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大妈召集20人强拆5G基站,施工方报警无果,工头:那别怪我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2 07:54 1

摘要:家长里短的琐事,邻里之间的口角,搁在飞速转动的时代车轮下,都可能被碾成一道深沟,沟这边是理,沟那边是情,谁也说不清到底该往哪边站。

文:我是电影迷小雅

咱们这个世界,变得太快了。就像平地上突然要起高楼,有的人盼着住进去,有的人却担心挡了自家的阳光。

新的东西总会跟旧的习惯碰一碰,有时候是握手言和,有时候,碰出来的动静可就不小了。

家长里短的琐事,邻里之间的口角,搁在飞速转动的时代车轮下,都可能被碾成一道深沟,沟这边是理,沟那边是情,谁也说不清到底该往哪边站。

01

夏天的日头,毒得像要把柏油路烤化。城市边缘的“翰林语苑”小区外,一片被彩钢板围起来的工地上,李承舟正用手背抹去额头的汗。汗珠子刚下来就蒸发了,只留下一道白花花的盐渍。他脚下这片土地,是他奋战了快两个月的地方。作为这个5G基站项目的经理,他三十八岁的年纪,头发已经开始有了藏不住的白丝。

这个项目太重要了。对公司来说,这是抢占新片区网络覆盖的桥头堡。对他个人来说,这关系到年底能不能给家里换辆大点的车,也关系到能不能让女儿的网课再流畅一点。

他刚掏出手机,想看看工程进度表,妻子的视频电话就弹了出来。屏幕上,六岁的女儿妞妞鼓着腮帮子,一脸不高兴。

“爸爸,动画片又卡住了,那个小猪佩奇一直在转圈圈!”

李承舟心里一酸,又觉得有些好笑。他举着手机,让镜头对着身后高高耸立的信号塔基座,哄着女儿:“妞妞你看,爸爸正在给你造一个超级厉害的‘不卡’神器,等建好了,别说小猪佩奇,你看火箭发射都不会卡一下。”

挂了电话,李承舟干劲更足了。他正要招呼工人们把新到的服务器搬进机房,眼角余光瞥见工地围栏外来了几个人。为首的是一个看起来五十出头的妇人,头发烫着时髦的小卷,穿着一身鲜亮的运动服,精神头十足。

李承舟以为是路过的居民,没太在意。没想到,那妇人竟带着另外几个老姐妹,提着一个大号的保温壶,笑呵呵地走了过来。

“师傅们辛苦啦,大热天的,喝口我们自己熬的绿豆汤解解暑。”妇人声音洪亮,脸上带着一种社区活动里常见的、熟稔的笑容。

工人们都有些受宠若惊,纷纷道谢。李承舟也客气地迎了上去,递上一根烟,自己也点上一根。

“大姐,太客气了,这是我们分内的工作。”

妇人摆摆手,不要他的烟,一双精明的眼睛上下打量着工地的设备,最后落在那灰色的机柜上。“我叫王淑芬,就住对面那栋楼。小李是吧?看你像个管事的。我问问你啊,你们这铁疙瘩,一天到晚嗡嗡响,听说辐射可厉害了?我们这小区里,孩子多,老人也多,可不能有半点闪失啊。”

李承舟一听,心里“咯噔”一下。他最怕的就是这个。这种事,讲科学没用,得讲人情。他立刻掐了烟,脸上堆起最和善的笑容,从自己那磨得发亮的公文包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摞文件。

“王大姐,您看,这是咱们的环评报告,这是国家无线电委员会的批文,还有这个,是设备的检测合格证。”他把文件摊开,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用最通俗的话解释,“您放心,这5G基站的辐射,比您家里开着的电视机、正在充电的手机都小得多。国家有严格标准的,我们这是正规工程,绝对不敢乱来。”

王淑芬凑过去,眯着眼睛看了看,文件上的字她一个也看不懂。她脸上依旧笑着,嘴里连声说:“哦,哦,原来是这样啊,高科技,我们也不懂,学习了,学习了。”

可李承舟看得分明,她那笑容没到眼睛里。她身后的几个老姐妹,更是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眼神里满是怀疑和不信任。李承舟心里明白,他这一番苦口婆心,算是白费了。

