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特朗普上台没多久,就直接给普京打了个电话,聊起乌克兰买战斧导弹的事儿。战斧导弹可不是小玩意儿,那是一种远程巡航导弹,射程能到一千多公里,精度高,破坏力强,美国海军常用它从舰艇上发射打击目标。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特朗普上台没多久,就直接给普京打了个电话,聊起乌克兰买战斧导弹的事儿。战斧导弹可不是小玩意儿,那是一种远程巡航导弹,射程能到一千多公里,精度高,破坏力强,美国海军常用它从舰艇上发射打击目标。
特朗普在电话里直球问普京,你不介意我卖几千枚给乌克兰吧?普京当然不乐意,这话一出,立马就成了国际头条。整个事件从10月16日的通话开始,到17日泽连斯基访美会晤,再到后续的各种反应,层层叠加,暴露了大国博弈的那些弯弯绕绕。
特朗普这通电话打得时机正好,10月16日那天,他刚好在白宫处理完一堆国内事务,就接起了普京的线。两人聊的重点直奔主题,特朗普提到了乌克兰想从美国采购战斧导弹的意向。
早几个月泽连斯基就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表态,希望拿到长程武器来加强防御。战斧导弹的规格摆在那儿,翼展约两米多,重量一吨出头,能低空飞行避开雷达,末端制导靠GPS和地形匹配,打击固定目标特别准。乌克兰要它,主要为了打到俄罗斯境内那些后勤补给点,改变战场被动局面。
特朗普在电话里没绕弯子,直接问普京对卖几千枚导弹给乌克兰的看法。普京的回应可想而知,他通过助理乌沙科夫后来公开说,这种供应不会改变战局,只会拖累和平进程,还会伤到美俄双边关系。特朗普这边呢,发布会上一说起这事儿,就直言普京不喜欢这个主意。
说实话,这话听着接地气,但背后是美国自己的算盘。特朗普强调,美国的战斧库存不是无限的,得留着自家海军用。数据显示,美国海军有几千枚在役,但生产周期长,一枚成本上百万美元,短期内补不上缺口。
卖给乌克兰几千枚,那得从现有库存调拨,等于削弱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威慑力。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优先的调调没变,他总觉得把资源撒在欧洲太亏,得平衡全球部署。
特朗普的逻辑很清楚,他想用导弹作为筹码,逼普京坐下来谈,而不是真的一刀切供应。普京那边呢,俄罗斯媒体很快就跟进报道,说美方这种试探只会让局势更僵。
整个通话暴露了美俄在军援上的红线,特朗普的直球问法,表面上看是硬气,实际是留了后手,没马上拍板。乌克兰听着着急,但特朗普的回应透着务实,美国纳税人的钱不是白花的,得看到实打实的回报。
转天10月17日,泽连斯基就飞到华盛顿,和特朗普面对面谈。这趟访美本是乌克兰的希望之旅,泽连斯基带了厚厚一摞材料,重点就是战斧导弹的采购方案。
他上任以来,一直在西方转悠求援,从标枪导弹到海马斯火箭炮,步步升级,现在瞄上战斧,就是想打破射程瓶颈。乌克兰军队当前用的大多是短程武器,顶多打到边境线附近,战斧一上,能直接威胁俄罗斯的指挥中心和油库,战略意义大不一样。
会晤结果呢,没戏。特朗普明确拒绝了提供战斧的请求,他说优先是外交途径,得让俄乌双方停火在当前战线。泽连斯基事后对媒体说,这场会谈积极,但导弹的事儿没着落。他还补刀,说普京怕美国真给乌克兰战斧,因为这玩意儿太猛,能让俄罗斯后院起火。
特朗普的立场听着合理,他反复提美国库存有限,还得防着其他热点。美军战斧主要部署在航母和驱逐舰上,全球巡航任务多,抽调几千枚去欧洲,等于给中国或伊朗留了空子。特朗普上台后,印太战略是重中之重,他不想因为乌克兰分散火力。
乌克兰的困境显而易见,冲突拖到2025年,东部战线胶着,俄罗斯用滑翔炸弹和无人机压着打,乌克兰缺的就是远程精确打击能力。战斧的低空飞行路径,能绕过S-400防空系统,末端机动性强,命中率九成以上。
要是真拿到手,乌克兰能从防御转进攻,迫使俄罗斯让步。但特朗普的拒绝不是心血来潮,他觉得卖导弹等于浇油,短期爽了,长期乱套。泽连斯基没白来,两人至少定了布达佩斯会晤的框架,乌克兰还能从美国拿到其他援助,比如爱国者防空系统补充。
说到底,这会晤是场拉锯,乌克兰求生存,美国求平衡,俄罗斯在旁看着热闹。泽连斯基的坚持值得佩服,但他也知道,国际援助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施舍,得有交换条件。
北约国家听着特朗普的调调,有些松口气,有些急眼。德国和法国早就在推停火倡议,现在特朗普附和,等于给了他们底气。但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不干,他们觉得不给战斧,等于纵容俄罗斯继续蚕食。整个事件让乌克兰的军援之路更窄。
俄罗斯对这事儿反应不慢,普京助理乌沙科夫第一时间表态,说供应战斧无助于战场改变,只会破坏和平努力。俄罗斯媒体跟风报道,强调美方这种举动会让俄美关系雪上加霜。
普京本人在通话后没多说,但从他的一贯作风看,他把战斧视为红线。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用的是伊斯坎德尔导弹和口径巡航导弹,射程相当,但乌克兰拿到战斧,等于对称升级,俄罗斯的后勤线就暴露了。克里米亚桥和黑海舰队,都是潜在目标,普京当然得堵这个口子。
俄罗斯的回应不是空喊口号,前阵子梅德韦杰夫就放话,说给乌克兰战斧会让所有人吃不了兜着走。这话听着狠,但透着底气不足。俄罗斯经济在制裁下喘气,石油出口受限,军工产能跟不上,战斧一进乌克兰,俄罗斯得分散更多防空资源。
普京的策略是拖,靠冬季消耗乌克兰士气,同时在外交上拉拢土耳其和匈牙利这些中立国。布达佩斯会晤就是个信号,俄罗斯想用中欧平台,绕开北约,直接和美国谈条件。特朗普的通话问法,等于给了普京台阶,他不喜欢,但也没撕破脸,留了谈判空间。
从地缘看,这事件让棋局微变。俄罗斯觉得特朗普比拜登好对付,上台后就松口谈停火,普京估计在盘算怎么利用这点。乌克兰担心美援减速,泽连斯基得加紧游说欧洲,挪威和英国已经在补位,提供风暴阴影导弹作为替代。
战斧的争议,还波及全球军贸,美国的盟友看着,等着特朗普的下一步。说实话,普京的不喜欢不是个人情绪,而是战略算计,他知道战斧一卖,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就得调整节奏。特朗普的回应也务实,他不想被普京牵着鼻子走,但也不愿为乌克兰赌上美国利益。
长远看,这事件暴露军援的痛点。战斧虽强,但不是银弹,乌克兰需要全套体系,从情报到后勤。特朗普的库存论有道理,美国军费虽高,但全球摊薄后,欧洲份额得加码。
俄罗斯的反应也提醒大家,大国博弈里,武器升级总有代价,普京的不喜欢,等于在说别逼我玩大的。启示呢?对乌克兰来说,多样化援助是王道,别把鸡蛋全放美国篮子。欧洲得扛起更多,德国的豹2坦克和法国的凯撒火炮,得加速交付。
来源:灵兽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