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它,我们能看见春日的繁花、夏日的星空、秋日的硕果、冬日的暖阳。”在邯郸市百花小学的护眼主题班会上,百花小学教师吴鸿燕的话语温柔而有力。
百花小学学生正在做眼保健操。
复兴区第二实验小学学生在课间活动。
本报记者王梦洁 文/影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它,我们能看见春日的繁花、夏日的星空、秋日的硕果、冬日的暖阳。”在邯郸市百花小学的护眼主题班会上,百花小学教师吴鸿燕的话语温柔而有力。
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不仅牵动着每个家庭的心弦,更关乎国家未来的人才素质与民族发展的长远根基。近年来,我市多所学校创新举措、家庭积极配合,共同织就一张立体的视力健康保护网,让孩子们的“明眸”始终闪耀光芒。
细节处筑屏障,让护眼成为日常习惯
10月14日上午10时5分,百花小学的教学楼里准时响起舒缓的眼保健操音乐。学生们放下手中的课本,双手轻按眼眶周围的穴位,跟着广播节奏认真按摩。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在校园里上演两次——上午第二节课后、下午第一节课后,雷打不动。
“刚开始孩子总爱偷懒,揉穴位时马马虎虎,我们就安排‘护眼小标兵’互相监督,老师也逐个纠正动作,现在大家都把做眼保健操当成了放松眼睛的‘必修课’。”吴鸿燕笑着说。
在百花小学,护眼教育从不局限于眼保健操这一件事。持续开展的“养习周”和“养习月”内,学校
都会进行“正确坐姿训练营”:老师们拿着尺子,耐心指导学生调整握笔姿势——手指离笔尖一寸、胸口离桌沿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
“以前我总爱趴在桌子上写字,老师发现后,每天上课都会走到我身边,轻轻把我的肩膀扶正,现在我不用提醒,也能坐得端端正正了!”三年级学生顾司翎昊展示着自己的作业本,字迹工整,页面干净。
为了让护眼知识深入人心,学校的走廊、楼梯间、宣传栏里随处可见色彩鲜艳的护眼海报:“少看屏幕多远眺,眼睛明亮不疲劳”“多吃蔬菜和鸡蛋,视力健康有保障”。
更让家长放心的是,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了专属的“视力档案”。每年学校安排学生去专业的眼科医院进行视力检查,从裸眼视力、屈光度到眼轴长度,各项数据都会详细记录在档案里。“如果发现孩子视力有下降趋势,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家长,
还会根据孩子的情况给出调整建议。”吴鸿燕说。
在教学楼西侧的空地上,一面特殊的“远眺墙”更是成了学生们课间的“热门打卡地”——墙上没有枯燥的文字,而是用运动器材拼成了视力表的图案。下课铃一响,不少学生会跑到墙边,捂着一只眼睛测视力,或是站在5米外远眺,让眼睛在自然光线中得到放松。
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身高差异,学校还专门为低年级学生调配了可调节高度的课桌椅。一年级教室的桌子高度统一为70厘米,到了六年级,桌子高度调整为80厘米。“以前孩子总说‘桌子太高,写字要踮脚’,现在课桌椅能跟着孩子的身高‘长’,坐姿自然就标准了。”一年级家长刘先生说。
户外撒欢“亮”眼睛,课间时光焕活力
“加油!加油!”秋日的阳光下,复兴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操场上一片热闹景象。四年级的学生们正在进行踢毽子比赛,彩色的毽子在脚尖翻飞;旁边的跳绳区里,学生们排成队,随着绳子的摆动轻盈跳跃;还有一群孩子围在草坪上,玩着“老鹰捉小鸡”的传统游戏,笑声洒满了整个校园。这是该校“阳光大课间”的日常场景,也是学校守护学生视力的“秘密武器”。
“想要孩子眼睛亮,让他们多待在户外吧!”这是复兴区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常俊杰挂在嘴边的话。他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孩子周末总爱“宅”在家里看电视、玩平板,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很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而户外活动时,眼睛能接触到充足的自然光,还能随着远处的景物调节焦距,可有效缓解眼疲劳,预防近视。“有研究表明,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能显著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所以我们一直在想,怎么让孩子们在学校里多走出教室,多接触阳光。”
为了保证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学校将原来的课间10分钟改为15分钟,“以前课间时间短,孩子们刚跑出教室,还没玩一会儿就该上课了,现在课间延长到15分钟,大家能痛痛快快地玩,眼睛也能充分放松。”复兴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王平说。
每到课间,看着孩子们在绿树成荫的校园里奔跑嬉戏,复兴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武晓总会想起自己小时候在户外疯玩的时光:“那时候没有这么多电子产品,我们每天在外面跑跳,视力都很好。现在能让孩子们重拾我们小时候的快乐,还能保护他
们的眼睛,这是最让我们欣慰的事。”
家长做“榜样”,把护眼融入生活点滴
“乐乐,该休息眼睛啦!已经看了20分钟绘本了,我们去阳台看看远处的树好不好?”10月14日傍晚6时,丛台区居民孙江涛的家里,他正温柔地提醒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
孙江涛和妻子都是高度近视,深知近视带来的不便——冬天戴眼镜会起雾,运动时眼镜容易滑落,看远处的景物总是模糊不清。因此,从儿子上幼儿园开始,夫妻俩就格外注重孩子的视力保护。
在孙江涛家的客厅里,没有摆放电视机,沙发旁边的书架上摆满了绘本和课外书,书桌则放在靠近阳台的位置,光线充足又不会被阳光直射。“我们特意把书桌放在这里,就是为了让孩子看书时能接触到自然光,避免在昏暗的环境下用眼。”孙江涛说,每天晚上孩子写作业时,他们会同时打开书桌的护眼台灯和房间的主灯,“只开台灯会让桌面和周围环境的亮度差异太大,眼睛容易疲劳,所以我们一直坚持‘双灯照明’。”
为了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夫妻俩还和孩子一起制定了“屏幕使用公约”:周一到周五不看动画片,每天使用平板学习不超过30分钟;周末可以看1小时动画片,但每20分钟要休息一次。“刚开始孩子不适应,总哭闹着要看平板,我们就用其他活动转移他的注意力,比如陪他搭积木、画画、玩拼图,现在孩子已经养成了习惯,就算我们把平板放在他面前,他也会主动说‘我今天还没完成户外活动,先不看了’。”孙江涛的妻子笑着说。
饮食上,夫妻俩也格外注意为孩子补充“护眼营养”。每天的餐桌上,总能看到胡萝卜、菠菜、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A的蔬菜,还有鸡蛋、牛奶、蓝莓等富含蛋白质和花青素的食物。“我专门查过资料,维生素A能保护视网膜,花青素能缓解眼疲劳,所以每周都会给孩子做几次胡萝卜炒鸡蛋、蓝莓酸奶,孩子也很爱吃。”孙江涛说。
更重要的是,夫妻俩还努力为孩子做“护眼榜样”。以前孙江涛下班回家后总爱躺在沙发上刷手机,妻子也喜欢睡前看一会儿电视剧,自从开始关注孩子的视力,他们就特意改变了这些习惯:晚上吃完饭,夫妻俩会陪孩子一起看书,或者带孩子去小区里散步;睡前半小时,全家都会放下电子产品,聊聊天、讲讲睡前故事。
从百花小学的“细节护眼”到复兴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户外亮眼”,从学校的科学引导到家庭的细心呵护,邯郸市在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保护方面的探索从未停歇。正如吴鸿燕所说,“保护孩子的视力,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单位的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像守护宝贝一样守护好孩子们的‘明眸’。”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