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速公路收费站区域的一场轻微剐蹭事故,从报警到完成责任认定、对接理赔,全程十几分钟,事故车辆快速驶离,路面没有出现拥堵。这不仅是北京智慧交通治理实践的鲜活案例,更是“十四五”期间北京公安交管部门以技术为核心,历经多次提档升级打造的交通事故远程处理机制的日常。从
智行京华 驶向未来
“十四五”收官在即
“十五五”新篇待启
北京正以智慧为笔
描绘未来交通的壮阔蓝图
打开智慧公交“一路同行”
探秘全自动运行的地铁网络
见证交通事故“分钟级处置”
看科技“护航”世界首条智能化铁路
领略机场全流程无感通行智慧范本
体验“一秒一公里”的极速充电
北京交通广播10月20日起推出《智行京华 驶向未来》系列报道,用切实成果铺展首都智慧交通画卷,敬请关注!
高速公路收费站区域的一场轻微剐蹭事故,从报警到完成责任认定、对接理赔,全程十几分钟,事故车辆快速驶离,路面没有出现拥堵。这不仅是北京智慧交通治理实践的鲜活案例,更是“十四五”期间北京公安交管部门以技术为核心,历经多次提档升级打造的交通事故远程处理机制的日常。从效率突破,到模式创新,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警保合作远程处理中心,以科技重塑交通事故处置全流程,形成“1分钟接警、4分钟挪车”的高效模式,达到了“缓堵、便民”的显著效果。
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警保合作远程处理中心/记者拍摄
今年10月17日下午,在京港澳高速著名“堵点”杜家坎收费站进京方向,发生一起两车轻微剐蹭事故,北京居民殷先生的车与一辆河北牌照轿车发生轻微剐蹭。在北京市公安交管局道路交通事故远程处理中心,远程处理专席人员王欣然接警后,分别与事故双方进行了视频通话。
“就是这个师傅并线的时候给您车刮了是吧?来您站在您车后面,我拍一下现场,然后咱们赶紧把车挪了。您俩人责任没有争议,咱挪完车,我给您俩人开事故责任认定书,让他走保险给您修车。”王欣然通过视频说。
远程处理专席人员王欣然正通过视频截图“一拍取证”/记者拍摄
从当事人报警到挪车至路边只有两三分钟。远程事故处理全程十几分钟。之后,两辆车很快驶离现场,没有影响杜家坎收费站的车辆通行,殷先生也没有耽误办事。
“远程处理交通事故速度比较快,时间效率高,节省了很多时间。而且给别人也少添一些麻烦。如果说我们出现交通事故了,车就停到那高速上,别人也没法走。这种能快速的处理好,很快就能疏通。”殷先生感叹。
高效的事故处置,源于智慧交通技术对传统事故处理流程的系统性重构。北京道路交通事故远程处理中心远程处理专席民警李洪彬介绍,当前已形成标准化的“五个一”流程。
群众报警后,处理人员第一时间与当事人电话联系,同步通过手机短信发送程序链接,引导当事人“一键进入”远程处理微信小程序,建立视频连线。当事人只需将手机镜头对准事故现场,处理人员通过视频截图“一拍取证”,系统而后自动核查信息,民警在线定责,并通过短信方式推送电子文书“一网处理”。事故处理完毕后,系统将案件推送到保险理赔专席,保险专员第一时间跟进,快速衔接“一体理赔”。其中,对于小额车损和轻微人伤事故,保险专员线上即时理赔,当场完成赔付,实现事故处理、保险理赔线上“一站办结”。
在远程处理中心办公的保险专员/来自北京交警公众号
2020年7月,北京市公安交管局以建立完善的“专业+机制+大数据”现代警务运行体系为支撑,依托“互联网+公安”创新警务工作模式,成立交通事故远程处理中心,打造了交通事故从报警到定责、从理赔到结案全程“网上办”的互联网远程处理模式。2024年,全新的北京道路交通事故远程处理大厅投入运行,不仅实现了从“1分钟接警、4分钟挪车”到全流程的智慧化,更成为国内首家集视频处理、警情调度、数据研判、线上理赔、保险反诈、诉求协调“六位一体”的交通事故远程处理业务中心。
北京市公安交管局道路交通事故远程处理中心主任廖鹏宇表示,“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远程处理交通事故近200万起。平均3.8分钟即能挪开车辆、清理现场,整个事故全部处理完平均用时仅15.4分钟,实际处置中最快2分钟即完成车辆挪离现场,相比传统模式,事故处置整体用时减少60%左右,缩短了事故占路时间,极大缓解了“十四五”期间北京因交通事故造成交通拥堵的状况,显著提升了北京整体道路路网的通行效率。
减少因事故致堵,北京路网通行效率显著提升/来自北京交警公众号
技术赋能提升处置效率,构建起智慧交通治理的全新生态。2024 年全新的交通事故远程处理系统平台进一步丰富业务管理功能,拓展远程处理事故类型、支持当事人、民警、保险专员多方视频“群聊”,多维度对当事人答疑解惑,对于当事人没带证件等情况,系统支持快速核查,提高案件处理效率。
在保险反诈领域,全新的交通事故远程处理系统平台更是通过数据驱动实现交通管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干预的转变。依托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与分析能力,系统可精准识别异常事故数据并发出预警。廖鹏宇表示,今年公安部通报破获申某某“碰瓷”典型案例,正是通过远程处理数据发现的线索。最开始,就是民警在远程处理事故时发现了疑点,通过后期交管联合经侦部门不断深挖,掌握了申某某5年间故意制造190余起交通事故,非法获利上百万元的犯罪事实,最终将申某某绳之以法。
北京远程处理发现异常数据,深挖破获申某某碰瓷案/来自网络
在群众诉求协调方面,目前北京建设了14个远程处理分中心,依托“中枢”平台,第一时间收集、解决群众需求。同时,目前已有4家保险公司入驻远程中心,覆盖北京车险市场90%以上份额。之前处理一起需要理赔的事故,可能需要群众跑两到三次,现在通过警保合作“一站办”,事故处理完第一时间将事故照片、电子文书推送给保险专席,无需当事人在车辆定损理赔阶段反复举证,只需群众跑一次将车辆送往修理点即可,平均结案时间减少26.43%,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高萍表示,北京的远程处理模式,是“人工智能+交通”深度融合的实践,通过技术赋能交通治理,既提升了行政效率,又优化了公众体验,彰显了智慧交通的系统性价值。过去交通事故处理中,交管保险等部门的数据割裂。北京搭建起来的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真正实现了关键信息的实时互通。以技术打破数据壁垒,优化处置流程,构建了政府监管、企业服务、公众参与的协同治理生态,是北京作为首都在交通治理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关键所在。
北京市公安交管局道路交通事故远程处理中心廖鹏宇表示,“十五五”期间,将继续聚焦“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完善交通事故远程处理体系化建设,建立数据共享汇聚平台,推动基于大模型的交通事故责任智能辅助认定建设应用,实现交通事故处理生态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智慧交通应急处置能力。
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警保合作远程处理中心/记者拍摄
减少因事故致堵,北京路网通行效率显著提升/来自北京交警公众号
来源:1039调查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