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18日,103岁的物理学巨擘杨振宁先生与世长辞。消息传来,全网陷入哀悼,他的学生、同行纷纷追忆其科研成就,妻子翁帆一篇字字泣血的悼文更是看哭无数人。
2025年10月18日,103岁的物理学巨擘杨振宁先生与世长辞。消息传来,全网陷入哀悼,他的学生、同行纷纷追忆其科研成就,妻子翁帆一篇字字泣血的悼文更是看哭无数人。
她坚信夜晚仰望星空时,杨先生会在其中一颗星星上对着他们微笑。
可谁能想到,这份肃穆仅维持3天,两起恶意的谣言事件就打破了平静:一则陈年谣言被包装成“遗嘱”疯传,还有人公然抹黑他与翁帆的感情。
更让人愤怒的是,造谣者毫无遮掩,仿佛连“伪装哀悼”的功夫都懒得做,真是演都不演了!不过好在官方出手迅速,结局让人拍手称快,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首先,在杨振宁逝世还没几天,社交平台上突然冒出大量“杨振宁遗嘱曝光”的内容,称他把现金全留给与第一任妻子的3个孩子,只给翁帆留了套清华大学的别墅,还强调翁帆只是有居住权,没有产权。
可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根本是2017年就被戳穿的老谣言。
当时杨振宁的助理直接怒斥“胡说八道”,明确表示不存在这样的分配。如今借着杨振宁逝世的热度翻出来,无非是想制造“他对翁帆绝情”的假象,吸引流量。
虽然有知道真相的网友很快在网上解释,但还是有小部分网友被这些不安好心之人带跑偏,信以为真,一时间对杨振宁先生的声誉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更过分的是网友“宛宛的花园”。
就在杨振宁去世当晚,她发文嘲讽两人感情“不纯洁”,一会儿说翁帆嫁给杨振宁是完成照顾任务,一会儿又苛刻要求翁帆必须当“未亡人”。
甚至还拿那则遗产谣言当“证据”,把这段婚姻歪曲成“翁帆被压迫”的戏码。
这种斩钉截铁的说法,看似是“头头是道”,不知道的真以为她手握什么重要的证据。
但翻看她的过往记录才发现,这人早有前科,之前就因挑动性别对立被禁言过,这次明显是借逝者炒作,连基本的敬畏心都没有。
可谣言终究站不住脚。
杨振宁与翁帆的感情,或许有很多争议的地方,但从来不是外界臆想的那副模样。
1995年,汕头大学的大一学生翁帆负责接待参加会议的杨振宁夫妇,她的活泼体贴让杨振宁和妻子杜致礼印象深刻,之后多年一直保持书信往来。
2003年杜致礼病逝,翁帆一封安慰的信让两人接触变多,2004年北海旅行后,82岁的杨振宁在电话里向28岁的翁帆求婚,这段相差54岁的婚姻就此开始。
婚后21年,他们用行动打破了所有质疑。
杨振宁带着翁帆看世界、帮她成长,翁帆则细心照顾他的生活,整理材料、翻译文稿、陪他出席活动。
只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两人的手都是一直紧紧牵着,他们都是对方坚定不移的依靠。
而且从他们望向对方的眼神里,写满了爱意和信任。
杨振宁曾说“翁帆是上帝给我的最后的礼物”,并相信他们的婚姻将来会被看作是一个美好的罗曼史。
还多次公开表示“希望翁帆在我走后能再婚,别孤单”。
这样的包容与真诚,哪里有那些造谣人所说的半分“绝情”?
翁帆也在采访里坦言,最初是崇拜杨振宁,后来这种情感就慢慢的转变为爱情。
翁帆对这段婚姻直言“他让我的生活平静又稳定,像活在象牙塔里”。
她还说明白了真正的爱不是占有,而是让对方幸福。所以说他们的感情真挚,从日常的点点滴滴都能看出来。
面对这些莫须有的恶意,网友们先坐不住了,纷纷艾特平台官方,要求还翁帆和杨振宁一个公道,让肆意造谣的人付出代价。
10月20日,微博官方也超级给力,很快发布通报:“宛宛的花园”借杨振宁院士逝世恶意炒作,且多次挑动性别对立、屡教不改,已被永久禁言。
与此同时,那些传播遗产谣言的账号也被限流或删除内容,谣言很快就没了踪迹。
看到这个结果,不少网友都在评论区表示,这样的结局简直太解气了,希望大家都能引以为戒,不要为了流量去肆意抹黑造谣他人,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还是要有的。
杨振宁先生这一生,为物理学奉献了太多。
他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影响深远,回国后还推动清华物理系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而他与翁帆的感情,跨越年龄、顶住争议,21年的低调相守本就是一段佳话。
那些借他逝世造谣的人,不仅伤害了翁帆,更是对逝者的不尊重。
好在正义从不会缺席,官方的迅速出手,既维护了杨振宁和翁帆的名誉,也守住了网络空间的底线。
往后我们缅怀杨振宁先生,更该记住他的科研成就与家国情怀,而不是被谣言带偏。
毕竟对逝者最好的告慰,从来不是看热闹、传八卦,而是传承他身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这才是对他一生最好的致敬。
信息来源:抖音@风芒新闻
微博
极目新闻
北京晚报
来源:万无医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