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官网变黑白!88 岁院士魂归,重大损失!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2 15:56 1

摘要:北京科技大学官网一夜之间换成黑白底色,连首页轮播图都褪去了色彩!这肃穆的氛围瞬间让网友心头一紧:是哪位国之栋梁离开了?10 月 21 日,学校官微的讣告给出了答案 —— 著名冶金材料物理化学家、中科院院士周国治先生,于 20 日下午 1 点在美国波士顿因病逝世

北京科技大学官网一夜之间换成黑白底色,连首页轮播图都褪去了色彩!这肃穆的氛围瞬间让网友心头一紧:是哪位国之栋梁离开了?10 月 21 日,学校官微的讣告给出了答案 —— 著名冶金材料物理化学家、中科院院士周国治先生,于 20 日下午 1 点在美国波士顿因病逝世,享年 88 岁。消息一出,冶金学界、教育界一片悲恸,弟子们含泪回忆他指导辩论、深夜答疑的点滴,网友们更是感慨:“又一位把名字刻进学科历史的大师走了。” 这位被称作 “冶金界泰斗” 的老人,到底留下了怎样的传奇?他的离开为何让整个学界痛惜不已?

先说说周国治先生这一辈子,简直是为冶金科学 “燃烧到底” 的一生。1937 年 3 月,他在广东潮阳出生,那是个山河动荡的年代,或许正是这样的环境,让他从小就埋下了 “科技强国” 的种子。1960 年 7 月,23 岁的周国治从北京钢铁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北京科技大学)毕业,因为成绩太过优异,直接被学校提前留校,进入理化系任教,一扎根就是六十多年。

在那个科研条件艰苦的年代,他像海绵吸水一样钻研学问。1978 年,凭借过硬的实力,他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79 年,又获得了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修的宝贵机会。要知道,当时能去 MIT 深造的学者寥寥无几,可他从没动摇过回国的念头,1982 年学成后立刻回到母校。回来仅两年,他再次被破格提拔为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拿到了首批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的称号,这份晋升速度,在当年简直是 “火箭级” 的,足见他的学术能力有多拔尖。1995 年,58 岁的他当选中科院院士,更是对他毕生科研成就的最高认可。

周国治先生最牛的地方,是把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工业大地上,更写进了国际学界的教科书里。他一辈子扎根冶金材料物理化学领域,搞出的三大核心成果,至今还在影响着全球冶金工业。比如 “多元熔体和合金的物理化学性质计算”,以前学界计算这类数据全靠经验摸索,误差大得离谱,他硬生生闯出一条新路;还有 “氧离子迁移理论”,直接解决了冶金过程中材质腐蚀的大难题;而 “材料微小颗粒物理化学行为研究”,更是为半导体材料研发打开了新大门。这些成果被国内外专家直接冠以 “周模型”“周方法” 的名字,广泛用在合金、熔盐、炉渣等各种体系里,光是听名字就知道分量有多重。

更惊人的是他的学术产出:一辈子发表了 900 多篇学术论文,拿到 70 多项国内外专利,随便拎出一项都能让学者研究半辈子。奖项更是拿到手软,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冶金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还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科研和教学两手抓、两手硬。2017 年,他拿下了冶金界的最高荣誉 —— 魏寿昆冶金奖(金奖),同年还被日本铁钢协会授予名誉会员,要知道这个外国名誉会员,全中国没几个人能拿到,这可是国际学界对他的盖章认可。

可这位 “泰斗级” 的院士,生活里却一点架子都没有,反而像个温暖的大家长。他不光在北京科技大学当教授,还同时在上海交大、重庆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五所高校当兼职教授,走到哪儿就把知识传到哪儿。有弟子回忆,当年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大学生辩论赛,周国治先生居然亲自来指导,“一个院士放下手头的科研,陪我们抠辩论词,连语气停顿都细细教,一点架子都没有”。还有学生晒出恩师的旧照,照片里的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在简陋的办公室里给学生答疑,深夜的灯光下,他的身影比任何装饰都耀眼。正如讣告里写的,他 “严谨治学,平易近人,甘为人梯”,这十二个字,就是他最真实的写照。

他这一辈子,还培养出了一茬又一茬的 “冶金栋梁”。从他门下走出去的学生,有的成了高校里的知名教授,有的成了企业的技术骨干,还有的接过了他的科研接力棒,继续深耕冶金领域。有弟子在悼念时说:“周老师教我们的不只是公式定理,更是做学问要踏实、做人要谦逊的道理,他的言传身教,我们一辈子都学不完。” 这种 “甘为人梯” 的精神,比任何科研成果都更珍贵。

更让人动容的是,学校说周国治先生的骨灰会运回国内安葬,“落叶归根” 的情怀,藏着他对这片土地最深的爱。从 1960 年留校任教,到 2025 年溘然长逝,他把 65 年的光阴都献给了母校,献给了中国的冶金事业。他的离开,不只是北京科技大学的损失,更是整个冶金学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 —— 再也没有这样一位大师,既能破解科研难题,又能温暖滋养后辈了。

其实周国治先生的一生,就是老一辈科学家的缩影:一辈子扎根一个领域,心无旁骛搞科研,踏踏实实育人才,不慕名利,只求为国出力。现在很多人追流量明星、谈一夜暴富,可真正支撑国家发展的,正是这样 “甘坐冷板凳” 的大师。他留下的不只是 “周模型”“周方法”,更是那种 “严谨治学、甘为人梯” 的精神,这种精神,才是最宝贵的 “传家宝”。

先生虽然走了,但他的学术成果还在发光,他教出的弟子还在前行,他的精神更会永远流传。正如网友说的:“真正的大师不会离去,他们只是化作了照亮后来者的光。” 最后想问一句:你身边有没有这样默默奉献的前辈?对于周国治先生的一生,你最敬佩的是什么?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自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文本不存在捏造事实。

来源:日照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