送走了王淑芬一行人,李承舟心里总觉得不踏实。果然,当天下午,小区的业主微信群里就炸开了锅。

王淑芬把自己在工地门口拍的照片发了上去,照片角度取得很刁钻,把崭新的设备拍得像一堆废铜烂铁。她没有直接说什么,只是转发了几篇网上找来的文章。

《震惊!通信基站建在小区旁,三人不幸患上癌症!》
《为了孩子的健康,请对身边的“隐形杀手”说不!》
《别让5G成为扼杀生命的元凶,百鸟坠亡的真相!》

这些标题党文章,像一颗颗炸弹投入平静的湖面。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尤其是那些平时就赋闲在家的老人们。

王淑芬看时机差不多了,开始在群里打字发言。她没有提辐射,反而打起了感情牌。她用语音声泪俱下地讲述自己丈夫几年前因为肺癌去世的经历。她没明说这跟什么有关系,但那种悲痛的语气,那种对“环境”、“健康”的反复强调,成功地把所有人的情绪都调动了起来。

“我老头子走的时候,跟我说,一定要好好活着。我活着图个啥?不就图个平平安安,看着孙子辈健健康康长大吗?现在好了,在家门口给我们放这么个东西,这是要了我们的老命啊!”

她曾是社区的退休干部,说话极有分量。她这么一说,群里立刻有了响应。

“王姐说得对!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这帮天杀的商人,为了赚钱什么都不顾了!”

紧接着,王淑芬开始抛出她编造的“猛料”:“我今天去问了,那个姓李的工头拿出来的文件都是假的!我托人问了,他们用的设备都是国外淘汰的洋垃圾,辐射超标几百倍!他们就是看我们这片是新小区,欺负我们不懂!”

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很多人心中的“真相”。恐惧,是最好的粘合剂。就这样,王淑芬利用丈夫的病、利用自己过去的威信、利用老年人对新生事物的未知恐惧,成功地将一群原本只是在家里带孙子、跳广场舞的老人,团结成了自己的“铁杆部队”。一场风暴,正在悄无声息地酝酿。

02

第二天一大早,李承舟就觉得气氛不对。工人们还没开工,就看到小区门口黑压压地聚集了一群人。

王淑芬站在最前面,手里拿着一个扩音喇叭。她身后,是二十多个精神矍铄的老头老太太,他们手里举着横幅,上面用红漆写着歪歪扭扭的大字:“保卫家园,拒绝辐射!”“无良奸商,滚出我们的小区!”

他们没有冲进工地,而是更有“策略”。几位身子骨看着还算硬朗的大爷,直接躺在了工地的大铁门前,把路堵得死死的。运送设备的工程车被拦在外面,司机按了几下喇叭,换来的是一片更加激烈的叫骂声。

“黑心老板,还想开工?”
“从我们身上压过去!”

李承舟头皮一阵发麻。他知道,麻烦真的来了。他硬着头皮走上前去,脸上还得挤出笑容。

“王大姐,刘大爷,张阿姨……大家这是干什么啊?有话好好说,别这样,大热天的,躺地上容易中暑。”

王淑芬把扩音喇叭对着他,声音尖锐刺耳:“李承舟!你少假惺惺!我们昨天给你脸了,你自己不要!拿着假文件骗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你的良心被狗吃了?”

“文件怎么会是假的呢?那都是政府部门盖了红章的!”李承舟急得满头大汗,试图再次解释。

他的声音,完全被淹没在嘈杂的口号声中。王淑芬站在人群中,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义正言辞地历数着李承舟的“罪状”。她说得绘声绘色,仿佛亲眼看到李承舟怎么伪造文件,怎么进口洋垃圾。周围的老人们群情激奋,看着李承舟的眼神,像在看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

工程彻底停滞了。公司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来,催问情况。领导的语气从关心变成了质问,最后变成了严厉的警告。李承舟知道,他不能再等了。他深吸一口气,拨通了报警电话。

警车很快就来了。但是,警察的到来,似乎并没有让场面得到控制,反而让王淑芬等人更加“理直气壮”。

两位年轻的警察一下车,就被老人们团团围住。

“警察同志,你们可要为我们做主啊!”
“他们要在这里建辐射塔,这是要害死我们啊!”

