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在《泰晤士报》与《星期日泰晤士报》最新发布的 2026 年《优秀大学指南》中,这两所顶尖学府首次双双跌出前三。作为该榜单创立三十二年来的重大变动,这一结果迅速引发英国教育界与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一直以来,牛津与剑桥大学都是英国高等教育的金字招牌,三十余年稳居英国主流排名前列,地位稳固。
然而在《泰晤士报》与《星期日泰晤士报》最新发布的 2026 年《优秀大学指南》中,这两所顶尖学府首次双双跌出前三。作为该榜单创立三十二年来的重大变动,这一结果迅速引发英国教育界与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最新排名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蝉联榜首,实现连续两年夺冠;圣安德鲁斯大学凭借学生满意度优势位居第二;杜伦大学则首次闯入前三。牛津与剑桥则并列第四。
图注:LSE 被泰晤士报连续两年(2025 及 2026)评为 “全英最佳大学” (LSE 网站)
昔日 “英伦学术双璧” 退出前三,不仅影响自身声誉,更揭示出英国教育评价体系的深层转型:教学体验与就业率正逐步打破学术声誉的绝对主导地位。
01
排名指南的地位与公信力
《泰晤士报》与《星期日泰晤士报》推出的《优秀大学指南》,是英国极具影响力的大学排名榜单之一。自1993年诞生以来,该榜单每年发布一次,被广泛视为衡量英国本土大学质量的关键指标。
它并非传统调查报道,而是一款以数据为支撑的“教育产品”,核心数据源自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全国学生调查(NSS)、研究卓越框架(REF)及毕业生就业数据。
榜单通过对教学质量、研究能力、学生满意度和就业前景等指标综合评估,生成全面的英国大学排名。因其聚焦本土教育环境,在英国学生和家长中极具参考价值,不少高校更将“年度大学”称号或学科排名作为招生宣传的重要依据。
在2026年榜单中,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表现亮眼,不仅夺得总榜冠军,还斩获“年度最佳学术表现大学”“罗素集团年度最佳大学”称号及“年度毕业生就业大学亚军”。
图注:The Times and The Sunday Times Good University Guide 2026
对多数英国本地学生和家长而言,学科排名比总榜更受关注——它直接关联专业师资、就业情况与学习体验。
一些整体排名平平的大学,在特定学科领域却能脱颖而出:默默无闻的班戈大学农业与林业专业位列全英榜首,尽管其总排名仅第59位,却超越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和纽卡斯尔大学;经济学排名第一的华威大学,总排名第八,成功超越牛津与剑桥。
图注:名不经传的威尔士班戈大学(BANGOR UNI)农业专业全英第一
02
与QS排名的差异
牛剑“失势”的教育启示
相较于《泰晤士报》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更关注学术声誉、论文引用次数、国际化水平等指标,这使得牛津、剑桥多年稳居全球前五(2025年QS排名中,剑桥第2、牛津第3),彰显其强劲的学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
因此,牛剑在英国本土排名中的“下滑”,并非学术水平衰退,而是凸显出本土评价标准更侧重“学生体验”与“就业导向”。
✅学生支持的缺失
牛津中国学生Linda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入学初期因成绩不佳承压,又因导师沟通障碍陷入困境,最终休学转至杜伦大学。在杜伦紧密的师生互动与教学支持下,她顺利完成学业,坦言“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老师关怀是成功关键”。这表明教育不仅是课程内容,师生关系与心理支持同样不可或缺。
✅学术氛围的双刃剑
华裔作家匡灵秀在剑桥大学哲学系的经历,也通过小说《巴别塔》展现了牛剑学术环境的另一面——作品中对学院权力斗争和学习压力的批判,让粉丝联想到她经历的紧张氛围。这说明牛剑深厚的学术底蕴虽有优势,却并非适合所有学生。
✅牛津的独特魅力
即便如此,牛剑仍具独特学术魅力:《泰晤士报》排名中,剑桥有14个学科全英第一;牛津获评年度最佳医学院,政治与国际研究专业连续十年英国第一、全球第二。其政经哲本科项目(PPE)录取率极低,仅38%申请人能进入面试,最终录取率仅12%。
图注:牛津哲学、政治与经济学科长期位于全球大学首位
牛津PPE(哲学、政治与经济学)的肆业生唐酉芃,陪伴“哈佛女孩”蒋雨融反复打磨演讲词,对牛津学习的描述——“大一读古希腊原典,《荷马史诗》是入门,《伊利亚特》学四周,《奥德赛》学三周,寒夜围坐书桌,英雄名字在暖气房中回荡”——生动展现了其独树一帜的学术氛围,依旧令人向往。
这三则案例印证了牛剑的精英学术地位,排名变动只是揭示了现代教育评价体系中学生体验的重要性。
03
新兴力量的崛起:
英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转型
排名洗牌也体现了其他英国大学的崛起,它们在教学质量、毕业生成绩及科研成果上快速追赶,打破“牛剑独尊”格局。
LSE凭借小而精的学科设置、强大的就业导向和全球化网络,连续两年问鼎榜首;
圣安德鲁斯大学以高学生满意度、紧密社区氛围和良好师生互动著称;
杜伦大学在保持学术质量的同时,注重学生关怀与就业指导,跻身前三。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位列第六,巴斯大学、华威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和布里斯托大学紧随其后,苏格兰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虽跌出前十,仍获“年度大学”亚军。
此外,拉夫堡大学建筑专业、邓迪大学生物工程学等小规模专业强校,也通过灵活课程与实用教学赢得学生青睐,推动英国高等教育走向多元化与公平竞争。
04
结语
《泰晤士报优秀大学指南》并非唯一权威,而是数据驱动的重要参考。牛剑跌出前三,不是衰落,而是英国高等教育深刻转型的缩影——学术声誉不再是唯一标准,教学质量、学生支持与就业能力成为关键维度。
LSE、圣安德鲁斯等校的崛起,验证了大学竞争的多元化,学生更关注“能否找到理想工作”“教学是否鼓舞人心”“课程是否实用前瞻”“校园体验是否正面”。
对未来学生而言,择校的核心不在于名次,而在于能否获得真正的成长与发展机会。
牛剑依旧卓越,但排名光环不再是唯一答案,英国高等教育正迈向学术深度与学生体验并重、传统与创新并存的新纪元。
来源:雅思天后刘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