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表达赴大陆交流意愿,当然要去,怕就不要出来混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2 18:10 1

摘要:她在接受媒体人王浅秋广播节目专访时,表达了要去大陆交流的意愿,并直言“这有什么好怕的,怕就别出来混”,这种180度的转变,在台湾政坛堪称异类。

10月18日,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

她在接受媒体人王浅秋广播节目专访时,表达了要去大陆交流的意愿,并直言“这有什么好怕的,怕就别出来混”,这种180度的转变,在台湾政坛堪称异类。

她为何突然改变?她的转变又将给两岸带来什么?

编辑:7

“这有什么好怕的,怕就不要出来混了!”

说出这句话时,郑丽文刚刚当选国民党主席不到24小时。

这声音像一颗炸雷,在台湾死水般的政坛里炸响。

就在前一天,10月18号,她以黑马之姿拿下了党主席的宝座,不到一天大陆的贺电就到了,电文里六个字格外有分量:志气、骨气、底气。

有意思的是这“三气”恰恰是台湾当下最缺的东西,也是助长“台独”嚣张气焰的根本原因。

郑丽文的回应更是直接,她不仅旗帜鲜明地重申“九二共识”,还公开反对“台独”,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她收到贺电才1天,就表示要亲自去北京面谈。

当有人警告她“要降低消除亲中力量”时,她据说只是撇了撇嘴,一脸“你在说笑吗”的表情,直言这种担忧是“假命题”。

这个女人究竟是真勇士,还是又一个顶级演员?

故事的转折发生在一个广播节目里。

面对主持人关于“是否担心被贴标签,甚至被法办”的提问,她没有丝毫犹豫,那句“怕就不要出来混了”,与其说是回答,不如说是一份宣言。

这份宣言让她和那些老气横秋的国民党大佬,和那些说话模棱两可的政客,立刻划清了界限。

她甚至坦诚自己过去曾是“‘台独’基本教义派”,后来才幡然醒悟,认识到“台独”是一场骗局,一则笑话。

这种自曝“黑历史”的坦诚,反而让她显得无比真实,无比强大。

全场寂静。

她疯了?

还是看透了什么?

拨开她“敢说敢做”的表象,我们能看到一条清晰的心路轨迹。

这不是冲动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顶级谋略”。

如果说别的政客在下象棋,那郑丽文就是在玩“狼人杀”。

她先自曝“曾经是台独”这个“狼人”身份,再转身跳“预言家”,指认“台独”才是骗术,这一手操作,直接让她获得了道德制高点。

更重要的是她对“代表性”的强调,暴露了她真正的算盘。

在节目里,她说了很多,但重点全在“但是”后面:“但是,要到大陆去,不管做任何的交流,见任何人,你的代表性是什么?这才是重点!”

这句话信息量巨大。

她的算盘打得震天响:先拿到国民党党主席的“身份证”,再争取到全台湾民意的“投票权”,最后才能拿到去大陆的“入场券”。

她的行动纲领也简单粗暴:“如果能够推动两岸和平合作,带来两岸的共荣,我什么工作都愿意做,什么人都愿意见。”

这种“言行一致”的模式,让她区别于所有“说一套做一套”的政客。

她甚至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要有骨气、要有志气、要争气”,这不正好和大陆贺电里的“三气”遥相呼应了吗?

从“台独”到“促统”,她布的这个局,核心就是“代表性”。

她知道自己现在只是国民党的主席,不代表所有台湾人,所以她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让国民党赢,让“支持两岸和平”成为台湾的主流民意。

这盘棋她能赢吗?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给郑丽文的开局,简直是地狱难度。

外面民进党这个大Boss已经磨刀霍霍,准备随时给她上“构陷”的debuff。

文章分析如果郑丽文在2026年的县市长选举中稳住阵脚,大幅度提高赢得2028大选的可能性,那么赖清德在2028年铤而走险的几率就会大增。

他虽然不敢搞戒严这种越红线的事,但搞点“构陷”之类的恶心事,是完全可能的。

家里情况更糟。

国民党那帮“老玩家”还不带她玩,国民党真正的权力,根本不在党中央,而是在各地的市县和立法党团。

郑丽文这个“非建制派”是孤身入阵,没有完整的行政经历,也没有稳固的班系派底。

对她而言能否将地方和党团整合,才是关键。

否则可能真要面临赵少康威胁的那样——“令不出党中央”。

想当年马英九时代,两岸关系是蜜月期,“九二共识”带来的是和平与稳定,产业商机增加……再看现在,郑丽文面对的是冰封期。

这难度不是一个量级的。

国民党连续三届败选,被外界诟病“烂泥扶不上墙”,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根源就在于党内老旧派墨守成规,不懂变通。

郑丽文的出现是国民党主动求变的信号,但这个“变”,能不能被“老人们”接受,还是个未知数。

前路是悬崖,后路是深渊。

她还能往哪里走?

尽管困难重重,但我们不能低估郑丽文带来的新气象。

她最大的不同,就是她身上的精气神,和那股“提气”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她敢于喊出“未来所有台湾人都要能自豪、自信地说我是中国人”。

这句话像一道光,劈开了笼罩在台湾上空的身份迷雾。

当“我是中国人”这句话,从一个曾经“台独”基本教义派的人口中喊出,它就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声惊雷。

它告诉所有人,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不是一件可耻的事,而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这种身份自豪感的回归,是比任何政治协议都更强大的力量。

郑丽文或许只是一颗被投进寒冬的种子。

她可能自己也无法开花结果,但她的存在本身,就在告诉所有人:春天,并没有遗忘这片土地。

她让我们看到,在两岸关系这个宏大的叙事里,每一个觉醒的个体,都可能成为改变棋局的变量。

她的意义或许不在于她能否立刻改变什么,而在于她敢于做那个打破沉默的人。

当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不能把和平统一的宝,全部押在她一个人身上。

民进党还在台上,“台独”的气焰依旧嚣张,境外势力的干预也没有停手,我们依然要坚持两手准备。

先看看郑丽文能不能做出开创性的成果,另一边战备也绝对不能松懈。

一个觉醒的声音,能否唤醒一群沉睡的人?

历史的答案正在写就。

郑丽文的意义不在于她能立刻改变什么,而在于她敢做那个打破沉默的人。

无论她个人成败,这股“身份回归”的暗流,都将是影响台湾未来的关键变量。

当政治人物开始说真话,我们是否也该问问自己:我们到底是谁?

来源:安珈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