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巴拉望岛以西的南海海域热闹得反常——美国拉着菲、澳、日等10国联军搞起了“萨马萨马”联合军演,军舰扎堆儿挤在九段线边缘耀武扬威。而就在半个月前,菲律宾海警船故意擦碰中国执法船,随行的CNN记者立马抛出“中方攻击”的不实报道,差点点燃冲突引线
文/白鸽
一、开篇:南海的“碰瓷式挑衅”不是偶然
2025年10月,巴拉望岛以西的南海海域热闹得反常——美国拉着菲、澳、日等10国联军搞起了“萨马萨马”联合军演,军舰扎堆儿挤在九段线边缘耀武扬威。而就在半个月前,菲律宾海警船故意擦碰中国执法船,随行的CNN记者立马抛出“中方攻击”的不实报道,差点点燃冲突引线 。
从仁爱礁“坐滩”军舰的非法运补,到黄岩岛的无端指控,再到炮制“中国渔民氰化物捕鱼”的谣言,菲律宾近两年在南海的小动作就没停过。2023年平均每月要策划20多次挑衅,2025年前5个月又在仙宾礁、铁线礁等地搞了10余次预设剧本的“表演” 。很多人骂菲律宾是“美国的傀儡”,骂它忘了祖宗只认靠山,但扒开历史的褶皱会发现,这场闹剧从来不是“傀儡与主子”那么简单。菲律宾的折腾,藏着400年殖民史刻下的基因,更写着美国全球霸权的算计。
二、殖民烙印:三百年被“买卖”的历史,养出了“依附型人格”
1. 从西班牙的“香料猎物”到美国的“廉价商品”
菲律宾的命运,从一开始就和“被占领”绑在一起。1521年麦哲伦带着船队闯进来之前,这里是上千个部落的松散联盟;西班牙人用300年把它变成殖民地,除了传教就是掠夺——马尼拉港堆满了从中国运来的丝绸、从墨西哥运来的白银,菲律宾本土却只有被压榨的农民和香料种植园。
1898年的美西战争成了转折点。美国人打着“解放菲律宾”的旗号出兵,菲律宾人还天真地帮着美军打西班牙,以为能迎来独立。结果西班牙战败后,一纸《巴黎和约》把菲律宾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贱卖”给了美国。梦想破碎的菲律宾人奋起反抗,却被美军血腥镇压:萨马岛上10岁以上的男性被集体屠杀,反抗者被关进集中营受“水疗”“绳刑”,美军甚至骂他们是“没有尾巴� ��猴子”。据不完全统计,这场殖民战争至少杀了20多万菲律宾人,有资料说实际数字接近百万 。
2. 美国的“傀儡驯化术”:把菲律宾改造成“亚洲小美国”
打服了菲律宾人,美国没走西班牙的老路,而是搞起了“精细化殖民”。他们知道硬压没用,干脆扶植代理人,让菲律宾“自治”但不“自主”。1935年搞的“菲律宾自治政府”,从宪法到总统制,从参众两院到三权分立,全是美式制度的复刻版,被美国吹嘘成“东方的民主橱窗” 。
这种“驯化”有多彻底?美军1992年迫于民意撤走后,还能以“访问轮换”的名义实现常驻,菲律宾宪法禁止外国长期驻军的条款成了摆设。直到今天,菲律宾的国防系统还像藤蔓一样攀附美国:军官要去美国军校培训,武器装备几乎全是美制淘汰货,连军事演习都得看美国脸色。2023年新增的4个美军基� ��里,3个都设在离台湾不到400公里的吕宋岛,成了美国遏华的“桥头堡” ,这哪是“主权国家”的样子?
