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三年研究某音上爆火的“玉出”现象,才发现年轻人戴玉,竟是为了对抗数字时代的精神内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2 21:40 2

摘要:去年深秋的一个深夜,我在某音刷到一条热门视频。视频里,一位95后女孩展示着自己刚买的和田玉无事牌,她配文说:“连续加班两周,看到这块玉的温润光泽,突然觉得心里的褶皱都被抚平了。”这条视频获赞超50万,评论区里全是相似的分享。这一幕让我想起自己研究“玉出抖in”

去年深秋的一个深夜,我在某音刷到一条热门视频。视频里,一位95后女孩展示着自己刚买的和田玉无事牌,她配文说:“连续加班两周,看到这块玉的温润光泽,突然觉得心里的褶皱都被抚平了。”这条视频获赞超50万,评论区里全是相似的分享。这一幕让我想起自己研究“玉出抖in”现象的这三年,从最初以为只是普通的国潮消费,到后来才逐渐明白,年轻人追捧玉石的背后,藏着对抗数字时代精神内耗的深层需求。

从冷寂到火爆 “玉出抖in”的现象级崛起

放在十年前,很少有人会把玉石和年轻人联系在一起。那时的玉石市场,几乎是中老年收藏者的天下,门店里的手镯、把件款式陈旧,价格动辄数万,让年轻人望而却步。但现在打开某音,玉石内容早已成为新潮流。

平台数据最能说明变化。有预测显示,2025年玉石电商销量将增长200%,这个速度远超传统珠宝品类。更关键的是消费人群的转变,截至2024年,25岁至34岁群体已经占到玉石购买量的44%,成为绝对主力。某音上的相关话题热度更是惊人,仅“南阳出好玉”一个话题,播放量就突破5990万次,更别提“玉见源头”“国风玉饰”等一系列衍生话题。

这种火爆不是偶然。南阳举办的玉雕文化节期间,当地联合某音电商做的溯源活动,六天就实现近200万交易额,单场直播最高有659人同时在线。我曾点进过其中一场直播,主播拿着手电筒照亮一块碧玉吊坠,镜头里细腻的纹理清晰可见,弹幕里全是“这个光泽好治愈”“链接在哪”的提问。直播间里的玉石大多价格亲民,从几百到几千不等,彻底打破了人们对玉石“高不可攀”的印象。

数字牢笼中的心灵锚点 玉石的治愈逻辑

为什么年轻人会在数字时代爱上玉石?答案藏在他们每天的生活场景里。早上被手机闹钟吵醒,通勤时刷着短视频,工作中盯着电脑回复消息,睡前还要刷半小时社交软件——这是很多年轻人的日常。长期浸泡在数字世界里,信息过载带来的焦虑、虚拟社交带来的孤独,让精神内耗成了常态。

玉石恰好成了对抗这种内耗的“心灵锚点”。上海大学一位副教授曾指出,博物馆里的文物能提供“异质环境”帮助心理充电,玉石其实也有同样作用。当手指触摸到玉石冰凉温润的表面时,那种真实的触感能瞬间把人从虚拟的数字流中拉回现实。就像小时候手里攥着的橡皮,不是它有多特别,而是那种实在的触感能带来安全感。

心理学上的“安慰剂效应”在这里同样适用。超过75%的所谓“灵验”案例,其实都是心理作用在发挥效果。年轻人戴玉,未必真信那些传统说法,更多是给自己找一个情绪寄托。我认识一位做新媒体运营的女孩,她的工位上总放着一块小玉佩,压力大的时候就摸一摸。她说:“知道它不能真的解决问题,但摸到它的那一刻,心里就像多了个支撑,能喘口气再继续。”

更深层的原因,是玉石能提供数字世界给不了的“永恒感”。数字信息转瞬即逝,一条热搜可能早上火晚上就凉了,而玉石承载着几千年的文化。浙江省一位心理卫生协会的专家说,与这种超越个体生命的事物建立联结,能让人的精神空间变得开阔。年轻人戴上玉石,就像把千万年的安稳握在了手里,这种感觉能有效稀释当下的焦虑。

