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川菜以“百菜百味”闻名于世,但其内涵的模糊性却成为全球化扩张的枷锁。10月21日,作为唯一企业领衔制定者,雀巢旗下品牌豪吉推动《川菜复合味型 二十四味型》系列团体标准正式发布,为这把枷锁提供了钥匙。团体标准正式发布标志着川菜首次拥有了覆盖24种经典味型的“科学
川菜以“百菜百味”闻名于世,但其内涵的模糊性却成为全球化扩张的枷锁。10月21日,作为唯一企业领衔制定者,雀巢旗下品牌豪吉推动《川菜复合味型 二十四味型》系列团体标准正式发布,为这把枷锁提供了钥匙。团体标准正式发布标志着川菜首次拥有了覆盖24种经典味型的“科学身份证”,从依赖师徒相传的“手艺”,迈入了可量化、可复制的“标准时代”。
从西南地区第一袋鸡精的诞生,到构建起行业公认的“味型金字塔”理论,再到今日为整个产业立标,豪吉用38年的深耕,完成了一场从“卖产品”到“定规则”的惊人跨越。这套标准不仅为千亿规模的川调提供了精准的“味觉罗盘”,也预示着中国餐饮一个承袭有序、创新有据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正由一家地道川调企业亲手开启。
从技艺传承到科学定义
川菜迎来“标准时代”
川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鲜明特色享誉全球,也是全球门店最多的中国菜系。但长期以来,川菜的味型界定缺乏统一标准。四川旅游学院副院长李想坦言:“这种模糊性严重制约了川菜的工业化、国际化以及人才培养的规范。这也是四川旅游学院与四川省烹饪协会,豪吉牵头本次团标工作的起因之一。”
随着预制菜风口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产业对川菜味型“通用语言”和“科学身份证”的需求日益迫切。
在这一背景下,豪吉凭借38年的行业深耕,展现了推动产业变革的底气。10月21日,2025豪吉川味科学大会盛大召开,《川菜复合味型二十四味型》系列团体标准于活动现场正式发布。
事实上,川味标准化的探索早有铺垫。这套历经一年多打磨的标准体系,始于2024年7月四川省调味品协会与四川旅游学院烹饪与食品科学工程学院的联合立项。经过严格的提案、立项程序,以及面向行业广泛征集起草单位等严谨流程,今年3月,首批涵盖麻辣味型、红油味型、家常味型等在内的12项味型团体标准初稿完成编撰,并于4月组织专家进行了集中讨论。
在众多参与企业中,豪吉被确立为唯一企业领衔制定单位,其“味型金字塔”理论成为标准的核心科学框架之一。
构建“标准引擎”
系统性撬动川味生态
豪吉推动标准制定的过程,展现了一套系统性的战略打法——将技术、品牌、文化与产业关系整合为一股强大的合力。
从技术层面看,早在2022年,豪吉便联合四川大学、雀巢全球研发资源,历时多年研发提出“豪吉味型金字塔”概念,该理论将川菜调味拆解为底味(金字塔之底)、风味(金字塔之腰)和香味(金字塔之顶)的三层结构,使抽象的“地道”变得可测量、可复制。这一理论并非停留在学术层面,而是成功应用于产品研发实践,每一味型均明确了定义、评价指标、代表菜工艺及评分表分值,为行业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
豪吉研发负责人刘学文表示:“从味型金字塔理论到24味型标准,我们构建了一套川菜的‘标准体系’。这不仅让从业者能够掌握地道川味表达,也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实现风味创新提供了坚实框架。”
在品牌与文化层面,豪吉则通过持续的知识输出重塑自身形象。自2022年起,豪吉发起并主办“川味科学大会”,将其打造为行业年度盛事。2024年,豪吉首次跨界成都博物馆举办科普文化展引发轰动。成博作为一向以对合作品牌的筛选极为严苛著称的成都文化地标,此前仅有极少具备国际影响力的高奢品牌获得过场内布展及活动机会。
今年,科学大会再次落地成博,大会同期,推出“大繁至简·循味地道——川菜24味型文化展”。展览通过5个篇章,引导公众体验川味科学从统一理论迈向细分标准的深化过程。从“苏东坡”到宇树机器人穿越古今的引领寻味之旅,到沉浸值拉满的24种味型深度解析,观众逐步构建完整的川菜味型认知。
此外,豪吉作为雀巢旗下地道川调品牌,也一直借助雀巢的全球资源,为川菜标准化注入国际视野。雀巢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凯思明确表示:“豪吉是雀巢旗下‘地道川调’的代表品牌。未来,雀巢将持续加大对川调领域的投入,强化对豪吉的品牌支持,共同推动川菜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炼成系统化标准
豪吉与千亿川味产业奔赴下一站
标准的制定不仅需要理论创新,也离不开严谨的科学方法与产业协同。
在《川菜复合味型二十四味型》系列团体标准的编制过程中,豪吉与多方合作,通过实验数据收集、餐馆寻味验证、标准完善三阶段工作,确保了标准的可落地性。
据了解,在标准起草阶段,项目组采用五点标度法对每一味型进行感官定量分析,构建味型风味剖面图与金字塔图,并明确滋味与气味的分值体系,作为菜肴合格的评价依据。同时,附录中规范了代表菜的制作工艺,确保标准在实践中可复制、可推广。
此外,标准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国家标准,在调味料质量要求上与现行法规无缝衔接,虽未直接采用国际标准,但强调了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性。
《川菜复合味型二十四味型》系列团体标准的推进,为产业发展确立了“度量衡”;“味型金字塔”等科学理论的应用,为风味传承提供了“方法论”;豪吉等龙头企业的探索,为产业升级树立了“风向标”。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场以标准化为基础、科学为支撑、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变革,不仅将破解川味发展的瓶颈,也将推动这一承载着四川文化的美食IP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而这一系统化标准的建立,也为豪吉构建起深厚的技术护城河,为川菜的全球传播提供了“味觉词典”。过去,川菜文化在国际推广中常因味型描述不清而受阻。如今,24味型的明确定义极大降低了海外消费者的认知门槛。豪吉可依托这套“通用语言”,在全球市场开展更高效的消费教育,强化“地道川味有豪吉”的品牌认知,加速品牌出海。
《川菜复合味型二十四味型》系列团体标准制定组负责人、四川旅游学院教授邓晓青在大会上强调:“标准是对抗内卷、矫正失真、传承技艺的基础与标尺,能让川味跨越山海,全球共享。”
从西南深山的第一袋鸡精,到全球视野的味型标准,豪吉推动了整个川菜产业从“技艺传承”到“科学定义”的时代变革,在千亿川味产业奔赴下一站的征程中,豪吉已不仅是参与者,也是掌灯人。
来源:消费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