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新官上任,第一件事就惹中方不快,把对华“油门”踩到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3 10:05 1

摘要:刚上任就掀起波澜,这位日本史上首位女首相高市早苗,果然没让人“失望”。她一上台,第一件事就盯上了中国,亮出的是核潜艇,端上的是军费预算,喊出来的是“要让日本成为正常国家”。

刚上任就掀起波澜,这位日本史上首位女首相高市早苗,果然没让人“失望”。她一上台,第一件事就盯上了中国,亮出的是核潜艇,端上的是军费预算,喊出来的是“要让日本成为正常国家”。

这不是打个招呼,而是直接踩下对华强硬政策的“油门”。

但问题是,车子真能开出去吗?她的这套组合拳,真能撬动日本几十年来的和平体制?中日之间的这盘棋,又将往哪儿走?这位女首相的“激进起手式”到底是虚张声势,还是另有图谋?

高市早苗刚刚坐上首相椅子,连椅背的温度都没捂热,就在安保领域抛出重磅议题:日本要不要搞核潜艇。这不是军工小升级,而是动摇国家战略底线的大动作。

日本一直奉行所谓“无核三原则”,核潜艇这种带有核动力的军备品类,过去连谈都不敢谈。现在她不光谈了,还说得理直气壮。

这背后的逻辑很清楚:她把“牵制中国”这四个字写在了政策首页。从提升军费开始,她打算把国防预算提高到GDP的2%以上。这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日本在军费上要翻一个大跟头,直接挤进全球前五。

这还不够,她还打算放宽武器出口限制,要让日本的军工产品“走出去”。从战后和平国家一跃成为军火输出国,这条路,显然不是为了地区和平。

而核潜艇这件事,表面上说是“技术研究”,实则早有苗头。早在2022年,高市就公开支持讨论“核共享”,这不是她一时兴起,而是她一贯思路的延续。

更关键的是,这与美国在亚太地区拉帮结伙、搞“小圈子”的战略不谋而合。高市的这些想法,正好踩在了美国希望日本更“主动出击”的点上。

问题是,核潜艇不是买个大玩具,放在港口就完事了。一旦真的引进,不仅对中国构成实际威胁,对韩国、朝鲜甚至整个东亚地区都是极大的安全冲击。这种“先出招,再看反应”的做法,很容易把地区局势推向不稳定的边缘。

中国外交部已经明确表态:希望日本切实履行和平宪法义务,恪守“无核三原则”,在安全问题上不要玩火。这话说得不重,但分量十足。毕竟,日本一旦动了“核”,整个东亚的安全格局就要重排。

说到高市的对华政策,不仅要看她怎么做,更要看她怎么想。她的对华强硬,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有根有源。这个根,就扎在她对历史的看法上。

高市早苗是日本政坛出了名的“右翼标兵”。靖国神社,她年年去,尤其喜欢“挑日子”去,比如每年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子。

在中国人和韩国人眼中,这一天理应是反思战争的日子,但高市却把它当作“纪念英灵”的时机。她不只是去拜,还把这当成政治表态。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她对“村山谈话”都持否定态度。这个谈话是日本官方对其侵略历史的正式反思,是中日关系缓和的重要政治基础。高市偏偏不认这笔账。她还曾在公开场合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甚至称“日本有义务协防台湾”。

这些言论,已经不只是“个人观点”,而是她政治立场的核心组成部分。她想要的,不只是一个“强大的日本”,而是一个可以正面否认侵略历史、自由使用武力的“正常国家”。

但问题是,这种“正常”,显然在国际社会的价值体系中并不正常。中国早就表明立场,历史认知是中日关系的根基问题。如果连这点都搞不清,别说推动关系改善,连基本对话都难以维持。

她的这些行为和言论,某种程度上是给日本“戴上历史枷锁”的倒退操作。正视历史,不是软弱,而是责任。高市选择走另一条路,那就意味着,她和邻国之间注定会有更多磕碰。

高市早苗的政治理想看上去很“硬核”,但真正的执政环境,却充满了“软骨头”。她的对华强硬政策,想推得动,得先过国内这一关。

她为了当上首相,跟传统盟友公明党“分道扬镳”,改和日本维新会“闪婚”。但这个新搭档,不是稳定的合作伙伴,而是政策方向都不完全一致的临时组合。

众议院、参议院,她都没拿到过半席位,属于“少数政府”。在这种局面下,任何想推动的法案,都会遭遇重重阻力。

经济方面更是一地鸡毛。日本现在通胀飙升、消费信心低迷、人口老龄化严重,再加上地方财政吃紧,民众关心的是柴米油盐,而不是战机军舰。

高市自己也知道这些问题棘手,她在就任后的首场记者会上就强调要“制定物价对策”“推行减税”“解决地方经济困境”。但问题是,军费一涨,财政就更紧张,这些民生承诺,很可能最后变成“空头支票”。

而在国际上,她的强硬路线也面临现实掣肘。中韩两国已经对她的历史言论和安保政策表示严重关切。就在靖国神社秋季大祭前夕,据日媒披露,高市在“幕后协调”后选择不参拜。

这看似一个小动作,实则是她对现实压力的一次“低头”。她知道,真要把对抗姿态拉满,不仅会损害外交关系,还可能影响她在国内的执政基础。

更微妙的是,美国看似支持她的“强化军备”路线,但是否真愿意为她的每一步买单,也未必。美方更看重的是日本是否服从“整体战略安排”,而不是个人首相的政治理想。高市如果走得太极端,不排除美国自己也会“踩刹车”。

高市早苗的新政起手式,确实掀起了东亚局势的一阵风浪。她踩下的是对华政策的“油门”,但眼前的路未必宽敞,更可能处处陷阱。她的历史观、安保理念和执政方式,构成了一套高度理想化但现实感稀薄的政治图景。

中国方面的态度一以贯之:历史问题必须正本清源,台湾问题更是不可触碰的底线。这些不是谈判筹码,而是中日关系能否稳住的起点。

高市如果真想让日本成为“正常国家”,第一步不是搞核潜艇、参拜神社,而是要学会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点。

对抗容易,治理难。她能不能真正驾驭这辆高速行驶的对华政策“战车”,不把日本带入更大的外交风险,恐怕才是她任期内最大的政治考验。

来源:胥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