧,象征农耕与征伐合一。

炎、黄二帝郎山结盟后,黄帝决心讨伐南方以九黎族蚩尤为首领的部落。因蚩尤及其部族残害百姓,诛杀无辜,并与黄帝部落为敌,于是黄帝率部与蚩尤所部大战涿鹿之野,蚩尤战败,被杀于冀中之野。而各诸侯部落均归顺黄帝,尊称轩辕为天子,是为黄帝。从此天下始归统一。

蚩尤败亡前,曾以血祭天,诅咒黄帝:“吾族魂魄南遁,千年后必化楚人,以火德焚尔周嗣!”其血渗入涿鹿土壤,竟生出赤色荆棘,楚人谓之“蚩尤棘”。后楚武王伐随时,军士以棘为箭,箭镞触敌即燃,周人皆惊惧,传言“蚩尤魂归”。

黄帝族和活动于厉山至姜水(今湖北省随州市至陕西省宝鸡市)一带的姜姓炎帝族世代互通婚姻。后黄帝族后裔中的一支进入今陕西省东南部,创造了夏文化,遂称夏族。夏族进入中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从此人们总把黄帝与炎帝并举,来表示华夏族从炎、黄开始已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华民族的文明就起源于炎帝和黄帝时代,炎、黄二帝文化凝聚成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

夏朝末年,末帝桀暴虐无道,楚祖鬻熊率族人南迁,临行前盗走夏社稷之鼎的残片。后以残片混铸青铜,成“楚鼎”三足:一足刻玄鸟,承商之祀;一足刻夔龙,继夏之器;一足空白,鬻熊曰:“此足待火德盛时,自现祝融图腾。”及至楚庄王称霸,鼎足果然浮现火凤纹,时人方悟鬻熊之志。

涿鹿战场硝烟散尽,黄帝将蚩尤首级封于九黎部落,又命刑天断首以续战志。当最后一批蚩尤残部被赶到长江以南时,黄帝忽然勒马驻足。江风裹挟着楚地特有的草木气息扑面而来,他想起少典曾说:“楚人虽蛮,其地脉暗合火德。”

暮色中,黄帝召来风后作《河图》,命仓颉刻下“楚”字。这个首次出现在中原文献中的字,笔锋如炬,宛若楚地山川在纸上蜿蜒。随行的鬻熊俯首叩首,他知道,当周人将“荆蛮”二字与青铜簋上的“楚”字并列时,一个蛰伏千年的火种已然苏醒。

仓颉造“楚”字时,以刀为笔,刻于龟甲。忽有雷火劈中甲片,字迹竟渗入纹理,似烈焰灼痕。风后观之骇然:“此字蕴火灵,恐非吉兆。”黄帝却大笑:“火能焚野,亦能煅金。楚地有此字镇守,可化戾气为王气!”后楚灵王筑章华台,特命以雷火龟甲拓“楚”字为匾,谓群臣曰:“此字乃黄帝所赐,周人安能辱我?”

丹阳楚地的夜空突然划过流星雨,老祭司将龟甲投入火盆。跳跃的火光中,祝融的虚影抚过龟甲上的“楚”字,低语道:“待九黎之血融入轩辕之魂,楚旗必当凌云!”此时千里外的云梦泽畔,一群披着玄鸟纹袍的巫祝正在掘井,他们手中的青铜耒耜,将在未来的岁月里开垦出整个江汉平原。

此井名曰“火耕井”,井水赤若丹砂。楚人耕作前必取水祭田,谓“浴火而种”。后吴师入郢都,欲断楚龙脉,填塞此井。然井水喷涌三日,火光冲天,吴人惊退。太史公在《楚世家》中暗记:“楚之祚,系于火井;火井涸,楚乃亡。”至项羽火烧阿房,江东父老泣曰:“此火终燎秦室,然楚魂亦随火逝矣!”

周使的马车在汉水北岸倾覆,青铜礼器沉入河底化作玄龟背甲。熊丽焚烧龟甲占卜时,灰烬竟凝成展翅火凤,直扑北斗第七星而去。当夜,镐京观星台铜圭晷影骤长三寸,周公旦挥剑斩断晷盘,却见裂缝中渗出丹砂,蜿蜒如楚地山川。千里外,穴熊将玉玦埋入雎山洞窟,石壁应声浮现九黎文字:“火种归墟日,荆山化郢都。”

三百年后,楚文王迁都于郢,开城门时地动山摇,雎山洞窟轰然崩塌,玉玦重现天日。玦上苗巫符咒已与九黎文字交融,化为一句谶语:“凤鸣郢都,鼎没泗水。”时人莫解其意,直至秦将王翦破楚,楚幽王投九鼎于泗水,方知天命早定。然楚南公仍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语成谶,项羽刘邦皆楚裔,终以楚火焚暴秦。

来源:秦楚刊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