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码圈曾经的顶流王自如,穿着皱巴巴的 T 恤,蹲在绿皮火车过道啃面包,旁边堆着旧电脑包。谁能想到这哥们儿巅峰时拿雷军投资、开百万奔驰,如今却对着镜头说 “只能坐这种车”,还自曝欠了 1 个亿?
数码圈曾经的顶流王自如,穿着皱巴巴的 T 恤,蹲在绿皮火车过道啃面包,旁边堆着旧电脑包。谁能想到这哥们儿巅峰时拿雷军投资、开百万奔驰,如今却对着镜头说 “只能坐这种车”,还自曝欠了 1 个亿?
但这儿就有个让人犯嘀咕的事儿: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明明写着,他 2024 年被执行 3383 万,2025 年新增 246 万,加起来才 3629 万。那差的 6000 多万哪儿来的?
后来才搞明白,王自如说的 “1 亿” 是总负债,包含了还没进执行程序的烂摊子:ZEALER 散伙后股东的索赔、被拖欠工资的员工仲裁款、还有没结清的供应商货款。有前 ZEALER 员工透底,2019 年团队解散时,不少人胜诉了劳动仲裁但拿不到钱,这些都算隐性债务。不过说实话,这 1 亿到底有多少实锤,现在还没完整法律文件佐证,也难怪有人骂他 “卖惨博流量”。
更有意思的是 “绿皮火车” 这事儿。有人说限高了根本不能坐绿皮,华律网甚至直接说 “绿皮火车在限制范围内”。但法律快车的律师解释才靠谱:限高只禁软卧和高铁一等座,绿皮的硬座、硬卧是允许的 —— 毕竟得给人留口饭吃,总不能不让出差挣钱还债吧。王自如选的硬座,其实是踩准了规定的边儿。
不过话说回来,从 “测评一哥” 跌到 “绿皮常客”,他这跟头栽得真不冤,踩了三个创业者最容易掉的坑:
第一个坑是把 “人设当饭吃”。当年 ZEALER 打着 “独立客观” 的旗号,背地里拿 OPPO、金立的投资,被罗永浩在辩论会上扒得底裤都掉了。这就像开饭馆喊 “绝不隔夜菜”,转头就用冻了半月的肉 —— 信任一旦崩了,生意能好才怪。后来商业合作全跑了,营收直接腰斩,这都是自找的。
第二个坑是跟风追风口。眼看数码测评不挣钱了,他一会儿搞 MCN 签博主,一会儿拍综艺,一会儿卖数码配件,200 人的团队被折腾得散架了。创业哪是追时髦?就像种地,你今天种玉米明天改水稻,最后只能颗粒无收。
第三个坑是低估了资本的狠。当年拿雷军、腾讯的投资时,签了 “个人连带回购条款”—— 对赌失败就得自己兜底。这 3629 万执行款,本质就是对赌输了的催命符。多少创业者以为拿到投资就上岸了,殊不知合同里早埋了地雷。
现在的王自如倒也没躺平,官宣进了 AR 企业雷鸟创新做测试,坐绿皮时还在改 AI 方案。舆论分成两派:有人说 “比躲起来的老赖强”,有人骂 “借卖惨给新创业引流”。
但不管怎么说,他这事儿给所有创业者敲了警钟:别把人设当护城河,别把风口当捷径,更别拿自己当赌注签对赌。当年拿投资买奔驰的时候有多风光,现在啃面包还债就有多狼狈。
你说他是真悔改还是新套路?反正创业这堂课,他用 1 亿学费给咱演示了最惨的版本。
来源:辰东小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