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洪流一眼望不到头!我军用一段画面,告诉印军谁才是高原王者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2 09:51 2

摘要:近日,中国军号发布了一段我军高原部队进行装备换季保养的画面,引起了各方关注。画面中,我军的15式轻型坦克、04A步兵战车和10式120毫米自行迫榴炮整齐排列,一眼望不到头,非常震撼。

近日,中国军号发布了一段我军高原部队进行装备换季保养的画面,引起了各方关注。画面中,我军的15式轻型坦克、04A步兵战车和10式120毫米自行迫榴炮整齐排列,一眼望不到头,非常震撼。

这些镜头和画面将我军在高原地区的装甲实力进行了充分的展示。而熟悉解放军后勤和装备保养要求的都知道,这不是临时摆拍,而是西藏高海拔部队的例行操作。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低温、低氧、大气稀薄和复杂的山地地形都是装备的“天然敌人”,装甲装备在这一地区使用,动力负担重,传动和机械磨损快,因此在高强度的训练使用之后,装甲装备都需要进行全面和细致的保养。

所以每到换季,部队都会对装甲单位进行全面检查维护,小到一颗螺丝的松紧,大到发动机的工况调试,确保这些装备在极端环境下随时能拉得出、打得赢。

而在这次军媒发布的画面中,15式轻型坦克无疑是绝对主角,这款专为高原山地作战量身打造的装备,从设计之初就解决了“主战坦克高原跑不动、跑不快”的难题。它全重只有32到35吨,比传统主战坦克轻了近一半,具有极佳的桥梁和野外通过性能。

更关键的是其动力系统,1000马力的发动机让这型坦克的“功重比”远超同类装备,而其配备的二级可调涡轮增压系统更是让坦克在高原疾驰如风,机动性丝毫不减,这可不是对面印军的T72和T-90S坦克能比的。

信息化能力更是15式的杀手锏,车内搭载的新一代信息化指挥系统能打通与无人机、侦察车的数据链路。在高原侦察体系的配合下,15式既是移动的观察哨,又是精准的火力点,真正实现了“先敌机动、先敌发现、先敌打击”的效果。

图:我军保养15式轻坦

火力方面,15式配备的105毫米线膛炮发射新一代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能轻松击穿对面印军T-90S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车顶的35毫米榴弹发射器和机枪平台还能应对步兵和轻型装甲目标。

跟解放军的装备比起来,印军在高原地区的装甲力量就相形见绌了。目前他们在西线拉达克地区,就只有一个“雪豹”装甲旅撑场面,主力装备还是老旧的T-72坦克,另外,还有少量的T-90S。

这些主战坦克在平原上的机动还行,但到了高原就直接“水土不服”了。比如T-72的发动机在海拔4000米以上,功率能掉40%,机动非常费劲,爬坡的时候更是只能“龟速”运动。

图:西线印军的T-72

至于配套的BMP-2步兵战车更惨,服役快40年了,防护差,火控烂,跟15式的搭档:04A步兵战车比,存在着很大的代际差距。

也正是因为常规主战坦克在高原不顶用,印军2022年才通过引进比利时炮塔,研制出了佐拉瓦尔(Zorawar)轻型坦克。

该坦克全重25吨,比15式轻了10吨,防护当然也差了一大截。其炮塔正面只能防25毫米机关炮,车体侧面如果不挂附加装甲,就连14.5毫米高射机枪弹都扛不住。

图:印军佐拉瓦尔轻型坦克

唯一能拿出来说的,可能就是机动性了。该坦克采用美国康明斯的750马力发动机,虽然功率不算小,但康明斯发动机在高原的可靠性还没经过充分的考验,高原长途机动后会不会趴窝还未知。
更关键的是,为了两栖能力,印度人还强行在车体两侧加了浮箱,这反而增加了车体宽度,在狭窄山路里机动更不方便。

而最让印军头疼的是,这款车至今还没实现量产。核心问题就是“万国牌”配件拖了后腿。比利时的炮塔需要进口,美国的发动机要等出口许可,连炮弹都得从国外买,之前就有消息说,比利时厂家催着印军结炮塔货款,美国那边又卡着发动机交付,导致量产一度延迟。

目前来看,就算一切顺利,至少也要到2027年才能少量列装,想形成战斗力还得等好几年。而咱们的15式,早就批量列装西藏军区,不仅跟04A步兵战车、10式自行迫榴炮形成了协同作战体系,还能通过运-20运输机快速部署,哪里需要就往哪里调。

可以说,高原作战比的不是单一装备的纸面数据,而是整个装备体系建设、后勤维保能力和工业生产能力的综合较量。

从装备设计、生产制造,到后勤保障、作战协同,每一环都不能掉链子。解放军用丰富的、有针对性的高原装甲装备和完善的后勤体系,已经证明了自己才是高原上的“王者”。

而印军,还在为凑齐一套靠谱的装备而发愁。未来,随着更多的无人装甲装备的普及,中印边境的装甲力量差距还会拉大,印军想靠“佐拉瓦尔”翻盘,终究只是一场梦。

来源:兵器杂志肖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