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锃亮的炒锅在他手中颠簸、翻转,食材与热油碰撞出滋啦作响的乐章。片刻工夫,一道“富硒土豆炖景阳鸡”热腾腾地出锅——土鸡的醇厚与富硒土豆在他手中完美交融,空气中弥漫着令人垂涎欲滴的香味。
锃亮的炒锅在他手中颠簸、翻转,食材与热油碰撞出滋啦作响的乐章。片刻工夫,一道“富硒土豆炖景阳鸡”热腾腾地出锅——土鸡的醇厚与富硒土豆在他手中完美交融,空气中弥漫着令人垂涎欲滴的香味。
这位在灶台前心无旁骛的掌勺人,便是楚菜大师、恩施州技术能手李忠南。在10月16日落幕的2025年“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全省烹饪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上,他凭借过硬的实力一举夺魁。
然而,比那块一等奖金牌更为闪亮的,是李忠南对“尊重食材、敬畏标准、精益求精”这十二字职业使命的执着坚守,在二十五载厨艺生涯中,他于寻常鼎鼐之间,守护着一方水土最本真的味道。
“做美食能给人带来幸福”的厨心初燃
“小时候,我最爱趴在灶边,看奶奶做家常菜。”谈及2000年为何选择踏入烹饪行业,李忠南的思绪回到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童年厨房。
几颗普通的土豆,一把自家种的青菜,在奶奶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中,经过灶火的淬炼和铁锅的翻炒,就能变成抚慰人心的美味。那个奇妙的过程,让李忠南着迷。正是这最初的家庭灶火,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热爱烹饪的种子。
真正让李忠南坚定这条路的,是一次简单的尝试。他清晰记得,第一次独立完成的菜品是一道恩施家常菜——炕土豆。当焦香金黄的土豆被端上桌,客人品尝后那句发自内心的赞叹——有家里的味道,像一道光击中了他。“那一刻,我心里又踏实又明亮,”李忠南感慨道,“‘做美食能给人带来幸福’这条路,我走对了!”
职业生涯的画卷,由此以最朴素的笔触展开,而初期的艰辛远超想象。厨房如同修炼场,基本功是立身之本。为练就师傅要求的“切土豆丝能穿针”的极致刀工,李忠南埋头苦练3个月,十指磨出厚茧。当第一次切出的土豆丝细如发丝、均匀透亮,并能顺利穿过针眼时,师傅的谆谆教诲“做菜和做人一样,稳、细才能出味道。”让他铭记至今。
从水台学徒的稚气,到掌勺大厨的独当一面;从2005年获得首个省级热菜银奖的初露锋芒,到如今各类金奖、特金奖等身的誉满荆楚……25年光阴荏苒,支撑李忠南一路走来的,并非仅仅是荣誉。他说,是食客满意的笑容,是徒弟成长的成就感,是“被需要、被认可”的深层幸福。
用“食材思维”破题技艺升华
2018年至今,李忠南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各类烹饪大赛的金奖名单上。然而,荣誉等身的背后,并非一帆风顺的技巧堆叠,而是一场关于烹饪本质的深刻回归。他坦言,自己技艺突破的关键转折,源于对“根”的领悟。
转折点出现在2024年的一次省级大赛。那次比赛,李忠南准备了参赛作品《富硒土豆炖景阳鸡》。为探寻最佳风味,他3次深入山区遴选散养鸡,反复比对土豆品种。最终,这道菜肴征服了所有评委,被赞“有‘根’”,让他豁然开朗:“技艺的至高境界,是回归食材本身。”
这道菜也成为他工匠精神的微观缩影。从选材开始便恪守极致标准——土豆须是直径5厘米的富硒品种,鸡必选散养足180天;刀工火候更是匠心独运:鸡肉切2厘米方块,土豆修成匀称小圆珠,先大火激香,再转文火慢焖40分钟,最后以一勺山椒油点睛。“每一步,都是为了尊重食材、不浪费其本味。”李忠南说。
面对多元的餐饮潮流,他的解题之道是独特的“食材思维”:深入挖掘恩施本土富硒特产,以扎实的传统功底进行创造性转化。这一理念,在他荣获2025年“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全省烹饪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的作品中得到极致展现:“富贵腊蹄烧武昌鱼”融汇鄂东水产与鄂西腊味,“土豆葛仙米冰淇淋”则将寻常食材升华为创意甜品。
从追求技艺到回归本味,李忠南以“食材思维”探寻着楚菜的守正创新之路。这份坚守,也让他荣获“楚菜传承金奖”。在他看来,让地方美食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正是当代厨者的使命。
一腔赤诚,从厨房走向山河
李忠南的担当,远不止于一方灶台。2020年,疫情来袭,天津医疗队驰援恩施。李忠南主动请缨,免费为医疗队提供餐食保障,连续坚守40余天。
“他们守护大家,我得守护他们的胃。”非常时期,食材采购异常艰难,李忠南每日凌晨便奔赴市场筹措。支撑他的,是医护人员质朴的感言:“吃了您做的饭,像吃到家里的味道,工作更有劲儿了。”一个贴在饭盒上、写着“谢谢大厨”的便签,被他珍藏至今,成为那段特殊岁月里温情守望的见证。
作为“建始美食推介人”与“乡村振兴培训师”,李忠南将技艺赋能于产业发展,累计培训学员超5000人次。他认为,“美食是展示地方经济的亮丽名片。”通过将本土富硒食材转化为特色菜肴,既能助力农户增收,也能让恩施的魅力借由味蕾传播远方。在培训中,他尤为注重传授“食材思维”,引导学员善用本地物产,创造独具风味的特色美食。
爱一行,谋其远。谈及未来,李忠南踌躇满志。他将用色香味形讲述着更多的恩施故事,让“恩施美食”成为一张走得远、叫得响的名片。他坚信,真正的美食不仅滋养味蕾,更能串联起乡村振兴的产业链,点亮一方水土的文化自信。
来源:知恩原创
来源:一点资讯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