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肝癌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它像一股慢火,悄无声息地在身体里烧着。到了真正察觉时,往往已经烧穿了整个锅底。47岁,本该是精力正盛的年纪,却被确诊肝癌晚期,且病情进展极快。
肝癌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它像一股慢火,悄无声息地在身体里烧着。到了真正察觉时,往往已经烧穿了整个锅底。47岁,本该是精力正盛的年纪,却被确诊肝癌晚期,且病情进展极快。
医生无奈感叹:“反复提醒,就是不听!”短短6天,至少12次饮酒,这不是放纵,是慢性自毁。肝癌的典型早期症状非常隐匿。许多人一开始只是觉得乏力、饭量变小、右上腹隐隐作痛,有人甚至连这些都没有。
而当黄疸、肚腹胀大、体重骤减、黑便等症状出现时,往往已是中晚期。肝脏没有痛觉神经,所以它坏得悄无声息。
从医生角度看,短时间内高频饮酒,尤其是烈性酒,对肝脏是毁灭性的打击。乙醇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乙醛,这是已知的一级致癌物。
正常情况下,肝脏能缓慢代谢掉乙醛,但频繁饮酒如同让肝脏24小时连轴转。乙醛堆积不仅导致细胞毒性,更会诱发慢性炎症,改变细胞基因表达,最终促癌。
这里必须指出,很多人对“喝酒伤肝”的理解还停留在“喝多了会醉”,其实哪怕少量、但频繁饮酒,长期下来也会让肝细胞慢慢坏死,进而形成肝纤维化。一旦纤维化发展为肝硬化,再往后一步,就是高风险的肝癌土壤。
我们回到这个病例。6天12次饮酒,平均每天至少2次。这种频率无异于毒品摄入。有研究指出,长期每日饮酒超过40克乙醇(约等于一瓶啤酒+一两白酒),肝癌风险将上升3至5倍。
中年男性是肝癌高发人群,尤其是那些有乙肝病毒携带史、脂肪肝、肝硬化基础的人群,再叠加高频饮酒,几乎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不仅如此,47岁这个年纪,是很多人事业压力最大、生活节奏最乱的时候。应酬、熬夜、饮食无规律,再加上很多人都不做体检,肝功能异常往往被忽视。
有数据显示,超过60%的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这是因为他们之前根本没感到不舒服,或者即使有不适,也被误以为是胃病、疲劳、压力大。
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信号是“右肩背部不明原因的酸胀”。这是因为肝脏肿大或包膜牵拉后,会牵涉到膈肌和邻近神经,产生“放射痛”。如果你总是觉得右肩酸、右上腹闷,尤其是在饭后加重,警惕肝脏问题。别再以为是落枕或颈椎毛病。
肝癌的发病机制很复杂,但归根结底,长期慢性炎症是核心。炎症像是肝脏的“内战”,反复的伤害和修复,会让细胞逐渐失控,走上癌变这条路。乙肝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癌最常见的诱因,而饮酒则是推波助澜的“加速器”。
这里要特别提醒:乙肝携带者如果长期饮酒,肝癌风险将比普通人高出10倍以上。不仅仅是白酒,啤酒、红酒同样有害,别再以为“酒精度低就没事”。酒精就是酒精,跟度数没关系,关键是总量和频率。
再说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事:脂肪肝也会发展成肝癌。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简称NASH),它的隐蔽性比酒精性肝病更可怕。
有研究指出,NASH患者10年内发展为肝癌的风险接近20%,而且这些人往往没有喝酒史,却可能因为高热量饮食、肥胖、糖尿病等因素,默默走向肝癌。
肝癌真的无可挽救吗?并不是。关键在于早发现。如果能在肝癌还小于3厘米、没有扩散时发现,五年生存率可以超过60%。而一旦发展为晚期,五年生存率不足10%。
也正因为如此,定期肝脏筛查至关重要。特别是乙肝携带者、长期饮酒者、肥胖者、糖尿病患者,建议每半年做一次腹部B超+甲胎蛋白(AFP)检测。
很多人不愿做检查,是因为“怕查出问题”。但肝癌不是靠“躲”就能没事的,它不会因为你眼不见就不来。那种“等有症状再说”的心态,只会让你错过最后的机会。
在治疗方面,早期肝癌可以通过局部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方式根治。部分适合的患者还可以考虑肝移植。而对于中晚期患者,现在也有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方式来延长生存时间。但前提是要配合治疗,不能抱着侥幸心理拖延。
说到底,肝癌是个“沉默的杀手”,但它也不是无迹可寻。任何持续性的右上腹不适、莫名乏力、黄疸、体重骤减、食欲下降,都值得警惕。尤其是那些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哪怕没有症状,也应该主动筛查。
最后说点人话:肝脏就像是家里的热水器,平时看不见,但它一坏,整个生活就乱了套。你总不能等到水都不热了,才想起来它已经锈穿了吧?肝癌不会等你有空才来,它只会等你最忙、最累、最不在意的时候。
如果你已经过了40岁,平时又有喝酒习惯、熬夜、饮食重口味,拜托,给肝脏一个喘息的机会。每一次“没事多喝点”的背后,可能都是一次肝细胞的“自杀”。
别再说“我才40多,还年轻”,肝细胞可不知道你几岁。身体从不会因为你“还想拼”,就多给你几年缓冲期。大多数肝癌患者,都是“看起来很健康”的人,直到有一天,身体突然亮了红灯,再想回头,就晚了。
我们没法控制命运,但能控制酒杯和作息。别让本该最精彩的中年,被一场可预防的肝癌打断。
附参考文献:
[1]张志刚,李兰,杨婧.中国肝癌流行病学现状和防控策略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24,51(5):229-234.
[2]王磊,陈志勇.脂肪肝相关肝癌的研究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3,31(10):762-767.
[3]刘畅,赵宏伟.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22,36(6):735-739.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来源:郝小护聊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