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说这两年全球产业格局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很多人都会注意到美国对我国制造业的态度突然变了。原来一直高举自由市场大旗的美国,突然间开始琢磨着“政府主导”这条路。
要说这两年全球产业格局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很多人都会注意到美国对我国制造业的态度突然变了。原来一直高举自由市场大旗的美国,突然间开始琢磨着“政府主导”这条路。
尤其是特朗普政府,这一次不再吆喝市场万能,而是认真琢磨起了怎样学我国、用政策发力,来填补自己的产业短板。
去年,八家欧洲顶级风险投资公司专门跑到我国来实地考察。他们进了宁德时代的生产基地,看到12条全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作,还有更大规模的设施。那种生产效率和技术密度,让这些西方投资人都直呼“没法追了”。
他们和我国本土企业家交流后,发现无论是电池制造还是相关配套,西方想要追上我国已经非常难。结果,这些风投机构考察结束后,纷纷决定不再投西方本土的电池制造项目,转向和我国企业合作。
宁德时代的生产基地
像柏林的planet a ventures就在考察后明确说,西方在电池产业链上的竞争力已经被我国甩开,干脆不投了。这股“震撼”很快传到了美国决策层。美国高层发现,如果还只靠自由市场那一套,面对我国这种产业政策和效率的结合,根本难以抗衡。
当时的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公开场合就说,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一项大动作,要确定一批对美国未来有战略意义的产业领域,然后用政府的力量去推动发展。
说白了,就是要学我国,甚至像我们一样搞国企、搞央企,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来带动整个产业。这对于一向自诩市场经济典范的美国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型。
美国这次并不是嘴上说说,而是真下了决心。他们已经圈定了七大关键产业领域,准备集中资源搞突破。比如国防产业,美国政府本身就是最大客户,他们直接给企业下命令,要求减少股票回购,把钱更多投到研发里,不然就不给订单。
还有人工智能领域,美国政府也制定了AI行动计划,计划四年内投资五千亿美元,着重发展超算、半导体等基础设施,还搞了一个叫“星际之门”的项目,目标就是让美国在新一轮工业革命里不落下风。
但美国也不是所有领域都敢碰。比如新能源,特朗普政府就直接削减了风能相关补贴,还终止了电动汽车的购车奖励。
原因很简单,新能源领域我国已经占了绝对优势,这块他们自己也知道竞争不过,干脆就不“硬刚”了,把资源转投到他们觉得还有希望的地方。这种“有的放矢”的选择,也暴露出美国在某些产业的无奈和现实考量。
以前美国人总觉得自由市场最有效率,可这次亲眼见证了我国制造业的效率、规模和政策协同后,很多人都承认,西方那套自由放任市场的模式,在一些关键产业面前确实不占优势。
外媒常说“谁能把制度优势发挥到极致,谁就能主导下一个时代”,现在看来,这句话绝不是危言耸听。特朗普政府的产业政策转型,挑战了美国数十年来的经济理念。很多人担心美国政府这样大刀阔斧地介入,会不会水土不服。
但美国也别无选择,如果还抱着过去那一套,未来在全球产业竞争上只会越来越被动。美国的产业政策新政能不能见效,现在还说不好,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中美竞争绝不只是技术和市场的较量,更是两种制度模式的深度对抗。
对我国来说,这也是一个值得警惕的新阶段。美国吸取教训、集中资源搞突破,肯定会带来新的压力。总的来看,中美之间的比拼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美国不再一味相信自由市场万能,而是开始借鉴我国的产业政策经验。
美国“抄作业”能否见效,时间会给出答案。而我国,只有不断创新和自我突破,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3分钟娱记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