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二胎宝妈的真心话:我为什么让5岁孩子背经典?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2 14:31 2

摘要:前几天分享的一些金句,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作为一个二胎妈妈,我觉得能有这么多不同的观点是件好事。现在孩子大一些了,我也终于能抽空,把一些亲身经历和心得整理成文章。

我是宝洋,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孩子的教育。事情要从我写的一篇文章说起:

孩子也能轻松读懂的《中庸》

前几天分享的一些金句,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作为一个二胎妈妈,我觉得能有这么多不同的观点是件好事。现在孩子大一些了,我也终于能抽空,把一些亲身经历和心得整理成文章。

一、从一条小纸条说起

用“孩子”二字作为《中庸》解读的标题,除了传播上的考虑,更源于我家庭中真实的育儿经历。

庚子年疫情期间,幼儿园放长假,我家5岁 的孩子在家,我便开始带他读经典。从《论语》开始,他竟一句句地背了下来。那时,为了查一个拼音、把书上晦涩的解析讲明白,我没少费力气。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萌生了一个念头:要自己系统地把这些经典整理出来,让它们变得真正容易亲近。

两年后,我们继续背诵了《中庸》和《大学》。

我们的方法很简单:每天只背一句话。

他会把这句话抄在小纸条上。有一天,幼儿园老师告诉我,午睡时看到我家孩子从口袋里掏出那张小纸条,在被窝里默默地念…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我。我意识到,孩子不是被动记忆,而是内心种下了一颗种子,开始主动亲近这些文字。有时如果我忘了,他会拿着书提醒我:“妈妈,今天还没背书呢。”

二、如何让孩子爱上经典?

我的深切体会是:

一年级之前,是亲子共读的黄金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非常依恋父母,更容易引导。一旦上了小学,主见强了,玩心大了,再想让他安心坐下,难度就大不相同了。

所以,时机很重要,方法更重要。我的方法不是死记硬背,而是 “先故事,后背诵,再讨论”

在每天背诵之前,我会先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孩子能听懂的话,把道理讲明白。 在他理解之后,我们再背诵这句话,并围绕它展开讨论。

他常常会提出些像“小大人”一样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最大的欣慰不是他背了多少,而是我和两个孩子成了可以交流思想的朋友。

我深信,每个孩子天赋不同,不能强求,核心在于用兴趣引路。

三、为何要做这件事?

《中庸》第一章发出后,我看到不少评论说:“经典这么容易读懂,满大街都是圣贤了?”

这句话,让我想起最近很受用的一句话,也想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每篇文章就像一扇门,它不是为所有人敞开的。但只要能让需要它的人走进来,并有所收获,它的使命就已经完成了。”

我们为人父母,一生积攒了无数经验,总想一股脑教给孩子,生怕他们走弯路。古圣先贤也是如此,他们写下这些经典,不是让我们供起来,也不是用来炫耀,更不是只给圣贤读的。

它们就像父母的经验一样,是希望后辈能 “用在生活中” 的宝贵财富,在关键时候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我们作为普通人,完全可以从经典中汲取营养,作为修身养性的源泉。古文晦涩,责任在于我们如何将它化繁为简;而能吸收多少,关乎个人悟性与缘分。

四、尽我所能,为您推开门

经典的解读与运用,需要众人同行,共同努力。我的能力虽有限,但仍愿在此尽一份心力,为您和您的孩子推开一扇门。

门内的风景,恭请您亲自探寻。

在引导孩子的路上,您有什么难忘的片刻吗?

是某一句让您心头一暖的话,还是孩子一个充满童趣的提问?

来源:古韵正典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