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罗斯和苏联从来没有计划,也没有主动对日本采取过军事行动, 尽管日本不仅在长达半世纪的时间内对苏联(俄国)着进行战争威胁, 而且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日本还把其精锐部队一关东军部署在苏联 的远东边界附近,
作者:B.伊万诺夫
参战原因
俄罗斯和苏联从来没有计划,也没有主动对日本采取过军事行动, 尽管日本不仅在长达半世纪的时间内对苏联(俄国)着进行战争威胁, 而且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日本还把其精锐部队一关东军部署在苏联 的远东边界附近,
事实上准备对苏作战,并且经常对苏联进行军事挑 衅,其中一些大的军事挑衅(1938-1939年)有转变成为大规模军事冲 突的危险。这事实上使得苏联有权对侵略者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就像 在1929年一样,关于这一事件日本人无疑是记得的)。但是苏联没有这 样,因为不愿战争。
1941年4月,同日本签署中立条约之后,苏联严格地遵守了这一条 约。
正如随后的事态所证明的,日本没有打算遵守这一条约,在1941- 1945年不断地违背这一条约,而当时的情况是,日本不断威胁站在德国 一边对苏作战,日本曾同德国签署了关于共同行动并在战后划分世界势 力范围的协议,根据这一协议, 一旦他们取得胜利,苏联的远东和西伯 利亚划归日本。
所有这些都迫使苏联几乎把自己武装力量的三分之一都 部署在远东地区。这制止了日军在远东单独对苏联作战。
但是东方的 局势仍然紧张,引发这一紧张局势的主要责任在于日本。日本拒绝按照 盟国提出的条件停止战争。
因此苏联参战的必要性不仅仅在于苏联要消 除今后对苏战争的威胁,而且还在于苏联希望加速战争的结束,使日本在战争后期不能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生化武器),日本是拥有这种 武器的,而美国人拥有原子武器(在波茨坦会议期间,杜鲁门向斯大林 通报了关于“威力惊人的武器”)。这种武器的使用会不可避免地造成 大量的人员伤亡——参战国以及该地区其他的国家,其中包括苏联的远 东地区。
1945年8月前,敌对的双方——日本关东军和在远东的苏军都在秘 密地进行作战准备:关东军在积极地进行防御,“直到最后胜利”,但是将不投降。在远东的苏军为迫使日本投降将发动进攻。
8月9日,苏联开始参加盟国的对日作战。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主要的 正式原因是加快战争结束,确保远东和平,履行对盟友的义务。苏联也 有自己参战的合法理由:收回历来都属于俄国的土地——南萨哈林和库 页岛,大约在半个世纪前日本占据了这些地区,并洗刷1904年日本背信 弃义地发动战争,使俄国失败而蒙受的耻辱。
此外,在1918-1922年对远东进行干涉时期,日军在俄国土地上留 下的兽行罄竹难书。在被逐出远东之后,日军在1931年侵入了满洲, 并开始经常对苏联进行武装挑衅,威胁着对苏发动战争。
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前的准备工作
在日本背信弃义于1941年12月对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海军基地珍珠港 发动攻击后不久,就提出了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问题。
在此之后, 美英军队最初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开展的军事行动是不顺利的。因此,盟 军司令部越来越倾向于认为:日本在这一战区发动的战争对于盟国来说 是长期而艰难的。
因此,早在1942年,美国,后来还有英国开始向苏联 建议参加对日作战。
在三大国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1943年11月28日 到12月1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已经私下向斯大林建议:苏联参加对日作 战。
斯大林当时没有拒绝这一建议,但是却说:“我们会满足盟国的愿望,参加对日战争,但是要在消灭德国军队之后”,以此推动盟国认 识到开辟第二战场的必要性,以便加速摧毁德国军队。
1943年底,斯大林首次谈论了关于苏联对日作战的可能性,而在 1944年,在苏军结束在白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之后,他委托苏联总参谋部 准备关于在远东集中军队,向这些军队提供保障的报告,当时斯大林对 安东诺夫和什捷缅科说道:“很快就要做这一工作了,看起来,需要进 行准备”。
1944年10月中旬,苏联总参谋部把拟定的报告呈报给了斯 大林,在莫斯科同丘吉尔和艾登进行的例行的谈判中斯大林使用了这份 报告。
最初总参谋部建议用四个月的时间准备对日作战,后来根据斯大 林的要求,华西列夫斯基、安东诺夫和赫鲁廖夫把备战的时间缩短到 2-3个月。
在三大国领导人雅尔塔会议(1945年3月4-11日)上斯大林 使用了这些材料。在这次会议上,斯大林在对罗斯福和丘吉尔再次提出 的请求进行答复时,同意苏联在德国投降后2-3个月后、在斯大林所提 出的一定的条件下参加对日作战。
