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循证医学有多种证据分级标准,常见的有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分级方法、英国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01年证据分级系统以及GRADE标准等,以下是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介绍:
循证医学有多种证据分级标准,常见的有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分级方法、英国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01年证据分级系统以及GRADE标准等,以下是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介绍:
• 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分级方法:Ⅰ级证据来自至少一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Ⅱ-1级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Ⅱ-2级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Ⅱ-3级证据来自多个带有或不带有干预的时间序列研究;Ⅲ级证据来自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权威意见。
• 英国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01年证据分级系统:1a级为同质性良好的RCTs系统综述;1b级为95%可信区间较窄的单项RCT;1c级为全或无病案系列;2a级为同质性良好的队列研究的系统综述;2b级为单项队列研究及质量差的RCT;2c级为结局研究;3a级为同质性良好的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综述;3b级为单项病例对照;4级为系列病例分析或质量差的病例对照研究、系列病例报告、质量差的队列研究;5级为没有分析评价的专家意见或在病理生理基础上的意见。
• GRADE标准:将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极低四级。高质量证据指进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变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中等质量证据指进一步研究很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低质量证据指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极低质量循证据指任何疗效评估结果都很不确定。 循证医学中以ABCD命名的评估方法多为证据质量分级或推荐强度分级,常见于英国牛津循证医学中心(CEBM)、英国国家医疗保健服务部(NHS)等机构的标准中,核心是用字母A到D表示证据质量或推荐强度的递减。以下是其核心内容及与其他标准的对应关系:
一、核心ABCD评估体系(以牛津CEBM为代表)
该体系分为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强度分级,二者均采用ABCD分级,且推荐强度基于证据质量制定。
1. ABCD证据质量分级
A级证据:最高质量证据。来自同质性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系统综述、单个高质量RCT、“全或无”病案系列,或在不同人群中验证过的临床决策规则。
B级证据:中等质量证据。来自同质性良好的队列研究系统综述、单个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生态性研究,或由A级证据合理外推得出的结论。
C级证据:较低质量证据。来自病例序列研究、质量较差的队列/病例对照研究,或由B级证据外推得出的结论。
D级证据:最低质量证据。来自未经严格评价的专家意见、基础医学研究(如体外实验、动物实验),或不同级别研究结果矛盾且无法定论的情况。
2. ABCD推荐强度分级
基于证据质量、获益与风险权衡制定,与证据质量直接相关:
A级推荐:基于一致的A级(1级)证据,提示干预措施获益明确大于风险,应常规推荐。
B级推荐:基于一致的B级(2级)或C级(3级)证据,或由A级证据外推,提示获益可能大于风险,可谨慎推荐。
C级推荐:基于C级(4级)证据,或由B级/C级证据外推,提示获益与风险接近,仅在特定个体情况中考虑推荐。
D级推荐:基于D级(5级)证据,或研究结果矛盾,提示获益不明确或风险大于获益,不推荐常规使用。
二、与其他主流标准的对应关系
ABCD分级与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PSTF)、GRADE标准的核心对应逻辑如下(非绝对一一对应,需结合具体研究类型判断):
ABCD分级(牛津CEBM) 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分级 GRADE证据质量分级
A级证据 Ⅰ级证据 高质量
B级证据 Ⅱ-1级、Ⅱ-2级证据 中等质量
C级证据 Ⅱ-3级证据 低质量
D级证据 Ⅲ级证据 极低质量
三、其他类似ABCD分级场景
USPSTF推荐强度分级:虽以Ⅰ-Ⅲ级划分证据质量,但推荐强度采用A-D级,其中A级推荐对应高质量证据(Ⅰ级),D级推荐对应证据提示风险大于获益。
GRADE简化表达:部分指南会将GRADE的“高、中、低、极低”质量直接对应为A、B、C、D级,便于临床快速理解。证据指任何疗效评估结果都很不确定。
来源:健康睡我家