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傍晚的小区凉亭里,66岁的王大爷靠着椅背,一脸深思。在他身边,不远处的几位老友正小声议论着:“听说医院以后要慢慢不做心脏支架了?做完人就废了啊!”
傍晚的小区凉亭里,66岁的王大爷靠着椅背,一脸深思。在他身边,不远处的几位老友正小声议论着:“听说医院以后要慢慢不做心脏支架了?做完人就废了啊!”
王大爷默默地攥紧了拐杖,想起了自己的老同学张叔——支架手术刚做完不到半年,消息传开后,愣是连去楼下散步都不敢了,怕累着、怕支架“移位”,更怕朋友背后议论“他这辈子完了”。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将逐步停止心脏支架手术”“做完人就废了”的话题频频在朋友圈和短视频平台刷屏,让很多原本已经接受了治疗或者准备手术的中老年人心里七上八下。
支架真的是“救命稻草”还是“定时炸弹”?医学上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越讨论越疑惑……答案到底藏在哪里?“支架手术”是救命,还是致残?
从2024年到现在,关于“国内将逐渐停止心脏支架手术”以及“做完支架,人就废了”的说法在网上广泛传播。
很多患者一听,立刻产生恐惧:是不是医疗技术不行了,想减少这种手术?还是说这手术真有大风险?事实上,这些说法绝大多数都是误解甚至谣言。
核心真相一:支架只是“用得更谨慎”,不是被淘汰
根据权威数据,《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注册年报》2022年我国年均支架手术量超84万例,成功率高达98.5%。
支架手术作为冠心病抢救的“黄金方法”,根本没有要被“逐渐停止”的官方决策;医学理念发生变化的只是使用支架的适应症更加精准。
过去,很多非急性、低危冠心病患者也频繁手术,但现今的指南,更提倡“个体化治疗”与“健康管理”,一些情况甚至首选药物和生活干预,这就是“做得更谨慎”,而不是“弃用”。
核心真相二:“人就废了”?大多数人术后生活更有质量
网上流传一种说法,做完支架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什么事都不能干。真的是这样吗?
北京协和医院2019-2022年随访报告显示,合并高危因素的支架患者,术后一年死亡率<2%,而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美国心脏协会(AHA)指南也明确提出:标准术后管理,大部分患者可在术后一月恢复日常步行、慢骑车、家务等活动。90%以上患者通过规范运动和服药,能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那些“人就废了”的病例,恰恰是术后忽视二次预防、药物中断、运动缺乏的结果。
不少受访者反映,身边的老人装了支架反而特别谨慎,天天说“会不会又堵?”
其实,只要科学复查、规范服药,支架内再狭窄在首年可降至2-4%,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低于3%。
反而是不愿改变生活方式、无规律用药、拖延复查,才是造成术后复发、合并症高发的关键。
最新一项涵盖5000多位中国支架患者的多中心研究证明,规范健康管理人群的术后3年并发症风险仅约为非规范组的1/3。
盲目追求“装支架才有安全感”,甚至把支架当成“心脏保险”,都是对现代医学认识的偏差。
医生评估是否植入支架,关键在于以下三大核心专属适应症:
急性心梗和大面积冠脉狭窄,以“救命”为目标时,支架手术必不可少;经规范药物治疗后,症状持续明显且影响生活质量者;影像学证实冠脉狭窄程度≥70%并有临床表现。
而对于低危、无明显不适、轻度狭窄或“初发冠状动脉硬化”的患者,医生现在更倾向于“个性化综合管理”,首选药物加生活方式干预。
明明是“黄金救命手段”,为何网络偏要唱衰?
随着国内医疗规范和医学共识与国际趋势接轨,支架手术趋向标准化。“做完就废了”的说法,是将疾病本身的长期危害、疾病管理的复杂性和术后康复责任,全部“甩锅”给一项医疗技术罢了。
这种误解,让很多需要手术的患者延误时机,甚至发生难以挽回的意外。
数据显示,冠心病患者如果因害怕谣言拒绝支架治疗,高危人群的猝死风险可高达30%。相反,规范治疗+科学康复,寿命和生活质量大多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
一是坚持按时服药、避免随意停药。
术后12个月内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能使再狭窄风险降到4%以内。不规范服药是最大隐患。
二是科学复查、规律运动才是真正的“保命锁”。
不要害怕适量活动。权威研究证据表明,适当散步、慢骑车、温和家务反而有利于心血管功能康复。定期复查心电图、超声及生化指标,能及时发现和干预风险变化。
三是生活方式调整,效果决定长期健康水平。
低盐低脂饮食、拒绝吸烟、情绪稳定、规律作息,是长期康复的基石。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疾病极为重要,长期焦虑、抑郁会使卒中风险高40%,保持良好心态同样是抗病关键。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注册年报》2022
《冠心病支架术后抗血小板双联治疗优化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北京协和医院2019-2022年度冠心病介入手术随访报告》
《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2024》
《冠状动脉支架术益处与风险评估研究》
来源:医师老付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