3. 殖民后遗症:“挟洋自重”成了政治传统
1946年菲律宾终于独立,但殖民留下的“依附病”没好。从阿基诺到马科斯,历任总统都懂一个“生存法则”:抱上大国大腿才能稳坐江山。杜特尔特时期看似对华友好,其实是算准了“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账;马科斯上台后转向对抗,本质上还是这套逻辑的延续。
美国把这套玩法摸得透透的。当年黄岩岛对峙,美国一边搞联合军演给菲律宾撑腰,一边又说“不持立场”;军援从1500万翻倍到3000万,看着不少,对菲律宾落后的军队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连菲律宾参议长都骂这是“侮辱” 。可即便如此,菲律宾政客还是愿意凑上去——毕竟有美国的“虎皮”可扯,既能对内彰显强硬,又能在国际上刷存在感。
三、现实算盘:南海的油气与选票,比“主权尊严”更实在
1. 资源诱惑:礼乐滩下的“黑色黄金”太诱人
菲律宾闹南海,最实在的动因是“钱”。南海年渔获量超千万吨,礼乐滩的油气储量更是惊人,被菲律宾称为“未来的能源饭碗”。马科斯政府上台后,一边喊着“粮食安全”,一边忙着拉拢美、日、澳搞南海能源勘探,想把资源利益攥在手里。
可这些资源本来就没菲律宾的份。根据1898年《巴黎条约》、1900年《华盛顿条约》,菲律宾的领土范围早就划定了,黄岩岛和南沙群岛根本不在其中 。中国渔民在这些海域捕鱼的历史能追溯到明代,郑和下西洋的日志里都有明确记录,清朝《皇舆全览图》也清清楚楚标注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菲律宾拿“地理邻近”说事儿,不过是想抢别人的家底。
2. 国内棋局:用南海议题转移“民生烂摊子”
菲律宾的国内状况,逼着政客必须找个“靶子”。马科斯上台后,经济没起色,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大家族垄断资源的“3G政治”(金钱、暴徒、枪支)还是主流,民众怨气不小 。这种时候,炒作“中国威胁”最管用——把国内矛盾转移到“捍卫领土”上,既能凝聚民意,又能给腐败低效的政府遮丑。
马科斯政府把这招玩得炉火纯青。他们把南海争端塞进基础教育课程,归入“经济挑战”名目,让孩子从小就觉得中国“抢了饭碗”;还通过《海洋区域法案》,把非法仲裁结果写进国内法,假装自己是“规则守护者” 。说白了,南海的浪花越溅越高,马科斯的选票就越稳。
3. 安全投机:想当“棋子”,又怕被“牺牲”
菲律宾心里门儿清,光靠自己根本扛不动中国。所以它主动当美国的“棋子”,但又想给自己留条后路。2023年菲律宾军费猛增20%,还计划引进美国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看似硬气,实则是想靠美国的军事存在抬价 。
可“棋子”的命运从来不由自己掌控。美国对乌克兰的套路就是前车之鉴:挑唆冲突却不派一兵一卒,只卖武器赚大钱,让乌克兰人“战斗到最后一滴血”。菲律宾也怕重蹈覆辙,所以每次挑衅都点到为止,不敢真的捅大娄子。美国也乐得如此,正好维持“不战不和”的灰色地带,既遏制中国,又不用被菲律宾绑架入� �� 。这种“互相利用又互相提防”的关系,比单纯的“傀儡”复杂多了。
四、美国操盘:把南海变成“遏华棋盘”,菲律宾只是枚棋子
1. 战略算计:第一岛链的“关键锁扣”不能松
美国对南海的兴趣,从来不是岛礁本身,而是它的战略位置。冷战时搞的“第一岛链”,菲律宾就是关键一环,用来封锁“共产主义东方”;现在对手换成了中国,菲律宾的重要性更甚。布林肯早就说了大实话:“美国难以从内部改变中国,因此要塑造中国周边的战略环境” 。
怎么塑造?就是把南海搅浑。美国口口声声“不持立场”,却每次都在菲律宾非法运补时派军机军舰策应,还拿《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吓唬人。2024年更是鼓动菲律宾以“破坏环境”为由再提仲裁,主动给情报、给法律支持、给资金 。说白了,美国要的不是“公平正义”,是让南海永远有摩擦,让中国永远被牵制。
2. 军事围堵:在菲律宾架起“对准中国的炮口”
