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初秋,西班牙媒体《军事区》曝出一则消息:20架伊尔-78MK-90A大型空中加油机订单预计2027年至2028年交付交付中国。这场重磅军购,不仅打破了外界关于中国空军加油体系的质疑,也让世界聚焦于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最新动态。
2025年初秋,西班牙媒体《军事区》曝出一则消息:20架伊尔-78MK-90A大型空中加油机订单预计2027年至2028年交付交付中国。这场重磅军购,不仅打破了外界关于中国空军加油体系的质疑,也让世界聚焦于中俄军事技术合作的最新动态。
中国空军为何在自研运油-20大规模推进的同时,依然选择引进俄制加油机?这背后隐藏着哪些复杂的战略考量与现实困境?
中国空军近年来的跨越式发展,令全球瞩目。歼-20、歼-16、歼-10C等一批新型战机陆续服役,极大提升了中国的空中作战能力。然而,空中加油机数量严重不足,却成为制约战略空军形成的核心瓶颈。
现役主力轰油-6加油机,最大载油量仅18吨,对于新一代重型战机来说,更多是“有无”意义,难以满足长航程、高强度空战的需求。
三架从乌克兰购入的伊尔-78,虽一度缓解了燃眉之急,但因长期闲置、机体老化,实际可用性有限。运油-20虽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但受多型任务平台共用产能、国产发动机成熟度等因素制约,短期内难以大规模列装。
而与美军超500架加油机的庞大编制相比,中国的加油机缺口依然明显。800架新型战机,平均80架配1架加油机,远低于战时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大规模引进伊尔-78MK-90A成为一项现实而务实的选择。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工厂年产量虽只有6架,但20架订单将极大缓解中国空军现有与未来数年的加油需求。更重要的是,这一采购并非单纯“买装备”,更是对全球空军作战模式和未来战争形态的深度回应。
伊尔-78MK-90A加油机作为俄式加油机的最新改进型,技术参数全面超越以往型号。最大起飞重量达到210吨,携带燃油量高达78吨,可为多架战机同时加油。3个UPAZ-1M加油吊舱,加油效率每分钟可达3000升,具备短距起降和简易机场适应能力,最大有效载货能力可达60吨。
相比轰油-6和早期伊尔-78,伊尔-78MK-90A不仅在燃油供应、航程和灵活性上实现质的飞跃,还可在数小时内快速转换为运输模式,一机多能,适应高强度、快节奏的现代空中作战需求。
与此同时,国产运油-20的崛起,也标志着中国空军自主研发能力的重大突破。2022年,西安飞机公司正式接收运油-20订单,中国成为全球少数具备大型加油机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的国家。
理论载油量约90吨,综合性能已超越伊尔-78系列。在2025年“文明之鹰”演习中,运油-20为多型战机进行加油演练,展示了强大的实战能力。
但运油-20的量产之路并非坦途。从原型机试飞到大批量列装,涉及发动机成熟度、智能化系统、平台多型兼容等多重挑战。产能有限,加油、运输、预警等多型任务需共享平台,短期内难以满足快速扩军需求。
因此,伊尔-78MK-90A的引进不仅是数量补充,更为中国空军提供了成熟的技术资料和操作经验,有力支撑了国产平台的持续优化。
近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中俄军事技术合作日益紧密。2023年,俄电子集团公司内部文件遭黑客泄露,显示“156号东亚国家”计划采购20架伊尔-78MK-90A。外界普遍认为中国是最大可能的买家。西班牙《军事区》2025年10月的报道更是证实了这一猜测。该订单总额超30亿美元,计划在2027-2028年完成交付。
俄罗斯方面,受国际制裁影响,军工产业面临资金与市场压力。中国的大单不仅为俄方提供了稳定的生产任务,也保障了相关产业链的正常运转。对中国而言,依靠伊尔-78MK-90A的成熟方案,能迅速弥补老旧加油机退役后的空档期。中俄合作形成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良性循环,技术资料、人员培训、后勤保障体系同步升级,极大缩短了新型加油机的战斗力形成周期。
黑客传播到网上的俄电子集团公司官方文献(执行董事签发)透露,客户代号156的某东亚国家
值得关注的是,韩国、朝鲜等周边国家由于空军战机数量和技术体系限制,难以支撑如此大规模的加油机采购。中国成为当前全球唯一具备如此大规模加油机采购与自研双重能力的国家。这一现实,反映出中国空军战略空军体系建设的强烈意志和务实推进。
中国空军的加油机体系,正经历着“以运油-20为核心,伊尔-78MK-90A为补充”的双轨制升级。轰油-6因平台受限、载油量低,已难以满足战略目标。伊尔-78MK-90A的大规模列装,将成为中国空军在远海、远域作战任务中的一把“利器”。
运油-20则代表着自主创新的未来。尽管短期内难以实现美军级别的加油体系规模,但其技术升级潜力与平台通用性能,为中国空军长期战略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中俄合作、外引内研“双线并行”,确保中国空军在未来5-8年内实现战略空军的质变。
这种体系化构建,也为中国空军带来后勤、维护、人员培训等多维度的协同优化。伊尔-78系列的操作经验,降低了新型平台的上手门槛。加油机的灵活调配与高效运用,已经成为中国空军“走向远洋、坚守空天”的关键支撑。
中国空军加油机体系的升级,并非单纯的装备更新或数据积累,更是对未来战争形态和战略需求的前瞻性回应。伊尔-78MK-90A订单的落地,既补齐了数量短板,也推动了国产平台的技术迭代。中俄之间的军事技术合作,在国际大环境动荡变化下,为中国空军带来了难得的“时间窗口”。
随着批量运油-20的持续列装和伊尔-78MK-90A的补充,中国空军的战略投送能力、远程作战半径、协同作战效率都将迎来显著提升。面对西太平洋日益复杂的安全格局,中国空军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迈向真正意义上的战略空军目标。加油机体系的跃升,不仅是装备的升级,更是战略意志、技术创新与体系协同的集中体现。中国空军的“加油”之路,已驶入前所未有的“快车道”。
参考资料:中国太聪明了:趁着俄罗斯武器滞销,一口气订购20架大飞机
2025-10-22 07:02·利刃
来源:无羽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