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大冷天给大树洗澡 真想藏在树干的白衣里原来藏着过冬密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2 12:36 2

摘要:清晨的哈尔滨中央大街,寒风卷着碎雪掠过街角,气温跌破-20℃。几位身着橙色工装的养护工人正围着行道树忙碌,毛刷蘸着乳白色液体在树干上均匀涂抹,白色痕迹顺着树皮纹理蔓延,转眼就给大树“穿”上了齐腰的“白裙”。路过的游客举着相机拍个不停:“大冷天还给树‘洗澡’,哈

清晨的哈尔滨中央大街,寒风卷着碎雪掠过街角,气温跌破-20℃。几位身着橙色工装的养护工人正围着行道树忙碌,毛刷蘸着乳白色液体在树干上均匀涂抹,白色痕迹顺着树皮纹理蔓延,转眼就给大树“穿”上了齐腰的“白裙”。路过的游客举着相机拍个不停:“大冷天还给树‘洗澡’,哈尔滨的树也太幸福了!”

这幕冬日里的“护树奇观”,其实是哈尔滨延续了几十年的绿化养护传统。所谓的“给树洗澡”,并非用水冲刷,而是为树木涂刷特制的涂白剂。从松花江畔的垂柳到索菲亚教堂旁的老榆,每年10月末至11月中旬,哈尔滨近百万棵树木都会迎来这场“冬日美容”,白色的树干沿着街道延伸,成了冰城最独特的冬日风景线。

大树的“冬装”不简单:5种原料配出“防护秘方”

在道里区绿化养护中心的物料仓库里,工人们正按照严格比例调配涂白剂。“这可不是普通石灰水,得按‘黄金配比’来,缺一样都不行。”有着20年护树经验的王师傅边搅拌边介绍,传统涂白剂由生石灰、水、食盐、粘着剂和石硫合剂按10:30:1:1:1的比例配制,每一种原料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王师傅拿起一块生石灰解释:“这是基础原料,遇水后生成的氢氧化钙能形成碱性环境,病菌和虫卵最怕这个。”而食盐的加入是哈尔滨养护的“特色改良”,低温下食盐能降低涂白剂的冰点,防止其冻成硬块无法涂抹,还能增强附着力,让“白衣”在风雪中坚持更久。最关键的成分是石硫合剂,这种橙黄色液体有着强烈的硫磺气味,能直接杀死树皮缝隙里的越冬蚜虫、天牛幼虫,是树木的“隐形驱虫药”。

为了适应城市绿化的多样化需求,哈尔滨近年还引入了新型粉末状涂白剂。“这种更方便储存,还加了针对钻蛀性害虫的成分。”绿化中心技术员李娟展示着袋装药剂,“传统药剂得现配现用,一天最多涂30棵树;新型药剂兑水就能用,效率能提高一倍。”不过她强调,老城区的古树名木仍坚持用传统配方,“老一辈传下来的法子对古树更温和,不容易伤树皮。”

无论是传统配方还是新型药剂,涂白操作都有着严苛标准。养护工人会先用钢丝刷清理树干上的老皮和虫卵,再从根部向上涂刷,高度严格控制在1.2-1.5米,边缘要整齐如刀切。“涂高了浪费药剂,涂低了防不住害虫爬树。”王师傅指着一棵刚涂完的杨树,树干上的白色涂层均匀细腻,没有一丝流淌痕迹,“这才是合格的‘冬装’。”

零下20℃的守护:“白衣”藏着三重生存密码

在哈尔滨这样的极寒城市,树木能否安全越冬,全靠这件“白衣”保驾护航。每年冬季,昼夜温差可达20℃以上,黑褐色的树干白天吸收阳光热量后温度骤升,夜晚又骤降至零下,反复热胀冷缩容易导致树皮开裂,这就是树木的“冻裂病”。而涂白剂能反射40%-70%的阳光,让树干昼夜温度差控制在5℃以内,从根本上避免冻裂。

“你看这棵老榆树,去年没涂白就裂了道十厘米的口子。”在兆麟公园,李娟指着一棵树干上的愈合伤口说,“涂白后就像给树木穿了件‘隔热衣’,再冷的天树干也不会‘感冒’。”更重要的是,涂白还能延迟树木萌芽期,避开哈尔滨早春常见的“倒春寒”。2023年春天,未涂白的树木提前10天萌芽,遭遇寒流后新芽大量冻伤;而涂白的树木萌芽期推迟,完美躲过了霜害。