警察试图分开人群,找李承舟和王淑芬了解情况。调解一开始,王淑芬的“表演”就进入了高潮。

警察刚问了她一句姓名年龄,她立刻捂住胸口,脸色发白,气喘吁吁地说:“哎哟……不行了……我高血压犯了……快扶我一下……”

旁边一直跟着她的刘大爷,更是“噗通”一声,靠在了警车的前盖上,闭着眼睛哼哼唧唧:“头晕……我头晕站不住了……”

警察们面面相觑,彻底没了办法。他们能怎么办?面对一群平均年龄超过六十岁的老人,他们不敢有任何强制措施。万一哪个老人真的在这里出了事,他们根本担不起这个责任。

最后,调解变成了一场无奈的口头教育。警察登记了王淑芬和几个带头老人的身份信息,严肃地告诫他们,阻碍施工是违法行为,要求他们立刻散去。

王淑芬见好就收。她“虚弱”地靠在别人的搀扶下,对着众人挥了挥手,算是“服软”了。她带着她的人,像打了胜仗的军队一样,浩浩荡荡地撤退了。

临走的时候,王淑芬回头,隔着人群,给了李承舟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那眼神里,没有丝毫的歉意或者畏惧,全是挑衅和不屑。

李承舟站在原地,看着一地狼藉的横幅和被堵在门外的工程车,再看看自己手里那沓被揉得皱巴巴的合法文件,第一次感到了深入骨髓的无力。他知道,警察的警告对这些人来说,不过是一阵耳旁风。这件事,远没有结束。

03

接下来的一个白天,工地异常平静。王淑芬他们没有再来。

李承舟心里抱着一丝侥幸,或许警察的警告还是起到了一点作用。他不敢大意,让工人们用更厚的彩钢板加固了工地的围栏,还在大门口和机房附近都加装了简易的监控摄像头。晚上,他特意安排了两个最机灵的年轻工人小马和另外一人值夜。

他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做好了防范,对方总不至于会做出更出格的事情。

夜,深了。月亮被厚厚的云层遮住,整个世界都显得灰蒙蒙的。

在小区一栋楼的某个窗口,王淑芬正拿着一个旧望远镜,观察着远处的工地。她身边,是她的几个核心“骨干”,包括那个脾气火爆的刘大爷。

“王姐,他们加了人,还有摄像头。”一个老头小声说。

王淑芬冷笑一声,放下了望远镜。“两个毛头小子,能顶什么用?摄像头那点光,黑灯瞎火的能看清个啥?就是要让他们觉得我们怕了,他们才会放松警惕。”

她压低了声音,开始布置任务:“老刘,你带两个人,从工地后面的那片小树林过去。那边的围栏最薄,用我给你们的钳子,剪个口子就能进去。记住,动静要小。进去以后,别去惹那两个值夜的,直接去那个亮着灯的小房子,那是他们的机房。剩下的事,按我们说好的办。”

刘大爷拍着胸脯,一脸狠劲:“王姐你放心,保证给他们办得妥妥的!”

午夜两点,是人睡得最沉的时候。刘大爷带着两个老伙计,猫着腰,像壁虎一样贴着墙根,悄无声息地潜入到工地后方。那里的确是防御最薄弱的地方。他们很快就剪开了一个能容一人通过的口子。

三个人溜进工地,避开了值夜工人的视线,熟门熟路地摸到了核心机房的窗外。

他们没有带锤子或者撬棍之类的重型工具。王淑芬教给了他们一个更阴险、更具破坏性的方法。刘大爷从随身的布袋里,掏出几个装满了液体的塑料瓶。那里面,是他们事先准备好的高盐度咸菜水,里面还掺了大量的泥沙。

他们撬开机房的窗户,将这些污浊的液体,准确地灌进了昂贵的服务器机柜的散热口。滋滋的轻响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接着,他们又用带来的大号老虎钳,对着墙角一捆已经铺设好的光纤线缆,一根一根地剪了下去。

这是对整个基站的“绝育”式打击。物理破坏可以修复,但这种内部的腐蚀和线路的损毁,几乎是毁灭性的。

第二天清晨,当李承舟和小马推开机房门的时候,两个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昂贵的服务器机柜上,布满了黄褐色的污渍,还在往下滴着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酸腐的咸菜味。机柜的指示灯全部熄灭,一片死寂。墙角,那捆比他胳膊还粗的光纤束,被齐刷刷地剪断,露出了里面五颜六色的细线,像一束被拦腰斩断的鲜花。

李承舟的大脑一片空白。他踉跄着走过去,伸手摸了一下机柜,冰凉刺骨。年轻的技术员小马,已经气得浑身发抖。

“这……这是谁干的!太狠了!”

