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洗手日丨洗手这件“小事”,你真的做对了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2 17:09 2

摘要:每年10月15日的“世界洗手日”,看似在提醒一件“小事”,实则是在守护一道抵御疾病的关键防线。


每年10月15日的“世界洗手日”,看似在提醒一件“小事”,实则是在守护一道抵御疾病的关键防线。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正确洗手能减少30% 的腹泻及相关疾病、23% 的呼吸道感染风险,对免疫力较弱的儿童和老人而言,这更是成本最低的健康保护措施。

一、为什么“洗手”值得一个专属节日?

我们的双手每天要接触手机、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高频污染载体,每平方厘米表面可能附着数万至数百万个细菌,其中不乏大肠杆菌、诺如病毒、流感病毒等“健康杀手”。这些病原体通过“手-口”“手-眼”“手-鼻”的接触路径进入人体,引发感冒、肠胃炎甚至更严重的感染。

二、90%的人都在“无效洗手”,你中招了吗?

很多人洗手时习惯“冲一下、搓两下”,甚至省略使用肥皂或洗手液,这种“蜻蜓点水式”操作根本无法清除顽固病原体。真正有效的洗手,需要遵循“七步洗手法”,整个过程至少持续20秒(约等于唱一遍《生日快乐》歌的时长):

1.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 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3.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 弯曲手指:指尖在掌心旋转揉搓;

5. 拇指环绕:一手握住另一手拇指,旋转揉搓;

6. 指尖旋转: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

7. 手腕清洗:揉搓手腕,交换进行。

此外,以下3个“关键时机”也绝不能忽视: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照顾病人或处理伤口后,这三个场景下的手部污染风险最高,也是疾病传播的“高危节点”。

三、洗手这件事,还能更“高效”吗?

选择合适的清洁工具,能让洗手效果事半功倍。普通肥皂或洗手液的表面活性剂,能破坏细菌和病毒的细胞膜结构,清洁效果远优于清水;若身处户外无流动水场景,含75%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是替代选择,但需注意免洗洗手液无法清除手部污垢,回到室内后仍需用流动水二次清洗。

同时要避免两个误区:

一是过度依赖消毒湿巾,湿巾的摩擦力度不足,难以彻底清洁指缝等死角;

二是洗手后用脏毛巾擦手,擦手巾若长期不清洗,反而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建议使用一次性纸巾或烘干设备。

宁远县人民医院专家提醒:世界洗手日的意义,不止于“提醒洗手”,更在于传递一种“预防优先”的健康理念。一只洗净的手,不仅守护自己的健康,也在保护家人、同事等身边人的安全。从今天开始,把“七步洗手法”变成日常习惯,让这只“无形的防护盾”,为我们的健康筑起第一道防线。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宁远县人民医院 刘勤

(编辑ZS)

来源:湖南医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