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繁华热闹、人来人往的成都春熙路,商业气息与城市活力交织碰撞。这里不仅是购物的天堂,更是城市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然而,近日一块户外广告大屏打破了这里原有的视觉节奏,引发了一场关于科技展示、公众感受与法律边界的热烈讨论。
在繁华热闹、人来人往的成都春熙路,商业气息与城市活力交织碰撞。这里不仅是购物的天堂,更是城市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然而,近日一块户外广告大屏打破了这里原有的视觉节奏,引发了一场关于科技展示、公众感受与法律边界的热烈讨论。
事件发生:科技感十足的广告亮相
春熙路百盛购物中心的户外广告大屏一直是吸引路人目光的存在,不断展示着各种新颖、吸睛的广告内容。近期,一条巨型3D蓝色仿生蛇广告在此登场。该广告运用高仿真建模技术,将蛇类的运动形态高度还原,从蛇探出身子、吐信游弋,到突然张开蛇口向屏幕外“袭来”,每一个动作都栩栩如生,3D效果极为逼真,仿佛这条蛇真的要冲出屏幕,进入现实世界。其科技感十足的呈现方式,让不少路过的游客和网友眼前一亮。
除了这条仿生蛇,熊猫、恐龙、大象等动物主题的3D广告也在屏幕上轮换播放。这些充满创意与科技感的广告,在春熙路这个繁华地段,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关注。白天,人们在等红绿灯的间隙,会驻足观看、拍摄;夜晚,灯光映照下,广告画面更加绚丽夺目,许多游客更是专门前来打卡,只为与这些生动的3D动物合影留念。一时间,春熙路因为这些3D广告,成为了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吸引了更多人前来一探究竟。
争议产生:不同群体的不同声音
然而,在人们对这些3D广告的惊叹声中,关于这条3D仿生蛇广告的争议也随之而来。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恐蛇人士的感受以及广告在繁华商业区投放的适宜性上。
对于那些不惧怕蛇类,甚至对新奇事物充满兴趣的人来说,这条3D仿生蛇广告无疑是一场视觉盛宴。百盛购物中心外春熙集市的一位摊主表示,每天看着这条颜色漂亮、动作逼真的蛇在屏幕上游弋、盘绕,感觉十分有趣。商场外的一名销售人员也认为,广告每隔十几分钟播放一次,3D效果很好,自己并不害怕,反而觉得看起来很酷,晚上很多游客专门来拍摄蛇和熊猫等广告画面。附近的安保人员王先生也提到,从5月份开始,他就经常看到这条蓝色仿生蛇广告,3D广告很受年轻人喜爱,五一期间来拍摄的游客很多,虽然最近人数有所减少,但晚上七八点时,仍有大量游客聚集在马路斜对面拍摄,那里是拍摄效果最佳的位置。
但对于天生惧怕蛇类的人群而言,这条广告却成了他们不愿面对的“噩梦”。网友郑女士(化名)在社交媒体上刷到网友分享的3D仿生蛇广告视频后,感到十分恐惧。她表示,3D效果太真实了,自己最怕蛇,根本不敢靠近那块屏幕,看到这样的画面甚至会产生心理不适。还有一些恐蛇人士指出,春熙路作为人流量密集的商圈,是人们日常休闲、购物的场所,这样刺激性较强的视觉内容频繁播放,对他们极不友好。即使是在静音状态下,看到蛇的形象也会让他们感到紧张和害怕,如果再添加音效,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法律层面的探讨:合规与适宜的考量
在这场争议中,广告的法律合规性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个方面。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从法律角度进行了分析。他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相关规定,广告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应该以健康的表现形式表达广告内容。同时,利用公共绿地和地名标志物、信息亭、公共交通设施等市政公共设施设置户外广告的,应当在申请设置许可前,分别征得园林、民政、交通运输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利用公共载体设置户外广告的,向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在其他区域范围内利用公共载体设置户外广告的,向载体所在地的区(市)县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利用非公共载体设置户外广告的,向载体所在地的区(市)县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
如果该大屏幕投放内容根据规定已经取得相应许可,并且其展示的内容没有违反公序良俗,从法律层面来讲,这并不属于违法行为。也就是说,从现有情况来看,这条3D仿生蛇广告在投放程序和内容合规性上,没有明显的法律问题。但付建律师也强调,虽然广告在法律上合规,然而从部分人群的感受考虑,很多人天生怕蛇,太逼真的动画展示会让人受到惊吓,从这个角度讲,在繁华商业区投放这样的广告存在不太合适的地方。商业推广在追求吸引眼球、展示产品效果的同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公众的接受度。
事件结果:调整与反思
面对公众的争议和不同声音,相关方面也采取了一定的行动。品牌方意识到了广告内容对部分人群造成的影响,对广告进行了调整,弱化了蛇的“攻击性”动作,减少了可能引发人们恐惧和不适的画面元素。同时,在广告大屏附近增设了提示牌,提醒过往行人广告中含有蛇的形象,让恐蛇人士能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或者选择避开该区域。
成都市文旅局也关注到了这一事件,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对公共广告的感官影响进行评估,考虑出台相关指引,进一步规范户外广告的设置和内容展示,在保障商业推广需求的同时,充分尊重公众的感受和需求,平衡好科技展示、商业利益与公众接受度之间的关系。
引发的思考:平衡与创新的探索
成都春熙路3D仿生蛇广告引发的这场争议,为我们带来了诸多思考。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裸眼3D等先进技术在广告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技术确实为广告带来了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能够让广告在众多信息中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但在追求创新和科技感的同时,不能忽视公众的感受和接受程度。
城市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空间,商业区更是公众活动频繁的场所。户外广告作为城市景观和商业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和形式应当充分考虑到不同群体的需求和感受。对于一些可能会引起部分人群不适的内容,在投放前应当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估和考量,通过合理的调整和优化,尽可能减少对公众造成的负面影响。
从法律角度来看,现有的法律法规为广告的设置和内容提供了基本的规范和框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众需求的变化,相关法律和管理规定也需要不断完善和细化。如何在保障广告行业健康发展、鼓励创新的同时,更好地维护公众的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此外,这一事件也反映出公众在城市建设和商业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越来越高。当公众对某些事物产生不同意见时,相关方面应当积极倾听,及时回应,通过沟通和协商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发展、商业繁荣与公众利益的有机统一。
成都春熙路3D仿生蛇广告引发的争议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它所带来的关于科技展示、公众感受、法律合规等方面的思考,将继续影响着我们未来在城市建设、商业推广等领域的实践。在追求创新和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如何在满足商业需求和科技展示的同时,充分尊重公众的感受和权益,实现多方共赢,打造更加和谐、美好的城市环境。
来源:爆笑兄弟俩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