李承舟不用想也知道是谁干的。他感觉一股血直冲脑门,手脚冰凉。他立刻打电话给公司的技术部门,报告了情况。经过初步估算,被毁坏的设备价值超过五十万。更要命的是,很多核心设备都是需要向厂家特殊定制的,重新订购、运输、安装,工期至少要再延误一个多月。

公司的领导在电话里几乎是在咆哮。他能想象到对方那张因愤怒而扭曲的脸。领导最后撂下狠话,如果这个项目再出问题,他这个项目经理就不用干了。

李承舟挂了电话,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他再次拨通了报警电话,声音里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察觉的颤抖。

警察又来了。现场勘查,拍照取证,调取了那几个简易监控的录像。

监控的像素很低,加上是夜里,只能看到几个模糊的黑影在晃动,根本无法清晰地指认出是谁。

警察带着这些模糊的视频,再次去社区走访。王淑芬、刘大爷等人,面对警察的询问,矢口否认。他们甚至还互相串通,拿出了完美的不在场证明。王淑芬说自己昨晚心脏不舒服,早早就睡了,刘大爷的老伴可以证明。刘大爷则说自己一整晚都在家里看电视,邻居还能听见他电视开得声音很大。

他们一个个表现得比谁都无辜,甚至还反过来指责施工方,说是不是他们自己内部出了问题,想要骗保。

从社区出来,带队的那个老警察把李承舟拉到一边,递给他一支烟,叹了口气。

“李经理,说句实在话,我们心里有数,八九不离十就是他们干的。但是,没有直接证据,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这群老人,你动他们一下试试?他立马就往地上一躺,到时候有理都变成没理,我们比你还麻烦。这个案子,我们会继续跟进,但是……说实话,希望不大。你自己……最好也想想别的办法。”

警察的话,像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李承舟心里残存的最后一丝希望。

04

狼藉的机房里,空气凝重得像要滴出水来。那股酸腐的咸菜味,钻进鼻子里,让人一阵阵恶心。

年轻的技术员小马,一张脸涨得通红,拳头攥得咯咯作响。他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腔热血,跟着李承舟跑项目,把李承舟当成自己的偶像。现在,看到自己的心血被人如此糟蹋,他再也忍不住了。

“李哥!不能就这么算了!这帮老无赖!欺人太甚了!”他咬着牙,眼睛里几乎要喷出火来,“我这就带几个兄弟,去他们小区找他们去!我就不信,挨家挨户地问,他们敢做不敢认!”

李承舟没有说话。他的双眼布满了血丝,死死地盯着那个被咸菜水腐蚀得斑驳陆离的机柜。那里面的电路板,比他的命还金贵,现在却成了一堆废铁。

他缓缓地蹲下身,从地上捡起一根被剪断的光纤。那里面是比头发丝还要纤细的玻璃纤维,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奇迹,代表着速度和未来。此刻,它却像一截毫无生气的枯草,静静地躺在他的手心。

他就这样蹲着,沉默了足足有一分钟。整个世界仿佛都静止了,只剩下小马粗重的喘息声。

然后,李承舟慢慢地站起身。他的脸上,没有小马那种外露的愤怒,只有一种令人心悸的平静。他掏出手机,屏幕亮起,锁屏壁纸是女儿妞妞在公园里大笑的脸,灿烂得像一朵向日葵。他看了一眼,然后默默地将手机揣回兜里。

他伸出手,拍了拍小马的肩膀,那动作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他的声音因为一夜未眠而显得沙哑,但每一个字都异常清晰。

“小马,报警没用,跟他们讲道理也没用……”

他顿了顿,目光穿过被破坏的工地,越过那道彩钢板围栏,望向不远处王淑芬所在的那栋居民楼。他的眼神,在一瞬间变得锐利而冰冷,像一把淬了火的刀。

“行,”他一字一顿地说,“那别怪我了。”

05

李承舟没有像小马想的那样,带着人去小区里硬碰硬。他知道,对付王淑芬这种人,用拳头是最低级也是最无效的办法。你打了她,你就输了。必须摧毁她赖以生存的那个“土壤”——她在社区里建立起来的威信和老年群体对她的盲目支持。