除了防寒,“白衣”还是树木的“防疫盾牌”。哈尔滨的冬季干燥少雨,病菌和虫卵容易在树皮缝隙中越冬。涂白剂中的生石灰和硫磺能形成双重杀菌网,不仅能杀死现存的锈病、白粉病病菌,还能阻止新病菌侵入。李娟翻开养护记录:“2024年涂白的树木,来年病虫害发生率比未涂白的低60%,天牛幼虫侵害率更是从15%降到了3%。”

对于树木来说,这件“白衣”还是抵御动物侵害的“护身符”。冬季食物匮乏时,鼠兔等小动物常啃食树皮获取营养,而涂白剂中的硫磺味道辛辣,石灰质地粗糙,能有效驱赶这些“破坏者”。在群力新区的绿化带里,记者看到涂白的树干底部完好无损,而几棵未涂白的幼树树皮已被啃出缺口,工作人员正进行补涂抢救。

护树人的“冰上作业”:一天涂50棵树,手套冻成硬块

给大树“穿冬装”的背后,是养护工人们在严寒中的坚守。每天清晨7点,当市民还在温暖的室内时,养护队已抵达作业点。“得赶在上午10点前涂完一批,不然气温升高,涂白剂干得太快会开裂。”王师傅的手套上沾满了凝固的涂白剂,硬得像块塑料板,“一天下来,手上能结三层白霜,指甲缝里的石灰洗都洗不掉。”

在松花江畔的堤坝上,风力比市区大得多,涂白剂刚刷上去就被风吹得四处飞溅。工人张大姐戴着护目镜作业,睫毛上结了层白霜:“风大的时候得侧着身子站,不然涂料全吹到脸上。”为了保证质量,他们得用毛刷反复涂抹树皮缝隙,即便手指冻得发麻,也不能漏刷任何一处。中午吃饭时,大家只能在面包车里将就,热包子刚拿出来,没吃几口就凉透了。

最辛苦的是给老树涂白。中央大街的几棵百年榆树树干粗壮,布满沟壑,工人得搭着梯子上下移动,腰里还得挂着装满涂白剂的桶,一桶重20斤,一天要换8桶。“老树皮不平整,得用小刷子一点一点填,一棵大树要涂40分钟。”年轻工人小李的额头上渗着汗珠,在寒风中很快结成了冰粒,“累是累,但想到这些树能安全过冬,就觉得值。”

这份辛苦也收获了市民的认可。在哈东华府小区,居民刘大爷特意给养护工人送来了热水:“看着他们冻得通红的手,真挺心疼的。这些树涂白后,不仅好看,夏天虫子也少了。”有小朋友拿着画笔画下工人涂树的场景,画面里白色的树干像一排排卫兵,旁边写着“大树的冬装”。

从一棵树到一座城:冰城的绿化养护智慧

树木涂白看似简单,实则是哈尔滨城市绿化管理的缩影。作为中国纬度最高的省会城市,哈尔滨的绿化养护始终围绕“防寒、防虫、生态”三大核心展开。除了涂白,养护工人还会为树木浇灌封冻水、修剪病枝、搭建防风障,形成一套完整的冬季养护体系。

“封冻水得浇透,让树木在冬天喝饱水。”李娟介绍,每年10月底,养护队会用洒水车对行道树进行集中浇灌,每棵树要浇50公斤水,“水结冰后会形成保护层,既能保持土壤湿度,又能防止根系冻伤。”对于红枫、紫薇等不耐寒的树种,还要用草绳缠绕树干,外面再套上保温膜,就像给树木穿了“羽绒服”。

科技的加入让养护更精准。哈尔滨绿化部门近年引入了智慧绿化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测树木的含水量、病虫害情况,还能根据气温变化预测冻害风险。“去年11月突然降温,系统提前发出预警,我们连夜给新栽的树苗补涂了防冻剂,成活率提高了20%。”李娟展示着手机里的系统界面,上面清晰标注着每棵树的养护记录。

如今,树木涂白已不仅是养护措施,更成了哈尔滨的城市文化符号。每年涂白季,都会有市民和游客专门前来拍照,白色的树干与欧式建筑、冰雪雕塑相映成趣,成了社交媒体上的“网红打卡点”。在抖音上,#哈尔滨树木穿冬装#话题播放量超过500万,网友留言:“原来冰城的冬天,连树都这么精致。”

寒潮再次来袭,中央大街的杨树已全部换上“白衣”,在风雪中静静伫立。养护工人们收拾好工具,准备前往下一个作业点。王师傅回头望了一眼整齐的白树干,眼里满是欣慰:“这些树就像我们的老朋友,照顾好它们,哈尔滨的春天才会更绿。”当明年冰雪消融,这些“穿”过白衣的树木将抽出新芽,用蓬勃绿意回报冬日里的每一份守护。

来源:珺瑶推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