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糖尿病人,最怕的并不是血糖高,而是——有一天,脚上破了个小口,怎么也不好,最后不得不截肢。
很多糖尿病人,最怕的并不是血糖高,而是——有一天,脚上破了个小口,怎么也不好,最后不得不截肢。
这不是吓人。根据《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23)》的数据,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0%~15%的人在一生中会出现糖尿病足;其中严重者截肢率高达20%,且死亡率远超同龄非糖尿病人。
更可怕的是,这一切往往是从脚的细微变化开始的。
有的患者说:“我就是脚有点麻、有点凉,结果拖了几个月,医生说血管已经堵得快看不见了。”
今天我们就好好聊聊——糖尿病脚上哪些变化,是“血管正在坏死”的信号?
以及,该怎么防,怎么查,怎么救。
糖尿病足不是突然来的,它是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导致血管、神经逐步损伤的结果。
糖尿病对脚的“摧残”,主要有三条通路:
1.血管硬化、狭窄、堵塞
长期高血糖让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脂质沉积,血液变黏稠,小血管慢慢堵塞,大血管也逐渐硬化。脚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流本就弱,一旦再堵,就最容易出现缺血、坏死。
2.神经损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坏了,脚就会麻、木、热、痛感迟钝。本来扎一下会疼的地方,现在没感觉了。结果脚磨破了、烫伤了也不知道,等发现时往往已经感染溃烂。
3.免疫力下降、感染难愈合
高血糖环境下,白细胞功能下降,细菌滋生快、伤口愈合慢。一旦感染,容易向深层组织蔓延。
这三条路叠加,就造成了“糖尿病足”这个最让医生头疼、患者最怕听到的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友,下面这几种变化,如果出现,要立刻重视——这很可能意味着血管已经在“坏死”的路上。
1.脚经常发凉、怕冷
糖尿病人脚冷,不一定是天气问题。
当脚部血管狭窄、血流量下降时,脚的温度会明显低于小腿或身体其他部位。
如果你经常觉得脚凉,甚至夏天睡觉都冰冰的,就要警惕下肢动脉狭窄的可能。
✅小贴士:用手触摸双脚温度对比,如果一侧明显更凉,或脉搏(足背动脉)摸不到,应尽快做下肢血管彩超。
2.走几步就脚痛、抽筋
这是典型的间歇性跛行。
走一段路脚就疼、发紧、发酸,休息一会儿又好,再走又疼。这说明脚的血流供应不足,肌肉缺血。
很多糖尿病人以为是“走多了”、“老寒腿”,其实是血管已经严重狭窄。
医学上,间歇性跛行常提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糖尿病足的早期信号之一。
3.脚麻、脚痛、灼热、刺痛
这多半与神经病变有关。
脚麻、脚痛、夜里像“蚂蚁爬”一样,有时还伴随针扎感、烧灼感。
这意味着神经在“报警”——血糖已经伤到神经系统。一旦出现感觉迟钝,就非常危险:受伤了也感觉不到。
4.脚皮肤变薄、脱屑、指甲变形
长期血管供血不足,会让皮肤失去光泽,脚趾变黑、指甲脆裂、皮肤变薄、易破溃。
如果脚上毛发变少,脚趾甲变厚变脆、颜色暗淡,也说明血供不良。严重时,甚至轻微擦伤都可能发展成溃疡。
5.脚趾或足背皮肤颜色改变
若脚趾或脚面皮肤发紫、发暗、变黑,尤其伴随冰凉、疼痛,说明局部血流严重不足。
这是血管坏死的“红线信号”。如果不立刻处理,坏死范围可能迅速扩大。
6.伤口久不愈合
糖尿病人脚上起个小泡、破个小口,如果两周还没好,甚至越来越深、越来越烂,就要警惕糖尿病足。
感染、缺血、神经损伤三者叠加,会导致伤口愈合极差。这时必须去医院做血糖、血管、感染评估,绝不能自己抹药拖延。
✅ 1. 尽快就诊,做血管和神经评估
不要只看血糖。要同时查:
下肢动脉彩超(看血管通不通)ABI(踝肱指数)或TBI(趾肱指数)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神经损伤)医生会据此判断:是否有缺血、神经病变或感染。
✅ 2. 严格控糖 + 控血脂 + 控血压
控制血糖是基础,稳定的血糖能显著降低血管进一步损伤。
目标一般为:
同时,血脂、血压也要控制好,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
✅ 3. 护脚,从每天“看脚”开始
医生最常叮嘱的一句话是:“糖尿病人要学会每天看自己的脚。”
每天检查脚底、趾缝,有没有红点、水泡、破口。洗脚水温穿宽松、柔软的鞋袜,避免摩擦。不赤脚走路,尤其不要踩热水袋。指甲不要剪太短,防止嵌甲感染。若有伤口,不要擅自涂碘酒酒精,应到医院处理。✅ 4. 戒烟限酒,增加下肢血流
尼古丁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流变差,是糖尿病足的加速剂。轻度活动(如散步、踝泵运动)有助于改善末梢循环,但前提是没有严重缺血或溃烂。
✅ 5. 一旦感染或变色,立即就医
脚部皮肤发黑、溃烂、渗液、有臭味时,是严重警示信号。此时可能已经坏死,需专业的血管外科、内分泌科联合救治。
有时需介入开通血管(如球囊扩张、支架)或负压引流、清创治疗。
五、写在最后很多患者以为“糖尿病足就是要截肢”,其实并非如此。
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国内多项研究显示,只要在出现早期症状(如脚凉、脚麻、脚痛)时积极干预,超过70%的患者可以避免发展到严重溃烂或截肢阶段。
糖尿病足就像一个慢慢生锈的门铰链——如果你不管,它会越锈越深,直到断掉;但如果你每天擦一擦、上点油,它就能稳稳用很多年。
来源:健康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