这次会议之后斯大林开始审阅大量的材料(报告、文件汇编等), 在这些材料中既有关于苏军摧毁法西斯德国、结束战斗的材料,也有关 于苏军准备对日作战的材料,
而当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在华西列夫斯基 元帅的领导下,在准备柯尼斯堡作战的时候,
斯大林对华西列夫斯基说 道:“在雅尔塔我们就在远东对日作战问题同盟国达成了协议,而现在 应该研究关于把一些最为精锐的部队调往远东的问题。其中包括我们要 从东普鲁斯调动军队。我想让您来指定这些军队,总参谋部建议,委托 您领导对日作战行动……而目前请继续做好关于东普鲁士的工作”。
在柯尼斯堡战役(1945年4月4-9日)之后,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从前 线被召回国,担任国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且从4月27日开始直接从事 关于对日战争的准备工作。
除了对西线一些首要的问题感到关切之外,斯大林还经常关心关于 在远东作战的准备工作的进程,在这些问题上他听取了情报总局长官伊利乔夫、红军后勤部长赫鲁廖夫、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炮兵司令沃罗 诺夫等人的报告。 从五月底开始, 他听取了苏军东方战线总司令以及 苏联武装力量军种局局长的报告。
在这一问题上,斯大林通常都 是听取总参谋部和华西列夫斯基元 帅就东方战线下达的指令,他本人 有时候会对对这些指令进行修改或 者补充。
比如,用什捷缅科的话来 说,斯大林在给后贝加尔方面军的 指令中加上了一项条款:在后贝加 尔方面军的第一梯队中使用第六坦 克军,在该军行军的途中有大量的 山脉——大兴安岭,这在后来对加 速日本关东军的覆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苏德前线就没有这样的关于在前线作战的第一梯队中使用坦克军 的例子。
在波茨坦会议期间(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审议了关于苏联 参加对日作战的问题,并就这一问题作出了最终的决定。而此时在莫斯 科已经制定了今后在满洲采取军事行动的战略计划,而在俄罗斯的各 地,一列接一列的专列把士兵、坦克、大炮、军火和各种军车运往东方 战线。
6月27日,最高统帅部和国防委员会赞同了总参谋部和华西列夫斯 基制定的作战构想。第二天向后贝加尔方面军司令部、远东方面军司令 部、滨海集团军司令部和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下达了具体的任务,但开始 军事行动的日期仍然是秘密。
8月2日,斯大林签署了最高统帅部的如下任命:
马林诺夫斯基元帅 为后贝加尔方面军总司令(原任乌克兰第二方面军总司令),
K. 梅 列 茨科夫元帅为在滨海集团军远东军区的基础上组建的远东军区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原任卡累利阿方面军总司令),
原任远东方第二方面军总司 令 M. 普尔卡耶夫将军为远东军区第二方面军总司令。
在此之前,华西 列夫斯基被任命为远东军总司令、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
在1945年6月24日胜利阅兵式之后,这些元帅们动身前往远东,他 们都是以中将的军衔和其他的名字前往远东的(为了保密)。
在远东他 们制定了具体的在各地进行作战的计划,对部队的准备工作进行领导, 特别是来自西部战线的军队的准备工作,使各指挥官熟悉了未来的战 区以及关于敌人的资料,采取了大量措施来隐藏军队的集结地区,进行 技术伪装等等。
到7月底,从西部战线向东部战线转移部队和装备的工作已经结 束,事实上进攻集团的组建也已完成,这些集团军的指挥官们被下达了 具体的任务来结束准备工作和进行战斗。但开始行动的日期即使对于各 方面军的司令员来说仍然是秘密。
8月3日华西列夫斯基向从波茨坦返回莫斯科的斯大林报告说,远 东方面军和太平洋舰队准备在8月8-10日开始发动进攻,而不会提前发 动。
在此之前,斯大林在波茨坦请求华西列夫斯基好好考虑一下关于在 以前协商的日期8月9日的前五天开始进攻的可能性,但是华西列夫斯基 表示反对,并提出了各种理由,最后斯大林同意了他的看法,仍然在 1945年8月9日发动进攻。
苏联在对对日战争作着最为充分的准备工作,因为明白,这次战斗 将不是轻松的,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同德国进行的战争,这场战争中的 敌人的特点不同,战区不同,敌人装备的特点不同,地貌和气候的特点 也不同,最重要的是军队的供应基地远离指定的作战地区(主要在苏联 的远东和蒙古境内)。
8月7日,华西列夫斯基收到了最高统帅部的指令:在8月9日开始行 动,并在当天把这一命令告知各方面军司令、太平洋舰队司令、空军司 令、防空司令以及其他的指挥官,以及苏联当地边疆区和州相关组织的领导人。
1945年8月8日,莫洛托夫在莫斯科 向日本大使,苏联驻东京大使向日本外 交部同时声明:
在德国和意大利投降、 欧洲确立和平之后,而在东方战争仍然 在继续,日本也在继续进行战斗,并拒 绝美、英、中联合宣言,拒绝投降。