他把自己关在临时搭建的板房办公室里,整整一个下午。他没有联系公司,也没有再去看那些被毁的设备。他只是在打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

他先是打给了自己一个在物业公司当经理的老同学。他没有添油加醋,只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包括两次报警的无奈结果,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最后,他请同学帮个忙,把这次参与闹事的核心几位老人的家庭基本信息,发一份给他。

同学很仗义,半小时后,一份加密的电子表格就传到了李承舟的手机上。

李承舟戴上老花镜,仔细地研究着这份表格。他很快就锁定了两个关键人物。

第一个,是王淑芬最铁杆的追随者,那个脾气火爆的刘大爷。资料上显示,刘大爷的儿子叫刘强,三十多岁,在市中心租了个写字楼,开了一家小有名气的网红直播公司,手下签了十几个主播,对网络速度和稳定性的要求极高。

第二个,是人群中一个不太起眼,总是随大流的张阿姨。她是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性格懦弱。但她的女儿,是一个正在全力冲刺备考公务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

看到这两条信息,李承舟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冰冷的笑意。他知道,他的“武器”找到了。

第二天,李承舟没有去跑设备采购,而是去了一家打印店。他亲自设计并打印了三百份《告知函》。

他没有去小区里贴大字报,那种方式太低级,也容易引起反弹。他选择了更现代,也更精准的打击方式——他通过物业的关系,拿到了“翰林语苑”所有业主的信箱钥匙,将这份《告知函》一份一份地,塞进了每一户的信箱里。

这份《告知函》的措辞,堪称艺术。

函件的抬头,是“尊敬的翰林语苑全体业主”。

内容上,通篇没有提一个“大爷大妈”或者“老人闹事”的字眼,只是客观陈述“本小区的通信基站建设工程,近日遭到不明身份人员的蓄意、恶意破坏”。

紧接着,函件用加粗的黑体字,详细列出了被毁坏的服务器型号、光纤规格,并在后面附上了清晰的设备采购报价单复印件。那一长串的数字,最终汇总成一个惊人的总价——五十二万七千元。

最核心的部分,是函件的最后两段,关于后果的说明。

第一,原定于本月底前完成的小区及周边片区5G网络信号全面升级工程,将因此次破坏而无限期推迟。本小区的手机信号、宽带网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显著低于城市平均水平,甚至可能出现信号盲区。

第二,公安机关已对此事进行刑事立案侦查。施工方将保留一切法律权利。一旦通过技术手段查明并锁定肇事者,我方将立即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肇事者全额赔偿所有经济损失。同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此种刑事案件记录,可能会对肇事者的直系亲属在将来报考公务员、参军入伍、事业单位招录等过程中的政治审查环节,造成不可预知的严重影响。

这封信,就像一颗精准制导的炸弹,在“翰林语苑”这个平静的小区里,引爆了一场剧烈的舆论地震。

06

最先在业主群里炸开的,是小区的年轻人。

他们对所谓的“辐射”根本不屑一顾,但他们不能容忍自己花了几百万买的房子,手机信号只有两格,打个游戏延迟高到四百六。

“搞什么啊?我说这两天怎么网这么卡!原来是基站被人给砸了?”
“谁干的啊?这么缺德!自己不用手机不上网吗?”
“告知函我看了,要赔五十多万!这要是抓到人,怕不是得把房子卖了来赔?”
“最狠的是最后一条,影响子女政审!这谁家要是摊上,祖宗十八代都得被骂死!”

舆论的风向,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发生了惊天的逆转。之前那些在群里附和王淑芬的人,此刻都噤若寒蝉。抱怨的矛头,开始模糊地指向“小区里某些自私自利的老人”。

真正的风暴,发生在线下。

刘大爷的儿子刘强,正在公司被几个头部主播堵在办公室里骂。因为公司网络突然变得奇差无比,一场重要的带货直播被迫中断,损失惨重。刘强焦头烂额地打着电话投诉运营商,回到家,一开信箱,就看到了那封《告知函》。

当他看到“影响网络速度”和“赔偿五十二万”时,他的血压“噌”地一下就上来了。他拿着那封信冲进家门,看到自己的老爹刘大爷正悠闲地喝着茶,听着收音机。

“爸!这是不是你干的?”刘强把信拍在桌子上,声音都在发抖。

刘大爷一看信,脸色也变了,但还是嘴硬:“我……我这是为了大家好!为了健康!”

