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昆明拓东运动场,1938年的夏天,那叫一个尘土飞扬,两万多考生把跑道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一个个背着油纸伞,手里拎着苞米面做的饼子,准考证上的油墨感觉都还没干透,上面印着刚成立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几个字,底下还有一行小字,录取名额不超过一千,考不上不退钱。
昆明拓东运动场,1938年的夏天,那叫一个尘土飞扬,两万多考生把跑道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一个个背着油纸伞,手里拎着苞米面做的饼子,准考证上的油墨感觉都还没干透,上面印着刚成立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几个字,底下还有一行小字,录取名额不超过一千,考不上不退钱。
十六岁的杨振宁就站在人堆里,准考证号是统昆字第0008,人瘦瘦小小的,却拼了命往最前面挤,好多年后他自己说,不是因为自信,是怕太阳一出来,带的饼子给晒馊了。
卷子发下来,第一科是国文,作文题就四个字,“救国与读书”,杨振宁没写那些空洞的口号,也没去抄什么《总理遗嘱》,他讲了个故事,说自己家乡合肥的学堂被炸了,老师领着他们在防空洞里头继续讲牛顿定律,讲完还反问了一句,“若国家不懂科学,谁来造高射炮”,批卷子的老师是朱自清,直接在卷子上画了个大红圈,批了八个字,“少年胸有丘壑”,给了90分,他这篇东西,后来还被同寝室的许渊冲偷去学,据说背了小半辈子。
第二场考英文,两个钟头的卷子,他四十分钟就交了,监考的是刚从牛津回来的钱钟书,扫了一眼他的作文,看到一句“the pursuit of truth is blood-stained yet beautiful”,提笔就给了80分,这可是全场唯一一个上80的,第三场数学,杨振宁又是提前做完,闲着没事就在草稿纸背面推导起了微分方程,把监考的老先生给看蒙了,嘴里直嘀咕,这娃莫不是把题都背下来了,大笔一挥,100分,物理就更神了,卷子最后有道附加题,考的是刚在《Nature》杂志上冒头儿的核裂变概念,他愣是凭着报纸上看来的只言片语,写出了“链式反应”的雏形,阅卷的吴有训直接给了满分,还在成绩册旁边加了句评语,“此子可造”。
放榜那天,成绩单贴在翠湖图书馆的外墙上,杨振宁根本挤不进去,就托了个同学帮他看,那人跑回来说,第二名,化学系的,少年郎当场就懵了,嘴里念叨着,“怎么不是第一”,他自己又使劲挤回榜前,从上往下看,第一行清清楚楚写着,张守廉,三组,总分289,再往下才是杨振宁,二组,总分287,就差了2分,可这2分就像一道鸿沟,把文理给隔开了,张守廉自己估计也没想到,很多年后他还开玩笑说,“我靠国文多背一篇《出师表》,结果把诺贝尔奖给背没了。”
这张守廉是哪路神仙,他当年可是清华物理系的“三剑客”头一名,跟杨振宁、黄昆一个宿舍,他考的是“第三组”,也就是理、工、医混合卷,国文题倒是一样,可数学多了一门解析几何,物理多了一道电机设计,正好都是他的强项,更要命的是,他比杨振宁大两岁,已经在长沙的临时大学旁听了半年课,对那些题型熟得不能再熟,就这么着,国文多了2分,数学多了1分,以289的总分拿了第一,可惜战争年代,节奏全乱了,他后来转去搞电机,1946年去了美国,成了普林斯顿电机系的教授,跟诺奖是擦肩而过,但拿了个IEEE的终身成就奖。
杨振宁虽然只是第二,却也创了个记录,16岁,高二的学历,是联大那年年纪最小的新生,教务长潘光旦还怕他“长不高”,特批他每个月多领半斤牛奶票,结果他转手就给换成了草稿纸,一个学期用掉了30斤,演算的纸堆得比课桌都高,第二年,他觉得化学这东西“缺根弦”,就写申请要跳级转到物理系,系主任吴有训就问了一句话,“微积分考了多少”,回答说“99”,吴有训当场就拍了板,“去吧,省得你又去抢别人第一。”
1938年联大新生最后就录取了不到800人,淘汰率超过了96%,放榜第二天,昆明的好几家报纸都是同一个标题,“二万学子名落孙山,联大榜首张守廉”,杨振宁的名字被挤到了内页里头,他特地买了一份,把那张榜单剪下来贴在日记本上,旁边还写了一行小字,“第二不是终点,是起点”,二十二年后,他在斯德哥尔摩领诺贝尔奖,有记者问他当年考了第二是什么心情,他哈哈大笑,“没有张守廉那2分,我大概还在化学试管里洗玻璃呢。”
战火很快就把“第一”和“第二”给冲散了,张守廉跟着学校往南迁,一路颠沛流离,连成绩单都弄丢了,杨振宁呢,就把那个“第二”当成了抽自己的鞭子,在联大七年,年年成绩都是第一,毕业的时候,他已经把那点差距写成了一篇论文,叫《关于核裂变中的链式反应》,又过了很多年,有人问他会不会遗憾当年没拿到榜首,他摇摇头说,“榜眼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人比你强那么一点点,而这一点点,就是你的动力。”
今天,西南联大的旧址就剩下一面破墙了,墙上复刻着1938年的那张榜单,游客们停下脚步,眼神大多都落在了第二行的“杨振宁”那三个字上,却很少有人会抬头去看第一行的“张守廉”,历史记住了诺贝尔奖,可它也没忘了提醒我们,真正决定一个人高度的,不是榜首那2分,而是榜眼之后,那一辈子的追赶
来源:可可糖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