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三傍晚,我在小区门口便利店遇见老王。他蹲在收银台旁边,把最后半根火腿肠塞进嘴里,塑料袋上还沾着便利店地上的灰尘。"35岁,找不到工作。"他声音闷在塑料袋里,像有团湿棉花堵着喉咙。
月薪5千和5万的人,差的不是加班时间
上周三傍晚,我在小区门口便利店遇见老王。他蹲在收银台旁边,把最后半根火腿肠塞进嘴里,塑料袋上还沾着便利店地上的灰尘。"35岁,找不到工作。"他声音闷在塑料袋里,像有团湿棉花堵着喉咙。
这让我想起上个月面试的那个男人。简历上写着"8年经验",可聊到职业规划时,他反复说"等做到主管就轻松了"。我盯着他简历上"期望薪资5千"的框,突然明白:我们总在为"终点"画饼,却忘了脚下的路早就该自己走了。
一、那些困住我们的"思维墙"
小区里住的张姐,以前是我们公司的保洁阿姨。她总说"我没读过书,这辈子就这样了",直到某天看到她用Excel给业主登记信息——后来才知道,她自学了三年会计,现在在财务公司做兼职。她说:"以前我以为保洁就是扫地,直到有次帮财务部门搬文件,发现每个数字都藏着门道。"
我想起那个老王,他总说"这不是我的活"。有次部门新来的实习生让他帮忙整理客户资料,他直接把表格扔回去:"我是来做程序员的,管这些干嘛?"后来公司裁员,实习生因为熟悉客户资源,反而被调去做了商务拓展。职场里最可怕的不是能力不足,是你把自己圈在"盒子"里,连盒子的边界都不敢看一眼。
表妹想转行做设计师,在家练了两年PS,总说"等我作品集再完美点就去面试"。结果同班同学小李直接接了个小单,边做边学,现在已经开了自己的工作室。表妹每次聊起这事都叹气:"我总怕做不好,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够好,是太想等'准备好了'才出发。"
二、破局的人,都在"非常规"里找答案
公司楼下咖啡馆的服务员小周,是个00后。她每天除了端咖啡,还帮熟客记喜好——谁要加两勺糖,谁对咖啡因过敏。有次我随口说"附近新开了家书店",她第二天就抱着一摞书来问我:"哥,我想在咖啡馆搞个读书角,你觉得行不?"现在她不仅管着读书角,还兼职做了线上读书会的组织者。
我想起刚工作时,有次部门聚餐,领导说"小王你去买箱啤酒",我当时愣了一下,因为我是策划岗。但我没说"这不归我管",而是笑着跑了两公里买回来,还顺便买了大家爱吃的卤味。后来领导在季度会上说:"小王总能把别人不愿做的小事做好,这就是机会。"
三、成长不是爬梯子,是拆墙
那天和老王聊天,他突然说:"我儿子说,他想做游戏主播。"老王眼睛亮了一下,又赶紧低下头:"我怕他没出息。"我想起张姐教我做的Excel表格,想起小周策划的读书角,突然明白:月薪的差异从来不是努力的差别,而是思维的高度。
我们总以为升职加薪是终点,却不知道每个岗位都是新的起点;总以为跨界会增加负担,却忘了能力本来就是在边界处生长的;总以为准备充足才能出发,却发现路上的风景,都是走出来的。
就像老王的儿子,他现在每天在网上学剪辑,周末还去游戏厅做兼职测试。老王说:"以前我总觉得他在玩,现在才知道,他在用自己的方式靠近梦想。"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或许,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等"来的。当你每天多做一件超出常规的事,多帮同事解决一个跨界问题,多承担一次看似"吃亏"的项目,你会发现:升职加薪只是顺便的事,而你早已在拆墙的过程中,长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你有没有过"等XX就好了"的想法?评论区说说,我们一起聊聊那些困住我们的墙。
来源:中国在线教育智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