平台搭建的桥梁 让玉石走进年轻生活

年轻人爱上玉石,离不开某音这个平台的推动。在传统模式下,玉石销售依赖线下门店,商家很难把文化价值讲清楚,年轻人也没机会深入了解。但某音的内容生态,彻底改变了这种局面。

短视频和直播成了最好的“文化翻译官”。商家不再只讲“种水色地”这些专业术语,而是用年轻人听得懂的语言讲玉石故事。有的主播会展示一块玉石从原石到成品的全过程,让用户看到每一道工序的匠心;有的会解读玉琮里“天圆地方”的古老智慧,把它和现代人的空间焦虑联系起来。这种内容让玉石不再是冰冷的商品,而是有温度的文化载体。

源头直供的模式则拉低了年轻人的消费门槛。以前,玉石从矿源到消费者手里,要经过好几层中间商,价格被层层抬高。现在通过某音的溯源活动,消费者能直接看到南阳镇平这样的产业源头,商家也能以更实惠的价格卖出商品。99到10000元的价格区间,正好契合了年轻人的消费能力,让他们不用攒很久的钱就能拥有一块自己喜欢的玉石。

平台的保障体系也打消了年轻人的顾虑。玉石行业曾因真假难辨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但现在某音要求商家把商品送到质检中心检验后才能发货,还承诺“假一赔四”。这种保障就像给消费者吃了颗定心丸,让他们敢于下单尝试。我身边就有朋友,以前总担心买到假玉,现在却经常在某音直播间买玉饰,她说:“有平台担保,心里踏实多了。”

国潮东风下的文化共鸣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玉出抖in”的火爆,还踩准了国潮消费的大趋势。近年来,从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到地方政策,都在鼓励国货“潮品”发展,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河南省就把“国货潮品”作为消费促进年的首个主题,烟台市也在大力推动“国风经济”。这种宏观环境,让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强。

年轻人喜欢的玉石,早已不是长辈们收藏的那种老款式。90后设计师用现代手法改造的玉石饰品,3个月就能卖出500件;有的品牌把和田玉与18K金镶嵌结合,做成小巧的戒指、耳钉,既保留了玉的温润,又符合现代审美。还有的品牌与潮牌联名,让年轻客群直接增长300%。这些创新让玉石摆脱了“老气”的标签,成了年轻人表达个性的时尚单品。

这种对传统的再创造,本质上是年轻人在寻找文化归属感。就像良渚博物院里展示的玉琮,古人用它连接天地,现代人则通过它连接传统。一位心理学博士说,现代人的心理危机,很多时候是因为失去了与精神叙事的联系。而玉石作为文化载体,正好帮年轻人找回了这种联系。当他们戴上一块融入现代设计的玉石,既是在表达审美,也是在宣告自己的文化身份。

我自己也有这样的体验。去年生日,我在某音买了一块刻着简单纹路的和田玉吊坠。它不像传统玉饰那样繁复,却透着一种安静的力量。每次写稿卡壳、感到焦虑时,我就会摸一摸它。那种温润的触感,加上想到它承载的千年文化,心里的烦躁就会慢慢平息。这大概就是年轻人爱上玉石的真正原因,它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结语

某音“玉出抖in”现象的背后,不是简单的消费跟风,而是年轻人在数字时代的一次心灵自救。当屏幕里的信息让人疲惫,当无尽的比较带来焦虑,一块小小的玉石,就成了他们与现实世界、与传统文化连接的纽带。

200%的销量增长,44%的年轻购买群体,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渴望摆脱精神内耗的年轻人。他们买的不是一块石头,而是一份心安,一种支撑,一种文化认同。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数字时代,玉石用它千年不变的温润,给了年轻人最需要的安稳。或许,这就是传统的力量,它总能在不经意间,治愈现代人的迷茫与焦虑。

来源:书法文渊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