“好个屁!”刘强彻底爆发了,“我的公司就靠网络吃饭!你把基站砸了,是想让我公司倒闭吗?还有这五十多万!你要是被人抓到,我们家拿什么赔?把这房子卖了吗?”

父子俩爆发了有史以来最激烈的一次争吵。

另一边,张阿姨家里,气氛更加凝重。

她的女儿,那个正在备考公务员的女孩,看到信之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整整一个下午。她苦读了这么多年,笔试成绩刚过线,就等着面试和政审了。这封信上“影响政审”四个字,像一把刀子,扎在了她的心上。

晚上,女孩红着眼睛从房间里走出来,把信放在了张阿姨面前,一句话没说,眼泪就掉了下来。

张阿姨慌了,她只是跟着王淑芬去凑个热闹,根本没想过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她这辈子最骄傲的就是自己的女儿。

“妈,求你了,”女孩的声音带着哭腔,“你明天就去跟那个工地的经理道歉,好不好?你去说,不是你干的,你以后再也不去了。求求你了,妈!我的前途不能就这么毁了啊!”

女儿的眼泪,彻底击垮了张阿姨的心理防线。

多米诺骨牌,开始接二连三地倒下。那些曾经跟着王淑芬摇旗呐喊的老人们,家家都上演着相似的剧情。他们的子女,一个个打来电话,语气里全是责备和惊恐。

王淑芬的“同盟”,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第二天,王淑芬像往常一样,想去楼下的老年活动中心组织大家打牌,商量下一步的“对策”。她发现,那些昨天还跟她称姐道妹的老伙计们,今天看到她,就像看到了瘟神,一个个都绕着道走。

她走进活动中心,原本热闹的房间,瞬间安静了下来。大家低头的低头,看报的看报,没有一个人跟她打招呼。

她想再去业主群里说几句,却发现自己已经被群主踢出了群聊。

她不甘心,想再次去工地门口理论。可当她走到小区门口,回头一看,身后空无一人。只有她自己,孤零零地站在这片她曾经呼风唤雨的土地上。

她建立起来的威信,她苦心经营的价值感,在冰冷的现实利益和子女前途的重压面前,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她像一个被人戳破了的气球,瞬间瘪了下去。

半个月后,李承舟订购的新设备运抵了工地。吊车缓缓地将崭新的服务器机柜吊装进修复一新的机房。施工,有条不紊地恢复了。

李承舟站在工地上指挥着,阳光照在安全帽上,有些晃眼。他无意间一抬头,看到了小区花园的长椅上,坐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是王淑芬。

她没有穿那身鲜亮的运动服,而是穿着一身灰扑扑的家常衣服。她曾经梳得一丝不苟的小卷发,现在也显得有些凌乱。她就那么静静地坐着,看着工地的方向,眼神空洞,不再有往日的精神矍铄,整个人显得异常憔悴和落寞,像一只斗败了的公鸡。

似乎是感觉到了李承舟的注视,她抬起头,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短暂地交汇了。

王淑芬的身体明显地颤抖了一下,她迅速地避开了李承舟的目光,转过头去。在那一瞬间的对视里,李承舟看到了她眼中的怨恨,看到了不甘,但更多的,是一种被整个世界抛弃后的茫然和无助。

李承舟也收回了目光,他没有走过去,也没有说什么。他的心里,没有一丝一毫胜利的喜悦,反而涌上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滋味。

他赢了。他用规则和智谋,保住了自己的工程。

可他也清楚地看到,这场看似荒唐的冲突背后,是两代人之间无法逾越的认知鸿沟,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投射在老年人群体身上那巨大的阴影——对未知的恐惧,对价值感丧失的焦虑,和对被社会抛弃的深深的孤独。

远处的基站,最终会建成。这个城市的网络,会变得更快。但人和人之间的那道墙,那种无声的隔阂与对立,或许永远也无法真正被修复。

他只是用一种冰冷的“规则”,战胜了另一种偏执的“情感”,仅此而已。

李承舟转过身,对着吊车司机,挥了挥手,大声喊道:“慢一点,注意安全!”声音洪亮,回荡在工地的上空。不远处,王淑芬那个孤独的背影,在夏日的阳光下,被拉得很长,很长。

来源:阿妞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