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10 月 22 日,一则记录广东男子偶遇 “戏精” 螳螂的视频在网络上快速传播,引发众多网友围观讨论。据极目新闻当日 8 时 34 分报道,这段充满趣味的自然场景,源于一位广东男子日常的园艺劳作 —— 他在修剪自家或小区内的树枝时,意外发现了一只
2025 年 10 月 22 日,一则记录广东男子偶遇 “戏精” 螳螂的视频在网络上快速传播,引发众多网友围观讨论。据极目新闻当日 8 时 34 分报道,这段充满趣味的自然场景,源于一位广东男子日常的园艺劳作 —— 他在修剪自家或小区内的树枝时,意外发现了一只伪装成树枝的螳螂,而这只螳螂后续的 “反应”,更是让整个事件充满了趣味性。
事发当天,广东地区天气晴朗,温暖的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在地面,形成斑驳的光影。这位男子手持一把修剪剪刀,按照往常的习惯,对长势杂乱的树枝进行修剪,目的是为了让树木更好地通风透光,保持整洁的环境。他的动作熟练而轻柔,每剪完一段树枝,都会仔细观察周围的枝条,避免误剪健康的新枝。
就在他弯腰修剪一根较细的枯枝时,手指触碰到枝条的瞬间,隐约感觉到一丝与普通树枝不同的触感 —— 并非完全的僵硬,反而带有微弱的弹性。起初,他以为是树枝表面附着的苔藓或树皮导致的触感差异,并未在意,准备继续修剪。但当他将剪刀口对准这根 “树枝”,即将下剪的瞬间,眼角的余光瞥见 “树枝” 似乎轻微动了一下。
这细微的动静让他立刻停住了手,疑惑地凑近观察。眼前的 “树枝” 通体呈深褐色,表面有着与周围枯枝几乎一致的纹路,甚至还带着些许干枯的斑点,长度约有 10 厘米,粗细与手指相近,直直地垂在枝条间,从远处看,完全融入周围的树枝中,没有任何违和感。若不是刚才那一下细微的晃动,任谁也不会想到,这竟是一只活生生的螳螂。
伪装被识破不慌乱,换方向继续 “演树枝”
男子屏住呼吸,蹲在原地仔细观察这只特殊的 “树枝”。他慢慢伸出手指,轻轻靠近,想要确认自己的判断。就在手指距离 “树枝” 还有两三厘米时,这只 “树枝” 突然有了动作 —— 它的身体微微转动,原本朝向左侧的头部,悄悄转向了右侧,同时将细长的足紧紧贴在身体两侧,再次保持僵硬的姿态,仿佛一根被风吹动后改变方向的枯枝。
这一幕让男子瞬间恍然大悟,原来这真的是一只螳螂!他被螳螂逼真的伪装和 “机智” 的反应逗笑,随即拿出手机,打开视频拍摄功能,想要记录下这有趣的场景。在拍摄过程中,男子故意轻轻晃动了一下螳螂附着的枝条,试图测试它的反应。
没想到,这只螳螂竟十分 “淡定”,只是随着枝条的晃动轻微摇摆,身体始终保持笔直,没有露出任何破绽。待枝条停止晃动后,它似乎察觉到自己的伪装可能已经引起注意,于是再次缓慢调整身体方向,将身体与周围更粗壮的树枝对齐,进一步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整个过程中,它的动作缓慢而谨慎,每一个细微的调整都精准地模仿着树枝的形态,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 “演员”,在镜头前全情投入地 “演绎” 着树枝的角色。
男子将拍摄到的视频分享到社交平台后,很快引起了网友的关注。视频中,螳螂与周围树枝的颜色、纹路几乎融为一体,不仔细观察根本无法分辨。有网友在评论中调侃,这只螳螂简直是 “戏精本精”,伪装技能堪称 “满分”,“演树枝一秒入戏,比专业演员还敬业”。
揭秘螳螂伪装技能,拟态是刻进 DNA 的生存法则
这只螳螂看似有趣的 “伪装表演”,并非偶然的 “魔术”,而是它与生俱来的生存技能,在生物学上被称为 “拟态”。所谓拟态,是指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通过改变自身的形态、颜色或行为,模仿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环境,从而达到躲避天敌、捕捉猎物等目的的一种适应策略。
据生物学家介绍,视频中这种擅长模仿树枝的螳螂,极有可能属于中印枝螳这类以伪装能力著称的螳螂品种。中印枝螳从卵中孵化出来的那一刻起,就具备了模仿枯枝的本能。刚孵化的若虫体型较小,颜色偏浅褐色,随着生长发育,身体颜色会逐渐加深,与周围环境中的枯枝颜色保持一致。它们的身体细长,体表布满与树皮纹路相似的沟壑和斑点,甚至在遇到不同环境时,身体颜色和纹路还能进行轻微调整,以更好地融入周围环境。
在自然界中,中印枝螳的天敌众多,包括鸟类、蜥蜴、蜘蛛等。为了生存,它们必须将拟态技能发挥到极致。白天,它们会选择附着在与自己体色相近的树枝上,保持身体僵硬,一动不动,即使遇到轻微的干扰,也只会缓慢调整姿态,避免引起天敌的注意。到了夜晚,它们则会利用拟态的优势,悄悄靠近猎物,待猎物放松警惕时,迅速伸出带有锯齿的前足,将猎物捕获。
除了模仿树枝,不同种类的螳螂还拥有不同的拟态方式。有的螳螂会模仿花朵的颜色和形态,吸引蝴蝶、蜜蜂等昆虫靠近;有的则会模仿树叶,甚至能模拟树叶被虫蛀后的孔洞和斑点,进一步增强伪装效果。这些拟态技能都是螳螂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逐渐进化形成的,是刻进它们 DNA 里的生存法则,每一次精准的伪装,都是为了在残酷的自然界中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网友热议自然奇观,感叹生物进化的神奇
这段螳螂伪装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后,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许多网友表示,自己反复观看视频多次,才勉强看清螳螂的位置,“盯了 3 遍才看清,这伪装也太逼真了,不仔细看还以为就是一根普通的树枝”;还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类似的经历,“之前在公园也遇到过类似的螳螂,当时还以为是树枝断了,差点用手去捡,现在想想还挺后怕,万一被它的前足夹到就麻烦了”。
部分对生物学感兴趣的网友,在评论区科普起了螳螂的拟态知识,向大家介绍不同种类螳螂的伪装特点和生存习性,让更多人了解到自然界中生物适应环境的奇妙方式。有网友感叹,“大自然真的太神奇了,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智慧,这只螳螂的伪装技能,就是生物进化的最好证明”;还有人表示,通过这段视频,自己对身边的自然环境有了新的认识,“以后出门会多留意周围的植物,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有趣的生物”。
也有网友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呼吁大家保护自然环境,为这些可爱的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正是因为有了多样化的自然环境,这些生物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生存技能,如果环境遭到破坏,它们的伪装可能就失去了意义,最终面临生存危机。” 一位网友在评论中这样写道。
随着讨论的持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身边的自然生物,分享自己遇到的有趣的生物现象。这段短短几十秒的视频,不仅让大家见识到了螳螂的 “戏精” 本色,更让人们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神奇与美妙,激发了更多人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FM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