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两年,存储芯片行业过得不算顺,价格跌不停、企业业绩承压,不少人对它没了信心。但要是把目光放到2025年,情况可能要变天——行业拐点已现,需求、价格、技术都在往好的方向走,一批潜力标的正悄悄积蓄力量,未来有望迎来爆发,甚至可能诞生10倍股。
最近两年,存储芯片行业过得不算顺,价格跌不停、企业业绩承压,不少人对它没了信心。但要是把目光放到2025年,情况可能要变天——行业拐点已现,需求、价格、技术都在往好的方向走,一批潜力标的正悄悄积蓄力量,未来有望迎来爆发,甚至可能诞生10倍股。
先把行业逻辑说清楚,存储芯片不是小众产品,手机、电脑、服务器、新能源车、AI设备里都离不开它,是妥妥的“科技刚需品”。前两年行业低迷,核心是供大于求:企业扩产太多,市场上芯片堆得满,价格只能往下压,企业赚不到钱自然没人关注。但从2024年底开始,风向变了,供需关系逐渐反转,这也是2025年存储芯片值得盯紧的关键原因。
第一个核心逻辑是需求端全面爆发。最大的增量来自AI,不管是大模型训练还是AI服务器,对高容量、高速度的存储芯片需求暴增,一块AI服务器的存储芯片用量,是普通服务器的好几倍。而且新能源车渗透率越来越高,智能座舱、自动驾驶都需要存储芯片来存数据,单车存储芯片用量逐年上涨。再加上消费电子迎来换机潮,手机、电脑的更新需求带动中低端存储芯片销量回升,多领域需求叠加,直接打开了行业增长空间。
第二个关键变化是价格触底反弹。经过两年多的价格下跌,不少中小存储芯片企业扛不住压力减产甚至退出,行业产能逐渐收缩。而需求又在上涨,供小于求的格局慢慢形成,从2024年四季度开始,主流存储芯片价格已经止跌回升,部分型号涨幅还不小。对企业来说,价格上涨直接带动营收和利润增长,业绩反转的预期越来越强,这也是资金开始关注存储芯片板块的核心原因。
第三个潜力点是国产替代加速。以前国内存储芯片市场大多被国外企业垄断,国产率很低。但近几年,国内企业在技术上不断突破,从低端的消费级存储,到中高端的服务器存储、AI存储,都有了能拿得出手的产品。加上政策支持、下游企业更愿意用国产芯片,国产存储芯片的市场份额正在快速提升。对国内企业来说,这不是简单的业绩增长,更是抢占市场话语权的机会,成长空间巨大。
看清了行业逻辑,再看2025年值得关注的潜力标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每类都有明确的增长动力。
第一类是存储芯片设计龙头,比如兆易创新、北京君正。这类企业的核心优势是贴近下游市场,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产品迭代速度快。兆易创新在NOR Flash(一种存储芯片)领域已经做到全球前三,国内市场份额第一,随着消费电子换机潮到来,业绩会稳步增长;同时它在DRAM(另一种主流存储芯片)领域的布局也在推进,未来有望打开第二增长曲线。北京君正则聚焦车载存储,和不少车企有深度合作,新能源车销量增长带动下,车载存储业务持续放量,业绩增长确定性强。
第二类是存储芯片制造及封测企业,像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存储芯片生产出来后,必须经过封测才能用,封测是产业链里不可或缺的环节。长电科技在存储芯片封测领域技术领先,尤其是高端的堆叠封测技术,能满足AI存储、高容量服务器存储的需求,随着高端存储芯片需求增长,它的订单量会持续增加。通富微电则和国内外多家存储芯片设计企业合作,客户资源稳定,行业景气度回升后,它的产能利用率和盈利能力都会明显提升。
第三类是存储芯片国产化核心企业,比如长江存储、长鑫存储(对应的上市公司平台分别为万润科技、国民技术等)。这两家企业是国内存储芯片制造的“领头羊”,长江存储在NAND Flash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推出的产品已经能和国外企业竞争,市场份额不断提升;长鑫存储则在DRAM领域打破垄断,国产替代速度加快。虽然目前盈利还不算稳定,但随着产能释放、成本下降、市场份额提升,未来成长为行业巨头的潜力很大,是长期布局的优质标的。
不过要提醒一句,虽然2025年存储芯片行业机会大,但投资不是稳赚不赔。行业还可能受技术迭代、海外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也可能因为竞争压力大,业绩不及预期。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其盲目追涨,不如先看懂行业逻辑,聚焦有核心技术、业绩反转信号明确的企业。2025年的存储芯片赛道,大概率会有亮眼表现,但只有选对标的、理性布局,才能真正抓住可能存在的10倍机会。
需要我针对文中提到的存储芯片潜力标的,整理一份包含核心业务、2025年增长逻辑的精简梳理表吗?方便你快速把握企业核心价值。
来源:乐乐一点号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