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毛主席和贺子珍6张合影,2张和井冈山有关,贺子珍站在角落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7 00:44 2

摘要:这两张是贺子珍最早的留影,可以看出她容貌姣好,个子高挑,一弯柳叶眉,标准的齐耳短发“革命头”。性格上更不是那种软弱、依赖性强的女人。

1931年11月,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成立大会,6位女红军是接待组成员

前排左起:曾碧漪(因怀孕坐在地上)、彭儒

后排左起:康克清、钱希均、周月林、贺子珍

这大概是贺子珍最早的照片,22岁

这两张是贺子珍最早的留影,可以看出她容貌姣好,个子高挑,一弯柳叶眉,标准的齐耳短发“革命头”。性格上更不是那种软弱、依赖性强的女人。

1927年永新暴动时,她配合三县的农民武装,带领一支赤卫队,守卫永新县的南门,凭着3支枪和梭标,打退敌人的进攻,那时她才17岁。不久,她爱上了晚她2个月上井冈山的毛委员。

话说回来,凡是见到毛泽东的人,哪一个不被他的个人魅力所吸引呢?

2007年12月,袁文才的孙子袁建芳在北京同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女儿李敏合影

毛委员来到井冈山后,前委急需一位秘书,有文化、有才干、唯一的一名女共产党员贺子珍就成了最佳人选。

他们从1927年11月象山庵会议结束至1928年3月上旬毛泽东出征湘南,贺子珍和毛委员朝夕相处4个月,感情也悄悄地升温。

1928年5、6月份,毛泽东和贺子珍在井冈山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1929年1月,“朱毛红军”离开井冈山时,贺子珍不愿意离开井冈山,一个原因是她的哥哥正在养伤,父母妹妹弟弟们还在逃难。

而且,贺子珍已经怀孕,不利于在枪林弹雨中翻山越岭、日夜跋涉。最终,毛委员搬来曾志当“救兵”说服了她,开始了中国革命史上最艰难的10年。

1936年,保安,毛泽东和贺子珍,斯诺摄

1936年7月,中央红军长征刚到达陕北才8个多月,美国记者斯诺和美国医生马海德就在宋庆龄的精心安排下来到毛主席的住地保安县。

他是第一个到达陕北的外国记者,采访了毛主席等人,并写出了轰动全球的《西行漫记》,让毛主席在国内外一炮而红,并掀起了一股“延安热”。外国记者成群结队去延安采访,中国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更是不远千里奔赴延安。

1936年,保安,贺子珍身怀李敏,斯诺摄

毛主席越来越忙,贺子珍却越来越感到被“冷落”,加上频繁生育、长征路上遭飞机轰炸留在身上的弹片折磨着她。她的身体越来越糟糕,工作时因贫血晕倒在厕所里,只好在家休息,哪知这让工作狂的她更觉得孤单寂寞。

斯诺在《毛泽东夫人贺子珍小传》里写道:

“在外表看起来,毛泽东夫人贺子珍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少妇。其实,她的性格是非常活泼的。很少有人看见她穿长衣服,十年来总是穿着那一套红军的制服,皮带上挂着手枪。她曾与(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剿共军队对过阵,在前线上运伤兵。到后方去,调护病人,组织女军,而且,在北上战役中(长征)曾受过伤,甚至几乎送了性命。”

1936年,保安县,斯诺摄

“毛主席一家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六位亲人”,这种说法大家想必都熟悉。

但是,毛主席及他的两位夫人还因此失去过六个儿女没算在内。

毛岸龙是杨开慧所生,其他三男二女都是贺子珍的骨肉,不了解这些,不足以了解贺子珍心中的凄苦。

贺子珍和毛主席在一起的10年,是中国革命最艰难的10年,贺子珍怀过10胎,生育6次,她一直在工作和生育中度过。

她离开延安时曾说“我生孩子生怕了”,只有女人能理解生育之苦,男人是理解不了的。

1937年,延安,贺子珍和康克清

看一下贺子珍的5个孩子或失落或送人的时间和地址,几乎就是中国革命征战的路线图。

1929年,长女毛金花,福建长汀,送人。

1930年,江西夭折一男婴。

1932年,长子毛岸红,小名毛毛,江西苏区,长征时失踪。

1935年,长征路上生下一女婴,送人。

1938年,莫斯科,生下一男婴,夭折。

1970年,斯诺(右)和当年的翻译黄华重返保安毛主席旧居,他曾在此采访毛主席

1936年12月,贺子珍在保安窑洞里生下李敏。1937年1月,中央机关从保安迁到延安,他们的家安在了凤凰山下。

1937年,延安凤凰山麓吴家窑洞

1937年,凤凰山麓吴家窑洞

延安凤凰山麓吴家窑洞是毛主席和贺子珍最后共同生活的地方,他们在此留下了一立一坐两张合影。

还有两张合影和井冈山有关。可见,井冈山在毛主席的心中是多么的重要。

左标记是贺子珍,前排左二毛主席

上图是1937年3月,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部分同志在延安师范学院院内的合影,合完影的当月,在这里成立了“鲁师干小班”,它是赫赫有名的北京育才学校的前身。