美军在菲律宾的军事存在,已经到了“半公开驻军”的程度。现在有9个军事基地,2023年新增的4个里,3个都参与了“肩并肩2024”演习,专门测试“海马斯”导弹在岛屿环境的部署能力。更危险的是,美国还在吕宋岛部署了“堤丰”中导系统,这玩意儿能打几千公里,还有核威慑潜力,明显是冲着中国来的 。
联合军演更是家常便饭。2025年10月的十国演习,地点特意选在巴拉望岛以西,紧邻九段线,明摆着是给菲律宾撑腰,向中国秀肌肉。这些演习名义上是“领土防御”,实则早就超出范围——2012年黄岩岛对峙后,美菲军演专门演练“夺取近海石油平台”,目标直指礼乐滩的油气资源 。
3. 认知战:把“碰瓷”包装成“正义抗争”
美国最阴的一招,是帮菲律宾搞“话语操纵”。斯坦福大学有个“妙手项目”,专门给菲律宾出主意,把中菲争议包装成“中国破坏国际规则”的危机,形成“智库策划—菲方执行—西方传播”的完整链条 。
菲律宾的操作全是这套路:用“小船对抗大舰”的画面营造“受害形象”,拿非法仲裁案给中国扣“破坏法治”的帽子,还借“大卫战胜歌利亚”的故事,把自己塑造成“民主斗士” 。他们剪辑视频时故意隐去菲船危险穿插的画面,渲染“坐滩”军舰人员的“艰苦”,煽动民族情绪。CNN这些西方媒体跟着起哄,硬生生把“碰瓷”说成了“抗争”。
五、真相拆解:不是傀儡,是“投机者”;美国不是靠山,是“火坑”
1. 菲律宾的“小九九”:想“两边通吃”,却可能“两边打脸”
把菲律宾说成“傀儡”,其实高看了美国的控制力,也低看了菲律宾的投机心。马科斯政府心里有本账:对华要经济利益,2023年访华时还谈“共同开发”油气;对美要安全保障,转头就开放军事基地。他们想当“骑墙派”,既拿中国的投资,又靠美国的保护。
可“两边通吃”哪有那么容易?中国早就放话,南海资源开发不能损害中方主权,更不许拉域外国家插手。菲律宾引进美国导弹、搞十国军演,只会把自己逼到墙角——真要是冲突起来,美国大概率像对乌克兰那样“卖武器不派兵”,最后倒霉的还是菲律宾。
2. 美国的“精致利己”:用完就扔的“棋子逻辑”
美国从来没把菲律宾当“盟友”,只是把它当“耗材”。当年《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写得明明白白,只保1951年之前菲律宾的领土,南海这些争议岛礁根本不在保护范围内。黄岩岛对峙时,菲律宾哭着要美国站队,美国却含糊其辞,只给了3000万军援就打发了 。
现在美国撮合菲律宾和日本搞军事合作,签《互惠准入协定》,让曾侵略过东南亚的日本军队再进菲律宾,菲律宾民众心里真的愿意?美国只想把菲律宾变成“遏华前哨”,哪管菲律宾的历史伤痛和民众安危。就像乌克兰一样,哪天菲律宾没用了,美国转身就能把它卖了。
3. 历史的镜鉴:靠别人撑腰,从来没有好下场
菲律宾该好好看看历史。19世纪帮美国打西班牙,换来了被“贱卖”;20世纪帮美国搞冷战,换来了美军基地的污染和民众的抗议;现在帮美国遏华,能换来什么?油气资源抢不到,经济合作黄了,还可能被拖进战争边缘。
反观中国,一直想和平解决。2002年就和东盟签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2023年《南海行为准则》开始三读,本来中菲渔民能安心捕鱼,还能联手搞蓝色经济,共同开发油气也不是没可能 。看看中国在印尼建的雅万高铁、在老挝建的中老铁路,都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福利,这比美国的导弹和空头承诺靠谱多了。
六、结尾:南海的风,吹不散“合作”的底色
2025年的南海,虽然有十国军演的硝烟味,但更多国家看得明白:美国的“霸权游戏”只会带来动荡,中国的“共同发展”才是出路。菲律宾的“殖民基因”让它习惯了依附,但时代早就变了——现在不是靠抱大腿就能抢资源的年代,更不是能被美国随意摆布的年代。
马科斯政府签的《海洋区域法案》是非法的,美国部署的导弹是危险的,这些都改变不了中国对南海的主权主张。中国有足够的决心捍卫领土,但也从来没关上对话的大门。或许等菲律宾想明白“傀儡没尊严,投机没未来”,南海的浪才能真正平静下来。毕竟,邻居是搬不走的,而“靠山”,从来都是靠不住的。#如何看待菲律宾在仁爱礁挑衅#
来源:白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