考 虑到这些情况, “盟国向苏联政府建 议,加入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以便 加快战争的结束,帮助在东方恢复全面 的和平。
鉴于这些情况,苏联政府接受 了盟国的建议,同各大盟国一起声明,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并且“声明,从昨 天,也就是从8月9日开始,苏联将认为 自己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
这样,苏联没有向日本宣战,而是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而日本与 苏联的盟国美国和英国处于战争状态已经有3年半了,与中国已经敌对 14年了,
而事实上日本对俄罗斯和苏联进行的不宣而战的战争已经有25 年了:1918-1922年对俄国进行了侵略,1938年在哈桑湖,1939年在哈 拉哈河地区对苏联进行了侵略和武装挑衅。
在伟大卫国战争的整个几年 内违背中立条约,不断侵犯陆地和海上边界,侵犯苏联的领空,炸沉苏 联在太平洋上的轮船,对德国对苏联发动的战争在道义上和物质上予以 支持和帮助,并威胁苏联站在德国一边参加战斗。
因此,苏联不是作为侵略者而参战,不是向日本经常做的那样,背 信弃义、没有事先警告地对其他国家发动进攻,而是事先声明说打算参 加对侵略国进行的战争,在这一情况下,这一侵略国就是日本。
应当指出,在苏联军队进入被日军占据的满洲之前,苏联政府的声 明就送达了东京,给了日本政府及时声明接受盟国联合宣言的机会或者 是声明在各战线停止军事行动的宣言。但是日本政府没有这样做,战争 仍然在继续进行。
雅尔塔会议决议
苏、美、英三大国领导人同意:在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之后的 2-3个月内,苏联站在盟国一边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如下:
1、保持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
2、恢复俄国被日本在1904年背信弃义的进攻而被破坏的权利,即
1)南萨哈林岛及其附属岛屿归还苏联;
2)大连商港国际化,保障苏联在这一港口的优势地位,并恢复对旅顺港口的租借,使其作为苏联的军事基地;
3)共同开发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
3、库页岛归还苏联。
认为,关于外蒙古的协议以及关于上述港口 和铁路的协议需要得到蒋介石委员长的同意。
用斯大林元帅的话来说,总统将采取一些措施,以便落实这一协 议 。
三大国政府首脑同意,在取得对日胜利之后,苏联的这些要求应被无条件地满足。
苏联方面表示,愿意同中国国民政府签署苏中友好同盟条约,以便苏联军队帮助中国从日本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
1945年2月11日
关于1945年8月9日到9月2日苏军在满洲军事行动的发起和过程简述
苏联严格地履行了自己的同盟义务。
在8月9日的最初几个小时,苏 联的三个方面军和阿穆尔舰队几乎同时越过5000公里的苏联、蒙古与满 洲接壤的边界。
进攻在没有进行炮火准备的情况下进行,而通常在发动 这样的进攻则是需要炮火准备的。
只有空军从天亮开始对关东军防御纵 深的各司令部、指挥所和交通枢纽进行了轰炸,这些轰炸不仅摧毁了关 东军指挥部与各部队的联系,而且摧毁了日军和伪军之间的相互联系。
事实上苏军在各地的进攻都使日本人感到意外,当时中国东北和远东的 大部分地区都下着雨,或许,许多日本人还在睡觉。
首先越过边界的是部队的侦察小队和边防战士,其中有担任向导 和翻译的第88旅的军人和边防战士。他们的任务是消除边防哨所以及 边界地带的警卫,以便在天亮前为先头部队迅速长驱直入以及随后的 苏联第一纵队进入满洲准备条件。在边界的一些河段侦查员和边防战 士乘坐小船和小艇渡过了阿穆尔河,并且在接近中国岸边的时候都关 掉了马达 。
侦查队员事实上在各地都很顺利,不发一枪就完成了赋予给他们 的任务,只是在天亮的时候在各地,特别是在远东第一方面军的地段 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企图从长春方向突入满洲纵深的苏联摩托化部队 与那些被枪声和马达声惊醒的数十辆和上百辆装甲车、火炮、坦克进 行了激战。比较激烈的战斗是在边界地区和日军后方防御比较巩固地 区进行的,在这些地区日本人在很长时间都拒绝投降,有时候宁可牺 牲也不投降。
①从8月8日深夜到8月9日凌晨,在关东军的后方到远东第一方面军和第二方面军方 向用侦察机投送了十多个由第88旅战士和远东第一方面军和第二方面军的军事侦察 员组成的侦查和破坏小组。
1945年8月9日到18日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对日作战示意图
自右: A.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P. 马林诺夫斯基元帅,K. 梅列茨科夫元帅在飞机
场,1945年8月。
来源:大肥肥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