左三毛主席,右一贺子珍

上图是1937年5月,在延安,毛主席和秋收起义部分人员合影

毛主席亲自为合影题字:1927年,秋收起义暴动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至今当存之人约数十人,此为一部分(18人)。

这两张大合影中,贺子珍是唯一的女性,而且,她站在边上或后面,不轻易被人看见,从这点也可以看出贺子珍是安静、传统且不张扬的女性。

这张合影不久,传统的贺子珍和一位开放的外国女记者发生了冲突并动了手,感到被冷落的她想到身上的伤痛,更让她崩溃的是,她发现自己又怀孕了。于是,她下决心离开延安,去上海治疗伤病,疗愈自己。

贺子珍大概是1937年10月离开延安来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可是8月13日上海已爆发了“淞沪会战”,那里激战正酣,她只好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住了下来。

贺子珍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住过的房间

张闻天的妻子刘英在《刘英自述》中记载:

“我同蔡树藩、钟赤兵和徐梦秋是1937年11月离开延安的,到西安时增加了一个贺子珍。她那时正怀着身孕,是同毛主席闹了别扭跑到西安去的,已经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住了一阵子。”

1937年11月,前左起:邓颖超、刘英、刘群先 后左起:伍云甫、钟赤兵、博古、蔡树藩、任泊生

刘英一行人1937年11月在西安八办留下一张合影,照相时到处找贺子珍,有人告知贺子珍上街参加宣传去了。

据兰州八办档案记载,贺子珍和刘英等人是1937年11月25日到达兰州的,因为要等飞机在兰州八办住了一个月,还照了相。

前排左4谢觉哉、左2妻子王定国、左3刘英、左6彭加伦,后排左3贺子珍、左4钟赤兵、左5蔡树藩

左起:朱良才 警卫员王大成 贺子珍

这是28岁的贺子珍去苏联前,在国内最后的留影。1937年12月25日年,一行人飞往迪化,当天下午飞往莫斯科。

《谢觉哉日记》记录了当时的情景:

十二月二十五日阴

晨,徐、蔡、贺、钟、刘五人飞迪,他们等了将近一月,如鸟出樊笼,欢喜无限。

井冈山第一位女红军就这样消失在人们的视野。等待她的是10年异国的煎熬和回国后32年的孤寂生活,人生的悲悲喜喜一直伴随着她。

贺子珍秘密瞻仰毛主席,留下最后一张“合影”,一个不会说话,一个说话不清,令人泪目

1979年9月8日,贺子珍秘密瞻仰毛主席,留下这张“合影”

贺子珍再次出现在人们视野是1979年6月10日,此时,她已经70岁且患偏瘫两年。

“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批准增补贺子珍等为全国政协委员”。次日,全国各大报纸登了新华社播发的这一消息并配发了下面这张照片。

贺子珍和外孙女孔东梅

沉寂多年的女红军瞬间成为了新闻人物,去首都北京一直是她多年的梦想。在时任领导人的关怀下,女儿李敏和女婿孔令华在毛主席逝世三周年之际,帮她实现了这一愿望。

对贺子珍来说,这次的北京之行,她足足等待了30年。

经过周密准备,贺子珍这次瞻仰被安排在了9月8日。这次秘密之行,孔令华的好朋友吕相友是唯一跟随拍摄的摄影师。

贺子珍坐在轮椅上,口齿表达也不太清楚,吕相友默默地跟在贺子珍的轮椅边,不时举起相机,泪眼模糊地留下贺子珍的身影。

左起:孔令华、孔东梅、舅妈李立英、李敏

女儿李敏和女婿孔令华代母亲贺子珍献上一个心形花圈,左右缎带上分别写着:

永远继承您的革命遗志

战友贺子珍率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敬献

贺子珍默默地望着不会说话的毛主席,泪往心中流

当毛主席升起来时,贺子珍眼睛直视着她惦记一生的人,始终不肯离开……李敏看到爸爸妈妈这个场面,早已泣不成声。在她42岁的人生中,这是她第一次见到爸爸妈妈在一起,可此时,四目不能相对,一个不会说话,一个说话不清…

这是贺子珍最熟悉的《七律·长征》,那龙飞凤舞的字体她不知道有多么熟悉,她耳边仿佛响起毛主席在1935年9月29日在甘肃渭南向全军朗诵时锵锵有力的声音。

贺子珍的最后一眼更让人心疼。

要离开天安门,离开毛主席了,贺子珍忽然转过头,不舍地望着纪念堂,微微发红的眼眶里含着泪水,嘴唇颤动着,想说又说不出,李敏的脸上泪水纵横。

所有人全程没有说一句话,任凭泪水恣意滑落,这泪水就是全部!

之后的日子里,贺子珍受到了鼓舞,她又一次振作起来,决心同病魔顽强的博斗。

她不止一次地对身边的医护人员说:“我还要工作,要为四个现代化出力。你们要帮助我恢复健康,我也要同你们一起努力把身体搞好。”

她曾对李敏说过一句话:“对你爸爸最好的纪念,就是继承你爸爸的遗志,为人民好好工作。”

可是,1984年4月,病魔还是夺去她的生命,享年75岁。

这个伟大的女战士带着不甘永远地走了…她为爱情、为孩子、为革命无怨无悔,奋斗一生!

来源:珠遗沧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